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免征农业税后乡镇基层政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理彦 《中国市场》2007,(13):36-37
2006年1月1日,全国32个省份免征农业税,长达2600年的农业税历史到此结束。农业税减了,农民的日子好过了,但乡镇基层政府却开始面临巨大的经济负担、错位的成本负担、以及沉重的精神负担。各方普遍认为,免征农业税后中央政府及各级政府还需要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中央和省市应通过各种方式给乡镇减负;对全国乡镇进行分类改革;分门别类解决乡镇债务;加强对乡镇干部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祝建民 《中国市场》2008,(22):26-27
免征农业税对经济管理工作过程、经济成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既有直接或间接的正面影响,也有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全面免征农业税在广东已实施了两年,通过2007年暑期百村问卷调查,现将免征农业税对广东农村经济的影响呈现出来并加以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3.
资讯     
《农机市场》2004,(11):35-37
中国上半年出台一系列政策为农民减负280亿元全国农业税收工作会议透露,今年上半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涉农税收减免政策,全国共计减轻农民负担近280亿。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四个省市全面免征了农业税,另有16个省的268个县免征了农业税,免征县比年初增加了一倍。农业税免征以及降低税率让农民负担减轻220亿,再加上取消的农业特产税,共计减轻农民负担280亿,减负幅度达30%以上,干群关系明显改善,涉农负担事件大大减少。此外,从全国农业税收近期的工作计划上看,还有两个好消息应该告诉老百姓,一是今年以来征收的除烟叶以外…  相似文献   

4.
《致富天地》2005,(2):5-5
河南、浙江、广东、山西等地相继宣布:从2005年1月1日起,全面免征农业税。去年4月,河南省农业税税率由原来的7%降低到4%,加上对种粮农民直补的11亿6千万元,农民负担比上年减少了65%。这一系列政策的落实,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2004年河南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前三季度,河南省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60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5%,这是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第一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农民收入的增速第一次超过城镇居民。这次彻底免征农业税,又将使河南全省农民减负29亿多元,农民人均减负38元,会进一步刺激农民种粮的积极性。2001年,浙江省就停征了25个欠发达县的农业特产税。2004年,浙江省四分之三的县市停征农业税,全省农业税从上年的6亿元下降到去年的4000多万元。浙江地方财政增长迅速,为农村税费改革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5.
国家税务总局2004年1月20日公布五项涉农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这五项优惠政策包括:一是农民从事种植业、养殖业、饲料业、捕捞业取得的所得,已缴纳农业税、牧业税的,不缴纳个人所得税。二是取消农业特产税,减征、免征农业税或牧业税后,农民取得的农业特产所得和从事种植业、养殖业、饲养业、捕捞业取得的所得,仍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三是取消农业特产税,减征、免征农业税或牧业税后,农民销售自产农产品的所得,仍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四是农民销售水产品、畜牧产品、蔬菜、果品、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月销售额不到5000元或每次…  相似文献   

6.
王滋芝 《消费导刊》2009,(10):24-25
宣布取消农业税无疑是中国农业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废除了延续千年的农业税,从而对农民、国家等各方面都有深远影响。当然,农业税的废除对农民收入也是有着重大影响。本文拟对农业税废除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展开实证分析,探讨农业税废除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并且分析农业税废除后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2006年.对于全国农民来说,无疑是值得欢欣鼓舞的年份,农村税费改革使中国农民彻底告别了这一存续了上千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的免征,不仅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而且对于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竞争力,实现传统农业社会生活形态的嬗变.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政治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免征农业税的社会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征农业税是我国农业税收制度的重大变革,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效应,需要通过土地制度和政府机构改革,以及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途径,来化解由此而产生的社会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9.
2005年是完成“十五”农村经济发展计划的最后一年 ,宁夏各地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努力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带动农民增收。一、深入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 ,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一 )全面减免征农业税及附加2005年宁夏在全区范围内全部免征农业税及  相似文献   

10.
2012年2月1号,正式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关注"三农",从2004年开始到2012年,九年"一号文件"持续关注,说明农业在中国的重要地位。农业不兴,则中国经济不兴;农业不市场化,则中国经济不可能市场化;围绕农业的利益不厘清,则农民无法真正摆脱小农身份。在九年的时间里,值得记入史册的是取消农业税。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于1958年6月3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至此,9亿中国农民彻底告别延续  相似文献   

11.
《商业会计》2004,(5):57-57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农业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决定2004年降低农业税税率,并在部分粮食主产区进行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同时明确了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2.
取消农业税:中国税制改革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菊  黄清 《计划与市场》2002,(10):45-46
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正在全国许多省区进行,改革旨在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启动农村消费需求,进而增加整个社会有效需求,带动经济增长。各地试点的普遍做法是在取消“三乱”的基础上,对认为是合理的收费如“三提五统”改为农业税或农业税附加,取消其它政府性收费。改革确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如安徽省怀远县农村税费改革后的农业税(税率7%)及附加(20%)是农民农业收入(常年产量)的8.4%。减  相似文献   

13.
从2006年1月1日起,我国的农业税由免征转为彻底取消,成功地推动了我国农村建设,切实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取消农业税及附加后,农村会计管理体制出现了领导主体不明确、制度不健全、机构设置不规范、会计人员文化水平较低等问题。应从农村会计管理运行机制的创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规范和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等方面,加强后农业税时代农村会计管理体制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市场》2006,(1):6-6
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宣布.2005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预计全年农业税减免共减轻农民负担约220亿元。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免征农业税的省份达28个,河北、山东、云南3省也按中央要求降低农业税率到2%以下;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免征农业税,全面取消了牧业税;  相似文献   

15.
《化工科技市场》2005,28(4):54-54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3月5日开幕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宣布,2006年将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原定5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3年就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16.
吉林、黑龙江是全国首批进行免征农业税试点的省份,在贯彻落实伞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执行了中央“一免两补”(即免征农业税、发放粮食直补和粮种补贴)政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受到了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农村开展多种庄园经济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央领导放心不下的事关改革、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在过去的一年里,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这些政策措施力度之大,农民得到实惠之多,是多年来少有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在今年总理的报告中写到:“今年在全国大范围、大幅度减免农业税。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免征农业税。  相似文献   

18.
免征农业税在减轻农民负担方面的成效是不容质疑的.然而,对于农业仍是主导产业的内地乡镇来说,农业税的取消导致乡镇财政拮据、乡镇债务沉重、偿付能力大幅度减弱、乡镇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能力大幅度降低等.本文通过分析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致富天地》2006,(3):4-5
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十六次会议于1958年6月3日通过的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这意味着9亿中国农民从2006年第一天开始,将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依照有关规定,在广大农村地区征收农业税。  相似文献   

20.
2005年3月。又一个山花烂漫的春天。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给9亿农民带来了喜讯:温家宝总理郑重宣布,明年全国全部取消农业税!简简单单5个字,却标志着中国农民无税时代的到来。这是几千年来中国农业的重大历史转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以人为本”理念的践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