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11月,银行间本币市场交易量为29.5万亿元,与上月基本持平,其中债券借贷交易522亿元,创单月交易量历史新高。银行间货币市场先松后紧,短期限品种利率上升;现券市场到期收益率继续走低,信用利差小幅波动;在经济基本面和政策面双重利好作用下,互换利率继续下行。  相似文献   

2.
2002年8月,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与债券系统日均成交量较上月有所下降,其中现卷交易量下挫显著,回购交易略有下调。在央行不断抬高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影响下,拆借和回购的月加权平均利率都有所上升,现郑价格在低位基本企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同业拆借市场快速发展,市场交易主体不断增加,交易量大幅上升,市场利率波动幅度加大,同业拆借市场在调节金融机构流动性和货币政策传导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工作实践出发,对当前同业拆借业务的特征以及同业拆借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分析,提出了完善同业拆借监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上半年,货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拆借及回购利率窄幅波动,Shibor多数下行;债券市场走势分化,利率债及高等级信用债收益率下行,中低等级信用债收益率上行,不同等级间利差走阔;利率互换曲线持续平坦化下移。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波动,波幅扩大;人民币汇率指数稳定;外汇掉期价格平坦化,人民币汇率期权波动率总体稳定。本外币市场交易量稳步增长,产品及交易机制不断创新,技术、基准支持及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王召 《金融博览》2004,(9):14-14
现阶段美元利率水平已不应成为决定我国利率政策的关键因素。首先,6月30日之前,虽然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只有1%,但它是一种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要远远低于美国主要商业银行1年期存、贷款利率水平。所以,将联邦基金利率与我国1年期存、贷款利率对照而认为中美之间存在较大利差,未免有失偏颇。其次,人民币在中国的各种期限存贷款、公债收益率/利率与美元在美国而不  相似文献   

6.
论文以1954年7月1日以来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及2006年10月8日以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隔夜品种为观察对象,运用谱分析方法研究中美两国利率的周期特征及周期波动的位相关系。单谱分析结果显示,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存在着20年左右、8年~11年、2~4年的周期特征。以本文的观察角度,两国利率均存在2年、1年半、1年左右及半年左右的周期特性,有相似的周期特征。交叉谱分析表明,美国联邦基金市场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波动互有领先。  相似文献   

7.
2003年4月.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与债券系统日均成交量小幅回落.拆借交易量大幅上涨,回购交易量明显萎缩。市场利率继续下降,成交笔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2023年2月,央行巨量公开市场操作呵护流动性,资金价格中枢抬升并重新围绕政策利率波动,货币市场余额小幅减少;国内疫后复苏节奏加快,经济景气度不断提升,债券发行与交易活跃度提高,短端收益率大幅上行;利率互换曲线上移,日均成交量环比增长。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承压走贬,境内外的汇差再度走阔,但市场汇率预期仍较为平稳。外汇市场交投持续回暖,市场流动性保持充裕。中美利差小幅走阔,人民币外汇掉期曲线整体下行。境内美元流动性有所趋紧,境内外美元拆借利差由负转正。  相似文献   

9.
丛剑锋 《甘肃金融》2016,(11):30-33
文章介绍了我国常备借贷便利工具的应用,将常备借贷便利推出的时间2013年6月作为时间序列分割点,分别检验常备借贷便利实施前后利率调控对最终目标的传导效果,采用VAR、脉冲函数、GARCH模型分析得出,自常备借贷便利实施以来,隔夜拆借利率的波动率明显较之前年度稳定,且随着常备借贷便利利率的下调,利率走廊区间宽度收窄,隔夜拆借利率的波动趋向平缓,说明通过常备借贷便利烫平流动性波动并引导利率整体平滑下降的作用发挥得更为有效.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用好常备借贷便利工具的相关政策建议,一是逐步规范统一常备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工具;二是增加常备借贷便利交易对手,完善抵押品制度;三是重点培育常备借贷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四是继续优化SHIBOR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10.
2022年10月,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充裕,资金价格中枢反弹,波动幅度收窄,货币市场日均余额有所下降;债券市场交易活跃,成交量同比增幅明显,债市收益率整体下行,信用利差多数走阔;利率互换曲线下移,日均成交量环比下降。外汇市场上,日均成交量同比有所下行,人民币外汇掉期曲线全面下行,期权隐含波动率上行至年内高位,外币利率市场流动性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1.
2018年1月,银行间本币市场交易活跃,当月交易总量为82.7万亿元,日均成交3.76万亿元,日均交易量环比增加5.26%。银行间货币市场资金面中性趋宽,货币市场利率下行;现券交投清淡,日均交易量下降,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信用利差走阔;互换利率价格长短期分化,交易规模下降。  相似文献   

