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发展是解决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矛盾的必选之路,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经济绿色发展水平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政策支持三个层面,构建了区域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TOPSIS模型、障碍度模型对甘肃各市(州)的绿色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陇东、陇东南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最高,陇中地区绿色发展水平较高,河西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次之,甘南高原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区域综合发展水平及其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发展、城镇化、经济效益、居民生活、外向度和区域联系等6个方面,构建了地级单元区域综合发展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测算了2012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发展协调度,并依据综合发展、协调度指数,对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发展类型进行了划分。研究表明:综合发展及其6个子系统指数、协调度指数、发展类型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综合发展和协调度指数较高的城市在空间上彼此接近,形成若干高值集聚区;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低值区域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复杂多样的胡焕庸人口分布线沿线及其西北侧,总体上呈现出东高西弱、阶梯状减弱的空间格局;较高水平初级协调型以上的城市数量不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等发展水平以下的城市大多为勉强协调型、濒临失调型、轻度失调型和中度失调型。  相似文献   

3.
珠三角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效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兵  田亚平 《经济地理》2019,39(3):218-224,239
珠三角区间旅游资源评价选取8个指标,8个指标分重点景区、综合景区和特色景区三种类型;旅游业发展水平评价从旅游市场、旅游企业状况、社会环境状况三个方面选取了5个评价指标,然后利用熵权和TOPSIS法对珠三角区间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业发展水平进行绩效对比,研究表明:①具有稀缺性且较高等级旅游资源的城市竞争力单向排名靠前,但综合排名不一定靠前,如江门因为有世界遗产,所以在重点景区层次权重获得最大值,但江门旅游资源整体竞争力却排第四。②珠三角城市旅游资源综合竞争力排名最高的为深圳,其次为广州,两地并列为旅游资源第一等级;惠州、江门、肇庆3城市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竞争力得分值低于1.5,高于1.0,可归为第二等级;佛山、东莞、珠海、中山为旅游资源欠缺地区,得分值都低于1.0,为第三等级。③广州、深圳旅游业发展水平最高,珠海与江门次之,Ci值都在0.25以上,且非常接近;肇庆、惠州、佛山、东莞Ci值都低于0.2,中山排最后;④旅游资源开发效度最好的是珠海、广州,两者效度值G都达到2,深圳次之,超过1,说明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匹配非常好;江门、东莞、佛山、肇庆4城市G值超过0.5,中山、惠州2城市G值排名最后,低于0.5,以上6个城市旅游业发展水平都未能匹配好当地旅游资源价值,旅游业还可以大力开发与建设。  相似文献   

4.
朱斌  姚琴琴 《发展研究》2013,(11):24-31
从绿色环境、绿色发展、绿色资源、绿色社会、绿色管理五个方面构建绿色城市发展的系统评价体系,引入熵值法改进的灰局势决策模型,对近三年来福建省及其九大设区市的绿色城市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各区域的绿色城市发展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福建省区域绿色城市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创意城市发展水平CATG评价模型及其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回顾,提出由创意资源指数(Creative Resources Index)、城市便利指数(Amenity Index of City)、城市宽容指数(Tolerance Index of City)和城市政府支持指数(Government Support Index of City)组成的CATG评价模型,并据此构建我国创意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选择全国28个具有代表性的创意城市2006—2012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创意城市评价体系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得到各城市的综合得分及排名,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深圳2个城市处于第一梯队,创意城市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城市;上海、珠海、广州等11个城市处于第二梯队,创意城市发展处于增长期;武汉、沈阳、成都等15个城市处于第三梯队,创意城市发展缓慢,处于探索与建设阶段。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得到一定的研究启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低碳、生态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包括经济社会生态、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人文宜居生态四维目标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测算并比较了2009年、201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结果表明:2009—2010年期间,各省市的总排名及各主因子得分排名的变动原因不同;总体来看,东部地区省份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较高,其中北京、上海的排名始终在前2位;中、西部地区省区的发展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国情,对城市效率的评价,必须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起到引导作用。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反映了城市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水平。本文针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需要.提出了基于循环经济的城市效率评价,从社会经济发展、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多角度综合评价城市效率,既是对城市效率的评价,也是对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8.
中原经济区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吉献  张艳玲 《经济师》2009,(1):277-278
综合运用多要素主成分分析法,在中原经济区最新统计数据中选取能够反映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借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中原经济区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排名,分析各城市排名差别的原因。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经济区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建立一套可操作的指标,用来测度、评估和指导绿色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研究、编制和测算了一套中国省级绿色经济指标体系。从社会和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可持续、绿色转型驱动三个维度给出了中国省级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排名。大部分省级区域绿色经济发展出现不均衡特征,并发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万元时,绿色经济发展出现拐点。  相似文献   

