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浙江、湖南两省565户稻农2009年的实际生产数据为基础,对超级稻与常规稻种植效益的差异及影响中国稻农种稻收益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级稻在亩产量、抗性上优于常规稻,在亩净产值与纯利润上比常规稻略有优势,但由于超级稻的种植成本相对较高,其成本利润率却低于常规稻。目前影响稻农生产经济效益的三个最主要因素是水稻亩产量、水稻生产成本与稻谷价格;家庭劳动力的多少、水稻生产技术的培训次数、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的高低以及一年种植水稻的次数对水稻生产经济收益有显著影响;水稻生产面积、户主文化程度、农户田间管理是否及时到位、农技人员现场指导次数与是否是示范田对水稻生产经济收益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唐代水稻生产的地理布局及其变迁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唐代原始资料出发,几乎收罗所有有关史料,探讨了有唐一代水稻生产的地理布局状况、布局变迁及其形成的原因,认为:水稻生产分布在幽州——并州——绛州——同州——京兆府——陇州——渭州——兰州一线以南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尤其集中于太湖、鄱阳湖、洞庭湖地区、汉水流域和成都平原,具有多而集中的特点;黄河流域则只有稀疏种植,集中于关中平原、伊洛河流域、相卫怀和汴陈许地区,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此外,岭南、福建某些地方也有零星分布。安史之乱以后,由于北人南徙、插秧技术的普及,水稻品种的发展等原因,南方水稻生产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为日后稻米成为我国首要主粮奠定了良好、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宜兴、长兴,是太湖西部江苏、浙江毗连的二个县分。太湖地区自唐朝起,就成为我国富甲全国的经济发达之区;明清时,随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其农村农业的商品生产,也迅速地发展了起来。但是,在以往发表的有关太湖地区的论著中,往往把太湖各地作为一个划一的整体甚至和江南、东南等更大范围作用水平的探讨,因此,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情况,多少有一定的存在。太湖地区商品性农业,首先也主要由丝、棉的生产、加工而发展起来的。宜兴、长兴偏于太湖西部,半是平原半为山,所以其商品性农业较太湖东部地区起步略迟,是清朝前期才突出发展起来的。本文所以选定宜兴、长兴二县商品性农业来论述,不但在于说明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商品性农业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性;而且还着意指出,宜兴、长兴在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上,正好介于太湖经济最发达地区和邻近宁镇、皖南地区之间。因此,从江南或江东的范围来看,宜兴、长兴居中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更具发展的代表性。本文比较全面地搜集了本题史料,并且根据史料又提出了自己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水稻旱作是解决我国北方干旱缺水地区,稳定和扩大稻作面积,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从本世纪80年代起辽宁水稻旱作面积不断发展扩大,到1989年全省已达80多万亩,占水稻总面积1/10。亩产量一般在400-450公斤左右,高产地块亩产可达600多公斤,大体与移栽水稻产量持平。水稻旱作面积大多集中在沿海边陲和沿河的兴城、绥中、丹东、庄河等地区的二洼地,种植地域大都是低洼易涝的河滩地山区水浸地,也有相当数量平肥地(少量水源)和供水不足的老稻田。近年来又发展了小麦下茬复种早熟旱稻品种。然而到了八十年代后期,由于旱作…  相似文献   

5.
浅谈台安县水稻生产的现状与发展崔玉玲,黎华一、台安县水稻生产的回顾与现状台安县水稻生产始于1954年,当时只搞60亩试种,至今已有40年历史了。40年来水稻生产呈波浪式发展,年度间时起时落。自1987年以来,水稻面积发展稳定在25万亩以上,亩产量高达...  相似文献   

6.
本文经作者在基层从事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工作的多年经验,总结出比较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一套杂交水稻种植技术措施,包括栽培技术、田间配套措施,以及适时收获等技术并逐步推广开来.通过该项技术的大面积技术应用,增强了当地农户种植水稻技术的科学含量,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亩产量.  相似文献   

7.
对于大多数地区而言,水稻是其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的生产在全国粮食尤其是南方地区占着非重要的位置,所以加快提高水稻的生产能力和插秧技术水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近年来,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速,导致许多农村的劳动生产力不断缺失,特别是季节性的劳动力,所以为了实现农机与农艺的相互结合,必须实施对水稻实行机械化管理.本文将着重于对当前我国南方水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这个的基础上来探讨关于农机与农艺互相结合的水稻机技术.  相似文献   