12.
<正>2023年1月,货币市场平稳跨节,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上下波动,日均成交小幅增加;国内经济复苏预期升温,债市收益率曲线整体上行,债券借贷交易活跃,交易量同比增幅明显;利率互换曲线上移,日均成交量环比增长。人民币汇率先升后贬小幅收高,市场波动增加,外汇市场交投回暖,市场流动性保持平稳。人民币外汇掉期曲线全面上行,期权交易活跃,外币利率市场美元流动性小幅宽松。  相似文献   

13.
《中国货币市场》2005,(2):62-65
2004年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和债券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市场交易量有所减少拆借与回购利率跌宕起伏现券市场震荡调整,2004年银行间市场发展迅速.成员不断扩大、交易工具不断创新,交易品种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2007年1月4日至2010年9月30日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市场的隔夜拆借利率序列应用正态分布、t分布和GED分布下的GARCH族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市场SHIBOR隔夜拆借利率序列杠杆效应不明确,拆借利率的分布对模型拟合结果影响较大.GED分布较正态分布和t分布能更好的拟合SHIBOR拆借利率序列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货币市场》2009,(7):56-67
2009年上半年,银行间外汇、货币、债券、利率和汇率衍生品市场整体运行平稳。货币市场利率小幅波动,各期限品种利率整体下行;银行间国债指数呈下跌企稳态势,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上移;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略有下滑,成交价波动大幅缩小;人民币外汇即期市场日均交易量同比略有上升,掉期交易量同比大幅增加,报价由升水转为贴水;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量同比大幅下滑。  相似文献   

16.
2004年2月份,全国银行间本币市场交易量小幅增长;市场资金面较为宽松,受此影响,拆借利率和回购利率持续回落;市场之间交易情况存在显著差异,信用拆借成交量明显萎缩,债券市场成交量增长迅速。  相似文献   

17.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买卖价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做市商买卖价差的特征,并研究了该价差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做市商的买卖价差具有显著的聚集效应,不同类型银行的买卖价差水平在不同拆借品种上是不一致的:隔夜拆借的买卖价差具有显著的周内效应,呈现倒“V”特征,在周三的买卖价差是最高的:买卖价差假日交易的波动更小;在正式运行阶段,买卖价差的波动率均有很大提高,对于交易活跃的拆借品种来说,其买卖价差水平均有所下降。本文采用了AR(1)-GJR(1,1)对Shibor的条件异方差进行建模。OLS回归模型表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买卖价差并不受市场利率和市场波动的影响,与成熟市场买卖报价的影响模式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做市商的定价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2004年5月份,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和债券市场交易量再创新低,拆借和回购利率小幅波动,市场资金面由松趋紧,现券市场震荡上行。本月买断式回购正式启动标志着做空交易机制正式引入银行间债券市场。  相似文献   

19.
借助公司债的结构化定价理论和多元回归方法,研究中国公司债信用利差的影响机理。利用Merton的结构化模型剖析了公司债信用利差的理论影响机理。进一步,以无风险利率、收益率曲线斜率、流动性、剩余期限、到期收益率波动率作为解释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检验中国公司债信用利差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无风险利率、收益率曲线斜率对公司债信用利差影响显著,流动性因素对公司债利差解释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20.
2014年7月,境外人民币市场总体保持平稳发展势头。主要运行特点包括:境外人民币资金池略有收缩;Hibor人民币隔夜拆借利率继续上涨,境内外利差持续出现倒挂;境外人民币债券发行量较高峰期有所回落;香港美元兑人民币可交割即期汇价持续走低,境内外美元兑人民币远期汇价震荡下行,境内与香港可交割人民币远期汇价差异略有下降;香港交易所人民币期货交投活跃度上升,CME人民币期货日均交易额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