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售豆有方     
“小伙子,豆子怎么卖?”天天逛市场的王大妈在一个卖黄豆的摊子前大声问。“个头大的一元一斤,小的两元。大妈,您买多少?”“怎么大的便宜,小的反而贵?”“大妈,我看您是本分人,年纪又大,实话实说吧,这市场上的豆子其实都是一样的品种,凡是大的都是用生长素浸泡过,小的是没有浸泡过的,自然就小。您想,浸泡过的三两可以泡成一斤,别人都卖一块五一斤,而我不想欺骗顾客,是怎么回事就怎么回事,浸泡过的、大的卖一元一斤,没有浸泡的、小的卖两元一斤,您算算,大的别说卖一块五了,就是卖一元钱,我也划算.这不等于我一元钱卖了三两黄豆嘛。唉!大妈,不过,那是昧良心啊,生长素对人体有害,我可不愿意那  相似文献   

2.
卖粮筹“资”偷扎笤帚挣“大”钱 1940年,李宪章出生于德州禹城市的李庄村。由于“四清”运动,李宪章家里殷实的家产瞬间化为乌有,李宪章一家心如刀割。不久,李宪章盯上了卖笤帚的生意。笤帚家家户户都需要,而且制作简单、成本低,李宪章狠了狠心,将家里100斤的粮食卖掉,买回了400斤笤帚苗。  相似文献   

3.
施振荣 《新智慧》2005,(1):24-25
所有的挫折都只是一种过程。父亲在我3岁时就过世了,童年时我帮母亲卖鸭蛋和文具。鸭蛋1斤3元钱,10%的利润,还容易变质;文具的利润超过40%。保存期长。显而易见,卖文具比卖鸭蛋好。但是,我们坚持卖鸭蛋。鸭蛋薄利多销,两天就能周转一次;文具虽然利润高,但半年一年部卖不掉。  相似文献   

4.
古强 《企业家天地》2005,(11):42-43
每天坐35W车上下班,车站总有一个卖报纸的老汉。老汉穿着整洁,看上去精神矍烁。看起来每天的生意都不错。  相似文献   

5.
新春羊年伊始,有幸漫步在广州的麦德龙超市和广州友谊商场,在农贸市场卖2.6元/斤的鸡蛋,在这些商店里竟卖到了4.8元/斤,问其何因,答曰:"品牌蛋!"在株洲芦淞大市场最多卖500元一套的西装,在这里竟卖到5000元(据说还是七折优惠),问其何因,答曰:"品牌衣服——皮尔卡丹!"难怪长沙的几个农贸市场卖土鸡蛋的老婆婆从来都是以廉价取胜的,如今居然在每一枚鸡蛋上盖上了自己的印章,以示"土鸡蛋"品牌信誉,弄得一些有点  相似文献   

6.
《大众商务》2010,(3):28-28
前不久,黑龙江五九七农场种植户发现了粮贩子行骗的新招术。几日前,职工王某与作业站其他三户共同销售玉米。卖粮采取先装袋,过秤后再倒入车厢散装的办法。具体做法是:由商贩与种植户共同清点一定数量的编织袋,按照180斤标准袋过秤后倒入车厢,之后,将空袋再另行存放。最后,用清用清点的总袋数与180斤和价格相乘,便算出了卖粮款。  相似文献   

7.
筱霞 《大众商务》2005,(5S):27-27
北京商人李德义2000年前做建材已赚得百万身家,可突然间却关了建材店卖起了完全不懂行的小鱼头。这都缘于他的一次就餐经历。  相似文献   

8.
宋扬 《大众商务》2005,(5S):45-45
在一个菜场有几家卖豆制品的摊点,可总是只有一家店的生意火爆,大家宁可排队等也不到旁边的店子里买同样的东西。是这家店的价格比起旁边店铺便宜许多吗?不是,你要问他卖的价格和别人都是一样;是所卖产品的质量比别人好很多?也不是,质量差不多,很多东西估计和别人在同一个地方进货;是有买赠促销手段吗?更不是,小本生意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利润。原来只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因:这个店主无论顾客买什么东西都主动的少收一角钱。例如顾客问好豆腐是1元一斤,挑了块豆腐,他把豆腐放到电子秤上一称显示1.7元,他就会说:“就收1.6元吧。”就这小小的一角钱让他获得了顾客的信赖,使他的生意越来越火红。  相似文献   

9.
他,曾是冀中平原的一位农民;他,曾为自己的文学梦而追逐;他,也曾为创业理想而艰难跋涉:当新闻报道员,做教师,养殖肉鸡,卖砂石料;但他,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刨办河北屈指可数的生猪养殖厂——河北绿风养殖公司。他就是青年创业家:谢久明。  相似文献   

