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阔的渤海湾南岸,天蓝水碧,北望大海,雪浪拍岸,气势恢宏。南观大陆,山青水秀,风光旖旎。壮观的烟台度假村又恰如镶嵌在开发区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闪烁着她别样的光华,以她特有的媚力吸引着无数的游子。 这个由中国烟台半岛集团公司与新加坡国际智囊集团企业有限公司合资创办的酒店刚刚诞生8个月。她集客房、餐饮、娱乐、旅游开发,旅游商品经营于一体,是齐鲁大地上第一流的旅游度假胜地。幽静高雅的田园风光,多彩多姿的建筑群体,令人心  相似文献   

2.
’94烟台开发区中国——新加坡国际经贸洽谈会于6月18日~6月20日在烟台开发区国际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日本、丹麦、澳大利亚、韩国、澳门、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以及国家有关部委(院、所)、大公司、山东省、烟台市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际资本流动双向循环理论,一国(地区)在积极稳妥利用外资的同时,还应重视适当对外投资,以便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否则,不但会造成在资金和技术上过份依赖国外,而且可能导致引进能力下降,内外收支失衡加剧,甚至形成沉重外债负担,制约本国(地区)外向型经济持久稳定发展。据此,本文试图就目前世界经济发展日趋国际化形势,结合烟台的实际,探讨通过向海外直接投资方式、拉动跨国经营这一新途径,实施建设“海外烟台”发展战略的思路和相关对策。 一、发展“海外烟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首先,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势不可挡。世贸组织总干事鲁杰罗据此认为,“25年后将形成一个自由的包括整个地球的世界市场”。同  相似文献   

4.
中国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年10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1985年3月20日动工兴建,总体规划45平方公里。 九年来,烟台开发区管委会紧扣对外开放这一主题,紧密围绕烟台市委、市政府提出建成“开放示范区,改革试验区,高新技术中心区”的发展目标,走“中中外,技工贸”的路子,按照“开发一片,建成一片,受益一片”、“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原则,带领全区广大干部职工扎实开拓,艰苦创业,探索前进,使各项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可喜成就。一个以外向型工业为主,融科技、商贸、旅游、金融、信息、文化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兴工业城,正在崛起,开发建设呈现五大特点: ——投资环境日臻完善。烟台开发区在对外开放中,把改善和建立仿真的国际投资环境、建立按国际惯例办事的运行机制放在首位,“筑巢引凤”大见成效。在资金紧张的情  相似文献   

5.
烟台国际化经营战略的思路和对策李淑芹(烟台市外经贸委)邵维忠(烟台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近年来,烟台市积极利用外资,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使烟台的经济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截至1996年6月,已有48个国家和地区在烟台投资,累计达25亿美元,烟台市共建...  相似文献   

6.
烟台开发区在短短十年的开发区建设中,以其正确的投资方向、合理的产业结构,推动着全区经济走上良性轨道,实现了投入与产出并进、规模与效益同步的理想目标。 以近三年看,烟台开发区投入呈现出大幅度增长趋势,累计项目合同总金额从91年的3.7亿美元猛增到现在的18.9亿美元。同时,全区也进入全面收获时期,经济效益稳步快增。91年全区工业产值和利税4.3亿元和5259元,而93年下子增为16亿多元和2.1亿元。财政收入从91年3576万元,猛增到93年的3.2亿元。纵观十年进程,烟台开发区主要举措是:  相似文献   

7.
“烟台速度”今年5月底,烟台市宣布全面开放房地产市场,首批18块地域对外招商开发。香港著名演员、千扬有限公司董事长利智小姐及该公司总经理包丰先生得知这一消息,即到烟台考察,相中市区东郊面海的一块地域。经过几天洽谈,双方很快达成协议,由利智小姐独家投资1000万美元,成立烟台千扬房地产实业公司,在市区东郊度假区占地56亩,开发建设高级别墅区。利智小姐在签字仪式上高兴地说,她对选中烟台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搞房地产开发充满信心。烟台市建委副主任李东序是主管房地产开发的官员。他说,这个项目从考察到正式签订合同只用了22天时间,其中洽谈时间仅为一周。这是烟台市成交最快的外资房地产开发项目。  相似文献   

