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国内轿车市场呈高速增长,产销增长幅度平均达40%左右,自主品牌的中高级轿车更是异军突起,锐不可挡.然而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小排量微型轿车市场却表现得疲弱不堪,完全没有了昔日轿车市场"领头羊"的风采.今年1-8月,国内微型轿车产量为39.98万辆,同比增长8.14%,销量为39.65万辆,同比增长7.74%.微型轿车的产销增长率仅为轿车行业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在国内轿车行业各细分市场中,其产销增长率倒数第一.  相似文献   

2.
第十个五年计划传递了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即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鼓励轿车进入家庭.这一东风吹拂神州大地,大江南北各汽车厂家闻风而动."北夏利、南赛欧"率先掀起家庭型轿车热,一时间,打着各种旗号的轿车生产厂家和轿车新车型纷纷登场入市,中国轿车市场新一轮全方位的竞争已经摆下战场.这一局面,表明过去计划经济下的"三大三小两微"旧格局已被彻底打破,是喜是忧?孰喜孰忧?恐怕要过几年方见分晓.  相似文献   

3.
近期国内<经济参考报>年轻记者孙勇先生,向<经济日报>资深记者程远先生就轿车市场问题提出一系列质疑,在北京的两大媒体上展开了舌仗.程远先生的观点是:中国轿车工业离市场远了;孙勇先生的反驳论据是:中国轿车工业离市场近了.而本人作为国内准轿车生产厂家的一分子,则以为中国轿车虽离"市场"近了,但仅是离暴富阶层近了却离老百姓远了.与此同时也想为生产厂家说几句公道话,不敢说希望能与程孙二位先生商榷,只是想表达一下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4.
6月下旬,一汽轿车MAZDA6的广告大范围地出现在电视、报刊及网络上,与此同时,MAZDA6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体验风暴".一汽轿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殿明说,4月份上市销售的MAZDA6,以其独特的"魅力·科技"征服了众多消费者的心,为了让更多的消费者认知MAZDA6,一汽轿车决定通过亲身体验,让消费者感知MAZDA6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油价持续飙升,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已成基本国策的现实情势下,中国"国民车"应是节源环保型的电动汽车.根据我国的人均可用交通资源甚少,改善交通必须设法减小交通工具载人的人均占用交通资源"面积·时数"的理论,和我国城市家庭呈小型化结构的特点.提出了交通资源利用率可提高一倍多的3人座电动微轿车作为私家车的多种款式,以适应予各层次人群的需要.并从车辆动力学等技术领域提出了多项改进车辆结构的措施.特别是采用了兼有电动、发电回馈和电磁制动功能的轮毂式电机专利技术,来实现4WD前后四轮独立驱动,使电动微轿车结构大大简化,即提高了传动效率,又利于节能减噪,并得以全面提高电动微轿车的各项性能指标和性价比.电动微轿车的推出对节能减排、改善交通、提高国民生活品质、尽快减小贫富差别、增强国力等等都大有好处.文章还分析说明了电动微轿车的推广和技术成熟将为开发高科技、高性价比的节源环保型电动汽车奠定必要的技术基础,同时说明了发展电动汽车的重要性,并作为"国民车"努力走向世界,促进未来能源的综合利用,带动整个国民经济腾飞的可能性.强调了需中央政府统筹规划,各科研机构、制造业多家同心协力联合开发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通用与丰田轿车在中国不同战略的成功,对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树立国际化品牌,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安全和美誉     
《中国汽车市场》2001,(2):52-54
虽然PV444(乃于更早的Volvo轿车)看起来颇似"小型"美国轿车,但亚马孙和P1800车型在许多方面的灵感却是受了意大利造型风格的启发而设计的.1966年,Volvo(富豪)找到了自己的造型语言--它以简朴的线条和第三面侧窗为特色,为随后几十年的车型设计确定了基调并创造出一种"Volvo(富豪)"形象.  相似文献   

8.
长安之星Ⅱ代 车型特点:"长安之星Ⅱ代"是长安公司历时4年研发推出的微车领域全新概念的新车型.被业内人士誉为具有轿车性能的微车MPV.  相似文献   

9.
薛言 《国际市场》2002,(2):24-24
2002年伊始,中国开始履行"入世"承诺.随着3升以下进口轿车关税由原来的70%降到43.8%.元旦后仅2个半工作日内,上海口岸就进口汽车105辆,超过去年同期1.6倍以上,其中绝大多数是轿车.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公司旗下的欧宝、凯迪拉克、Saab的轿车1月4日正式从天津、黄浦等港口陆续进关,并很快进入北京、广州、深圳、杭州、成都和大连等市场.首批报关的46辆欧宝轿车的价格下降8%-12%.据悉,原价为124万元的凌志Ls430降价近30万元.原价为20万元左右的进口车也降了一、两万元.  相似文献   

10.
朱睿 《价格月刊》2001,(5):28-29
在WTO日渐逼进的今天,"要不要我们自己的品牌轿车","如何发展我国轿车工业",再次成为国人争论的焦点.对此,有识之士疾声呼唤:中国汽车工业要壮大,必额走树立自己品牌的道路,否则,只能成为跨国公司的"附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