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安荣 《经济论坛》2007,(10):57-58
自2004年入春以来,用工短缺现象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迅速蔓延,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接近于"无限供给"的中国,发生了较大范围的"民工荒"现象.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4年9月8日发表了《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企业缺工主要发生在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重点地区估计缺工10%左右.珠三角地区是缺工最为严重的地区,有近200万人的缺口,缺工比率约为10%.福建泉州、莆田两市用工缺口共约10万人.浙江温州等用工较多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企业技能型劳动者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与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杰  邱力生 《经济管理》2007,(12):21-24
近年来,我国一些行业和地区出现技能型劳动力供给短缺,从而使劳动者激励问题在理论研究层面和企业经营管理层面的重要意义开始凸现出来。本文运用现代企业理论的制度分析方法对企业技能型劳动者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及其激励机制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并对有关具体激励策略提出了初步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应用型人才的生产和供给难以满足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导致一是企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用工荒,二是毕业生的就业难,这就要求高校就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供给能力.我国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和理论学术型人才培养产能过剩,是大学生人才培养和就业市场人才供给类型结构性矛盾的突出表现.通过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供给优质人才,是我国各大高校的教育发展目标,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大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突出教育特色,结合市场发展需求,积极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战略,切实提高大学生实践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技能型人才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幼茶 《经济纵横》2008,(4):103-107
随着技术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出现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以浙江省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浙江省中小企业的技能型人才现状进行分析,以期对解决我国中小企业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黄琼 《经济论坛》2006,(19):10-11
一、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短缺的表现1.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明显存在供需矛盾并存的“两头反常”现象。从劳动力市场看,劳动力资源供给与需求总量均逐年增长,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仍然出现招工难与就业难的“两头反常”现象。一方面,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密集型产业规模迅速膨胀,企业用工遇到“招工难”。调查中,80%以上劳动密集型企业认为,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人力资源难以满足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需求。与此同时,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劳动力的“有效需求”不足。企业支付民工的工资在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特定情况下,被压…  相似文献   

6.
企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金利 《现代财经》2006,26(6):40-44,50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工业企业高技能型人才出现了严重的短缺现象,应引起有关部门及企业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培养大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与高级技工人才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应针对高技能型人才的目前状况,确定相应的培养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景晓涛 《经济师》2010,(8):217-218
我国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但是在实际就业人口中,技能型人才所占比例却严重偏低;而在发达国家的就业人口中,技术工人所占比重较大。当前我国技能型人才的短缺,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重要因素,企业间争夺熟练技术工人的竞争也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文章主要探讨了企业技术工人短缺而又不愿自己培训高级技术工人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我国企业短缺技能型人才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存在的五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翔实的数据为依据,对我国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存在的五大问题:人力资源结构失衡、高层次人才短缺、教育的总体供给不足、教育培训体系不全以及科技创新能力较差等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为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推进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9.
“职普”教育分流与经济绩效:微观视角的文献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中国的开放政策使中国成为外商抢占的巨大市场目标,更使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这一变化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无限供给到技工短缺.从2004年开始,中国主要制造业基地如珠三角、长三角以及山东、辽宁等地都先后出现蓝领劳动力短缺,媒体称之为"技工荒"现象.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6,(4)
文章研究立足广州、佛山地区,面向珠三角,服务现代服务业,依托汽车制造企业、销售企业、行业协会、汽车展览公司组建汽车营销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践平台,整合社会资源,提出培养汽车营销人才的多种有效措施,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培养现代服务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研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提供经验分享。  相似文献   

11.
“民工荒”的经济学原因及其对珠三角产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婷 《经济论坛》2010,(7):60-62
本文从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角度分析劳动力供给发展的总趋势,结合现状探求"民工荒"的根源,并就"民工荒"对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影响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陈苡 《当代经济》2017,(34):112-1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已成为重要的战略型资源.从目前高职院校的毕业就业情况来看,各个行业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的实用性人才需求量十分大.本文分析了高等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培养模式转变的建议,希望对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中小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特点,高职高专院校定位于培养能同中小企业"同成长、共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不仅能提高本校学生的就业质量,同时又缓解了中小企业的人才短缺,从而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4.
卢志高 《经济师》2012,(5):212-213
当前,广东省正积极开展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珠三角民营企业面临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企业员工大量流失,人力资源短缺将成为珠三角经济新一轮发展亟待要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调查、走访和收集材料,掌握目前珠三角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分析了珠三角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提出从转变企业的人才观、建设企业良性的用人机制和员工待遇机制、构建企业文化、加强政策扶持等方法来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解决珠三角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民工荒"看农民工权益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佑林 《经济论坛》2005,(12):108-109,120
2004年以来,“招工难”、“民工短缺”甚至“民工荒”等字眼高频率地出现在各类媒体上,成为一大热门话题。福建、广东、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相继出现了民工短缺现象,珠三角地区缺工200万,长江三角洲缺工也达100万。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接近于“无限供给”的中国,令人意外地大范围出现“民工荒”。没有预兆,来得如此突兀,让人措手不及。是什么使得成千上万的空缺岗位与上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之间形成断裂?其背后潜藏着什么深层的原因?其实质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社会各界一致认为农村资金供给不足是农民贷款难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关部门在解决农民贷款难闻意时也一直借助干支农再贷款、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返乡等增加农村资金供给的政策手段.随着全国普遍的流动性过剩的出现,农村地区贷款难的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得到缓解,有些地区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由此看来,在现有市场经济体制下,单纯从供给的角度已无法全面解释和解_央农村金融领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而必须转换角度对农村资金问题加以探讨.本文运用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农村地区流动性短缺的根本原因,并以此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部现有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矛盾及策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部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由此造成的人才资源短缺是"中部塌陷"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中部产业亟需东部产业转移及自我调整,然而中部地区现有的人才结构出现了与产业结构相互制约的情况,已不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严重地影响了中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本文着重分析了中部地区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矛盾及原因,并具体阐述如何通过培养所需人才,使中部地区的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相适应,以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8.
杨云桃 《时代经贸》2008,6(12):186-187
本文通过分析英语技能型人才的内涵和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现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并从教学体系、课程结构、师资队伍等途径论述了如何培养英语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文章使用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运用OLS模型和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子女性别即家有男孩(18岁及以下)对已婚流动人口劳动供给的影响.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家有男孩对父代的劳动供给有激励效应.基准回归模型设定下,OLS回归结果显示,家有男孩的父代周工作时长平均多出0.68~1.0小时,根据Tobit回归结果计算的边际效应显示平均多出0.76~1.14小时.异质性分析发现,家有男孩对乡-城流动人口的父代劳动供给有显著的激励效应,而对城-城流动人口的父代劳动供给影响不显著;家有男孩对四大经济带流入人口的父代劳动供给激励强度存在差异,激励效应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其它地区,而珠三角地区效应统计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研究发现,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主要国家和地区通过制定芯片法案和战略,以全过程教育和产教融合等方式加强半导体人才教育和培训,以完善移民政策和构建良好生态环境大力吸引海外人才。主要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半导体“人才争夺战”,将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中国需要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理念,以系统观念做好半导体人才储备,在半导体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发挥多方协作优势,全力解决人才供给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