8.
水稻育苗插秧是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栽培模式,特别是在黑龙江省的水稻生产中,取土育苗已经对土壤环境造成的一定的破坏,因此水稻育苗基质的研究与应用直接关系到水稻的生产与发展.本文重点介绍了水稻育苗基质的研究历史、基质的应用、基质类型及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基质的研究与应用推广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南宋时期太湖地区产生了"苏湖熟,天下足"等谚语,史料证明浙西低田稻作种植是谚语产生的主要支撑。历史上太湖流域以种植一季晚熟的粳稻为主。南宋时期,随着经济重心南移,浙西低田全面开发,农业经济特别是低田水稻生产发展显著,水稻品种增多,以水稻为主的作物种植制度趋于多样化,水稻产量提高。南宋浙西低田水稻种植的进步,促进了浙西经济繁荣,提高了浙西经济地位,催生了谚语。  相似文献   

10.
铁搭是一种人力翻耕工具,战国时期已出现二齿铁搭。从明中期开始,以铁搭翻耕逐步替代牛耕,成为太湖地区主要的稻田土地翻耕方式。这一转变是由多种因素所促成的:技术方面,牛耕不适应深耕要求,而铁搭具有深翻功能;经济社会方面,牛耕成本高、耕牛饲养风险大,而铁搭成本很低,人力耕作的费用也相对低廉。明清时期人力铁搭的广泛使用提高了稻田深耕质量,为太湖地区适当密植提供了保障,促进了水稻生产的发展。近现代,太湖地区传统稻作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效率低下的铁搭逐渐退出大田作物的整地,一般仅用于小规模土地如自留地的翻垦作业。  相似文献   

11.
小麦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小麦是我国粮食作物中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生产发展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因此如何保证我国小麦生产乃至安全供给,是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全国20个小麦主产省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对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地区间小麦的生产能力差距较大;每亩用工、每亩种子用量、成灾面积和其他物质费用对小麦的产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场解放前原是当地官僚资本家的一个小农场。一九四九年刚接收时,只有九间破房、一台生锈的小拖拉机和四百亩十年九涝的湖荡田;田间既没有排灌渠道,防洪圩堤又小得可怜,经常受到旱、涝灾害的侵袭。因此,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水稻亩产量只有一百八十余斤,三麦(小麦、大麦、燕麦)亩产量只有六十余斤。经过全场职工的艰苦奋斗,不断整顿,克服各种困难,大力开荒扩大耕地面积,到现在已建成一个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水稻生产基地,耕地达到一万六千三百九十一亩,湖面二千亩,机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和科技的进步奠定基础,因此,要重视农业发展,尤其是水稻机插秧育秧效果,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水稻机插秧育秧和高产栽培技术,其目的就是为进一步推广水稻机插秧的重要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又是需水量较高的作物之一.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目前水资源的匮乏已越来越严重,对农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北方尤其严重.北方稻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因此在当前水资源日趋短缺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地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挖掘水稻地区农业节水潜力,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当地水稻种植乃至农业生产是势在必行的.本文总结了目前北方主要实行的水稻节水灌溉模式为:(1)“间歇灌溉”模式,(2)“浅湿灌溉”模式,(3)蓄雨型节水灌溉模式,及其技术要点.以期为北方水稻种植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水稻的产量在近十多年里却出现了徘徊和下降的趋势,因此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应用2000-2010年我国水稻产出增长影响因素的时序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影响我国水稻产量的主成分回归模型。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了各因素对水稻产出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而为我国水稻生产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利用1988—2010年江苏省8个地区的水稻投入产出及气候数据,分析了气候变化视角下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时空分布,探讨了气候因子对效率变动的影响。结果显示,气候因素对江苏地区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呈现不同的影响效果,年际差异系数变化较大,常州表现最为明显;地区差异系数具有波动性。6、8、9月份的光温比、7月份的降水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有提升作用,而7月平均温度和光温比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而水稻又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对于怎样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研究的重点。因此本文主要以水稻病虫害的适期防治与生物农药的应用为主,旨在给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基于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的粮食作物中,水稻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2017年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已经突破了3 050万hm2,而水稻在整个粮食作物的产量中也是占到了45%的比重。当前在很多农业自然条件、生产技术装备较差的地区,水稻的产量仍然相对较低,因此,强化对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提升水稻栽培过程中的技术性,对于实现我国水稻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太湖地区农史组主编的《太湖地区农史论文集》,前不久编就已付排印,预计今年十月出书。太湖地区是我国农业、工副业和商品经济均较发达的地区。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卢良恕关于“研究探讨这个地区农业发展的进程及其经验和问题”,“使全国其他地区都可从中得到启示和借鉴”的指示,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并  相似文献   

20.
蓖麻油主要存在于蓖麻的种子之中,具有良好的保色性、颜料分散性、湿润性、生物特性、电气特性等等,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行业,因此蓖麻在全国范围内都有种植,本文简单就蓖麻农艺学方面的知识进行探讨,分析蓖麻籽亩产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