10.
绿色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对西部边疆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采用熵权TOPSIS法及空间计量方法对2006—2015年新疆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通过研究发现:10年间新疆绿色经济发展总体上维持增长态势,2010年后增速放缓;从地域来看,南北疆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北高南低,北速南缓"的特点;从各分类指标来看,除环境保护指数呈下降趋势外,其余指数变化趋势均与新疆绿色经济发展指数相契合;从空间相关性来看,北疆西侧处于绿色经济发展高值集聚区,而东侧集聚效果不明显,南疆整体呈现低值集聚。  相似文献   

11.
在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至国家战略的情况下,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必然选择,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工业绿色化转型迫在眉睫。针对绿色工业发展水平评估问题,论文提出一种基于集对分析和TOPSIS耦合的评价方法。该法从集对分析理论出发,引进TOPSIS的思想,以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客观权重值,再通过考察待评方案与理想方案、负理想方案、中间方案的欧氏距离来建立联系度表达式,最终根据γ_i准则来判定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应用于测算15个副省级城市2016年的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结果显示排名前六名均为东部沿海城市,而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城市排名稍靠后,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思路可用于区域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测算。  相似文献   

12.
南京的各类开发区经过约20年的发展,在空间布局上已由原来的散点布局演变为与城市具有密切经济社会联系的城市开发区群。将南京市省级以上开发区视为南京城市开发区群,从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结构水平、经济发展潜力、经济发展活力和宏观经济效益4个方面分析了南京城市开发区群的综合经济效益及其对南京经济发展的贡献。从产业空间、城市化率、城市空间等方面分析了南京城市开发区群对南京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和作用。在此分析基础上,认为南京城市开发区群对南京市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空间发展有着显著的贡献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陈川 《现代经济信息》2011,(21):309-310,312
本文综合运用因子分析法,依据2010年广西区最新统计数据中选取能够反映各城市经济综合实力水平的指标,借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广西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排名,通过对比分析,寻找各城市排名差别的原因。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经济区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交通、信息通讯、给水能源、文化卫生、环境基础设施五个方面构建了河南省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选取了2006年的有关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河南省各地级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试图揭示河南省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河南省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在全省区域内整体上呈现出北部区域要高于南部区域的空间格局,这种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格局反映了全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证实了基础设施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河北省统计年鉴数据,构建了包含经济发展、人才资源等5个方面的22个指标的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通过运用因子分析法获得四个主因子,并在此基础上测算出河北省11个城市2005—2008年四年间的综合竞争力得分和排名情况。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11个城市表现出了竞争力保持领先发展、竞争力不断提升和竞争力下降的三种发展趋势。最后在此基础之上文章得出了影响各城市竞争力发展的要素,并给出了各城市竞争力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典型市辖区是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的县级行政单位,时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起带头示范作用.以广西13个典型市辖区作为研究对象,本着实事求是、可操作性的指标构建原则和3个层次的指标体系设计方法,建立了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2006年《广西统计年鉴》的相关统计数据为依据,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广西各典型市辖区经济综合实力进行评价,并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广西各典型市辖区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三种类型,最后,提出了增强广西典型市辖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以辽宁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冯艳  徐晓琪  王琰 《技术经济》2006,25(8):121-123128
我国的许多城市已经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发展循环经济既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的手段,也是改变城市的发展模式、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必要步骤,本文从资源耗减、污染排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五个方面构建了评价循环经济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方法,以辽宁省为例,对辽宁省若干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经济生态化、空间绿色化、生态资本化、资源集约化和生活健康化5个维度出发构建绿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兼顾"功能性"与"均衡性"特征的综合评价模型对2007—2016年河南省绿色城市建设成效时空演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绿色城市发展水平偏低、提升速度较慢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整体上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生态资本化水平低下是河南省绿色城市发展的主要短板;豫北地区是全省绿色城市建设的相对滞后区域。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绿色城市建设成效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城乡融合与建设成效正相关,产业结构、城镇化、信息化、创新水平、环境规制、经济水平、开放发展表现出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产业联动的角度,利用熵权和TOPSIS组合模型,构建了包括经济发展能力、物流需求能力、城市供给能力、人才环境建设能力和信息化能力的城市物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一带一路"的10个内陆节点城市为对象,利用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各城市的得分和排名。最后根据测算结果对10个内陆节点城市进行了分类,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珠三角各城市2015年消费相关数据,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影响城市消费适宜性的消费需求、供给水平、环境保障和消费维权等四个维度的指标权重,运用TOPSIS评价模型对珠三角城市群各城市消费适宜性进行评价。发现珠三角城市群消费适宜性综合指数排名前列的是深圳、广州、东莞。城市间在消费需求、供给水平、环境保障和消费维权方面存在较大的异质性。文章提出要加强适宜消费城市的体制机制创新、产业政策与促进消费政策并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消费城市、推进珠三角乃至粤港澳大湾区适宜消费城市群的协同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