8.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经中国中央政府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总体规划面积 36平方公里,在建区面积 20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80多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0亿元。目前,25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前来兴办项目达到480个,合同外资额1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3家在烟台开发区落户。目前,投产工业企业260家,形成了以机械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化纤纺织、食品加工、精细化工、生物医药为主要特色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9.
烟台开发区位于烟台市区西部美丽富绕的黄海之滨。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闻名遐迩的避暑疗养胜地;区内交通便利,形成了海陆空立体交错的交通网络,基础设施良好,有着优越的投资环境。座落在开发区内的烟台开发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为其平添了几分姿色。 该公司成立于1992年2月,注册资本100万元人民币,经营资本9034万元,年实现利税1000万元。下设两个直属公司和两个联营公司。 该公司以“开拓、创新、务实、高效”为经营宗旨,多方筹集融通资金,使开发区国有企业的发展得以保障。同时,运筹帷幄,对企业进行科学经营与管理。  相似文献   

10.
新的改革浪潮正席卷着烟台地区。烟台商检局采取九条措施促进烟台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1、搞好对进出口商品检验有关觇定的宣传。该局在烟台日报开办专题栏目进行商检业务知识系列介绍宣传,帮助经贸单位和企业,了解商俭,熟悉业务,掌握程序,方便贸易。 2、积极支持和帮助大中型企业和创汇农业,把本地区大中型企业中有关进出口商品的检验和管理以及对出口创汇农业的检验和管理,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内商检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我这里奉献给读者的,是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10周年(1985——1994)以来建设与发展的真实写照。 1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瞬。然而对烟台开发区来说,这却是一段充满探索的坎坷,开拓的艰辛,成功和喜悦的历史。今天,我们不能不自豪地说一句:烟台开发区在一片荒滩上起步,已经建成为一个技术先进、管理文明、效益显著、环境优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综合性工业城区。烟台开发区的足迹是走向世界的足迹,烟台开发区的成就是中国对外开放事业的一个缩  相似文献   

12.
张江汀 《商周刊》2011,(20):48-49
地处山东半岛中部的烟台,濒临渤海和黄海,、谁是看中了芝罘湾这一天然良港,烟台在1861年就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其后在烟台设立的“东海关”,也是近代山东第一个对外开放口岸。150年来,开埠的烟台,一直未曾停下与海洋打交道的脚步,如今,  相似文献   

13.
烟台市是中国北方经济发展最快和最具开放活力的城市之一,被海外媒体喻为“中国北方经济的黑马”。日前,记者就烟台市的投资环境、经济基础、对外经贸现状及今后发展思路、还有今年6月将举行的东亚城市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问题专题采访了烟台市分管对外经贸的副市长工德不口先生。王先生首先感谢新闻界的朋友们对烟台的关注和富有影响力的多方报道,并详细介绍了有关烟台的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14.
位居胶东半岛开放前沿的烟台市,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市已有近400家外商投资企业。这些企业已逐渐成为烟台市经济中一支不可小瞧的力量。烟台莱州银磊石材有限公司是1989年由莱州大理石矿、建北石材工业公司与香港银华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三方合资2300万元兴办的,港方投资占38%。公司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生产大理石和花岗石板材。  相似文献   

15.
吴秋雨  孙炎 《经济师》2012,(6):219-220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以海洋经济为基础的蓝色经济已成为推动世界发展的强大力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加快结构调整,对半岛蓝色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文章介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概况;以烟台地区为例分析了山东蓝色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解决对策,希冀山东半岛蓝色海洋经济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更好地统筹陆地经济与海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玉颖  李勇 《经济论坛》2014,(11):79-80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生活必不可少的要素,是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更是一座城市文明和现代化水平的体现。本文构建用于烟台市公交服务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分析烟台城市公交的优点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这有助于提高烟台城市公交整体服务质量,同时为烟台城市完善公共交通系统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烟台要在新一轮发展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必须对烟台当下与未来发展准确进行目标定位,进一步明确其在山东及全国区域战略格局调整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烟台城市形象设计与塑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建设和规划要围绕城市形象为主题。山东省烟台市城市形象设计与塑造有着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经济实力雄厚的有利条件 ,烟台城市形象应围绕APEC国际旅游城市的主题进行 ,这样才能迅速提升烟台在国内、国际的形象和地位。  相似文献   

19.
张文政 《经济师》2004,(9):138-139
通过对烟台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分析 ,指出其存在品牌产品不多、宣传促销力度不大、旅游业科技含量低等问题 ,并探讨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提出烟台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雷英杰 《环境经济》2023,(18):18-23
<正>挽起衣袖,前臂被晒黑几个度,与上臂形成了鲜明的色差对比。于滨常年在海上开展环境监测工作,这棕白的“印记”便是多年来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留给他的光荣“印记”。在山东省烟台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和于滨一样长期奋斗在一线的监测人员有很多,他们顶烈日、战风浪,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烟台碧海蓝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