10.
在北京采访一位服装设计师出身的服装连锁店老板时,她的一句话让我们印象深刻:为了卖服装而卖服装,生意永远不会做大。依据这个做生意的原则,她教导加腽店主的理论就是:我们做的是服饰文化,就是要让在北京的女人更有女人味!  相似文献   

11.
默含 《新智慧》2005,(2):63-63
在一个商业网站的论坛上,有人突发奇想发了个帖子:假如你有一百斤黄豆要卖.可现在市场上黄豆正滞销,请问你有什么办法把豆子卖出去?一时间,跟帖的网友纷纷支招。  相似文献   

12.
2001年3月,我来到广东江门打工。由于很久没找到工作。我就把姐姐的书报摊接了过来。其实卖书报的毛利极小,一本杂志只能赚将近1块钱,一份报纸能赚一两毛,可一天也卖不上几本杂志。怎样才能多赚钱呢?  相似文献   

13.
经商的精髓     
十多岁的时候,我跟二叔去集市上卖水果。我们的摊位处在中间位置,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商贩也是卖水果的。一次,我们遇到了一位难缠的顾客。“这水果这么烂,还卖1元钱1斤?”客人拿着一个水果左看右看。“我这水果是很不错的,不然你去跟人家的货比较比较。”  相似文献   

14.
解老师: 您好! 我们这里的人都很爱吃一种用面粉做的小食品--凉皮.几乎每条街巷里都有凉皮店或凉皮摊.尤其是夏天,人们几乎都把它当主食吃了.据说一个不起眼的小摊,每天的利润却十分可观.我做了一下调查研究,果不其然:一个凉皮摊最少一天也可卖出50多斤,最好的据说在千斤以上.减去面粉和调料成本,每斤至少可保2元利润.只是这种东西的制作非常麻烦,洗面、蒸皮都很耗时、耗力.人们都是自做自卖,每天从半夜开始做,早晨开卖,有的凉皮摊不到中午就卖完了,下午只有边做边卖的一些店能够正常营业.  相似文献   

15.
傻瓜天才     
那天,纽约各大报纸上同时登出一则广告:1美元出售豪华汽车。许多人都看了,看过就放下了,以为是愚人节新闻,或者是笑话、小幽默。所有的人都认为1美元卖一辆豪华轿车是不可能的,除非傻瓜才会这么做。只有他例外,看了这则广告,就按照报纸上的地址找到刊登广告的人。一位中年女士接待了他,带他去看车,那是一辆很新的豪华轿车,他看了有些不太相信地问:“确实是1美元出售吗?”  相似文献   

16.
小舅卖豆腐     
母亲对我说:“去小三那弄几块豆腐,我想吃麻婆豆腐了。” 小三是我的小舅,比我大不了几岁,三年前毕业于某重点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之所以沦落到卖豆腐,全是因为我姥爷。姥爷说什么都不肯让小舅出去闯,说老解家苦心经营十几代的招牌不能毁在小舅手里。父命难违,既使小舅有一万个不乐意,但只要姥爷活着,他只能做豆腐、卖豆腐。我来到小舅的豆腐摊,见他正半躺在一张竹椅上看报纸。  相似文献   

17.
胡美 《大众商务》2009,(8):20-20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是高教园区的30多家打印店都推出了免费复印的服务,只要签个名字,一天可以免费复印10张,这对消费能力有限、复印需求巨大的学生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学生们复印资料、笔记、学生社团活动材料,原来复印一毛钱一张,后来涨到两毛了,这个开销不小。现在有了免费复印,当然会选择不要钱的。可是,免费复印却让复印店老板们乐此不彼!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8.
剪报并非新生事物,从四百年前报纸诞生以来,全世界的文人学者、商人政客对此都不陌生。现代企业和机构大多也都沿袭了这个传统而又不会泯灭的文化习惯,将源源不断的信息和知识通过剪辑整理,分享传播,更好地为我所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一年多以前,缅甸废除了新闻审查制度,2013年4月又解除了报禁,在这之后私营报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虽然如今的缅甸报纸业看起来是一派蓬勃景象,但更多的缅甸报纸人都需要共同面对着同一个问题——报纸的盈利。缅甸《伊洛瓦底》杂志称,国营报纸占主导地位、缺乏广告资源的现实,意味着一些刚刚诞生的私营报纸在“婴儿期”就已经掉了队。  相似文献   

20.
陈大超  何可 《新智慧》2006,(7):69-69
告别知青点的时候,发生把我接到家里,杀了家里唯一的一只老母鸡招待我。但这,还不是他最穷的时候。几年后的一天,我到他那里去玩,他领着我看他新开的荒地,种的都是当时卖价很好的苎麻。他说等秋天到了。这些苎麻收获后能卖几千块钱。可是秋后行情大变,他种的苎麻一钱不值。那年冬天,他度过了他一生中最穷的日子。“有一天下午,我搜遍身上所有的衣袋,只剩最后一个5分钱的硬币。我只好去赊了几斤米粉,让全家人吃了晚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