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探讨VAP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2012年3月到2013年4月所收治的80例行人工机械通气的ICU住院患者,对V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V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组8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死亡16例(20.0%),33例(41.3%)发生VAP。VAP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是误吸、机械通气时间≥3天、抗菌素联合应用≥2种。这充分说明,VAP的发生与误吸、机械通气时间、抗菌素使用有关。结论 VAP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昏迷、误吸、机械通气时间≥3天、抗菌素联合应用≥2种,如果合理控制、重点评估这些危险因素,是能够大幅度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影响机械通气患者舒适的各种因素及提高患者舒适度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阐述舒适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有效降低非计划外拔管的发生,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照组。对照组按重型颅脑损伤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早期使用机械通气。观察两组治疗后2h呼吸监测指标(PaO2、PaCO2、SaO2)、神经功能评分(SSS)及1周内的死亡情况。结果治疗后2h观察组呼吸监测指标(PaO2、PaCO2、SaO2)改善优于对照组(P<0.001);伤后第7天观察组SSS评分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1周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机械通气能改善重型颅脑伤患者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4.
目的就颅脑损伤后高血糖患者的观察及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后高血糖患者48例,对其进行观察及护理。结果本组患者中有11例患者于伤后4~7d血糖开始升高,9例患者于伤后7 d后血糖升高,28例患者于伤后1~3d内血糖升高。经过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后,15例患者血糖在7d内逐渐恢复正常,27例患者的血糖在l~3d内恢复正常,只有6例患者血糖持续升高不降,预后均不良。结论对颅脑损伤后高血糖患者应该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促进重危患者的早期康复,降低伤残率,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的撤机方法、预后及并发症。方法选取30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有创和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有创通气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再插管率。结果观察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可以尽早撤机,达到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再插管率及医疗费用的目的,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老年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宜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ICU老年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28d后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94)及死亡组(n=34),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ICU老年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结果死亡组与生存组性别、感染类型、吸烟饮酒、是否需要机械通气治疗、脓毒症分级、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生存组相比年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较高,急性肾损伤分级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急性肾损伤分级可作为影响ICU老年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结论年龄、APACHEⅡ评分、急性肾损伤分级可作为影响ICU老年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总结机械通气治疗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中的治疗作用,通过对机械通气的相关护理及心理护理,从而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帮助AECOPD患者恢复通气的有效性,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干预对AECOPD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0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比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临床治疗,经过治疗后比较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配合中医临床治疗后气血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比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AECOPD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干预明显改善了患者的气血恢复,有效的使用呼吸机建立肺泡间和气泡的压力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在AECOPD患者的临床治疗上具有极大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共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行对症支持,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治疗原发病,并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以上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东莨菪碱静脉滴注。结果两组临床救治过程中均无氧中毒、气压伤、呼吸机相关肺炎、肺损伤等情况。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8.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应用机械通气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东莨菪碱治疗,可使预后、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氧合功能得以改善,最大限度的纠正了低氧血症,降低氧耗,改善肺泡通气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导致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总结针对性护理措施,为其临床预见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00例脑外伤行气管切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肺部感染与否分为并发感染的研究组(56例)和未并发感染的对照组(44例),对两组患者置管时间、抗生素及激素使用情况、留置胃管与否、基础疾病等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组成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GCS评分、合并伤、血清白蛋白水平、气管切开时间、机械通气、置留胃管、应用抗菌素及激素等情况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与肺部感染存在相关性。结论脑外伤气管切开后易并发肺部感染,了解相关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避免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防手术室感染的临床护理方法和实施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30 d后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满意程度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手术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手术室感染情况的发生,提升患者预后效果和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结核性胸膜炎预见性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 年1 月至2012 年1 月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54 例,给予预见护理干预,分析患者的转归及预后情况.结果 54 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辅助胸腔穿刺抽液、引流,治疗周期为1~3 周,患者结核中毒症状、胸闷等不适症状均减轻或消失,1 例并发为胸腔大量积液,其余53 例均控制住症状未发展.结论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必须给予正规抗结核治疗并及时给予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1年4月于阳江市人民医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后3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3 d、3周的NIHSS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1.43%)(P<0.05)。治疗后24 h、3 d、3周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NIHSS评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24 h、3 d、3周NIHSS评分与对照组相同时间比较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血管再通率(89.29%)高于对照组(71.43%)(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提高临床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时发生人机对抗的因素及相关处理措施。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EICU进行机械通气发生人机对抗的患者36例,对其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机械通气患者出现人机对抗因素包括气管插管耐受性差、疼痛、不适感觉、导管位置不合理、导管型号不当、导管堵塞、导管漏气、破裂、PEEP设置不合理、肺部没有扩张、脑腔闭式引流不当以及尿潴留。结论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在采取机械通气时出现人机对抗因时须对呼吸道管理给予加强,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使患者的健康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口服稀硫酸中毒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方法,为这类患者的治疗提供经验.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1 例口服稀硫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我院对该患者重点做好预防自杀的心理护理、严密的观察病情的变化,加强用药护理、雾化吸入护理,同时做好消化道、口腔黏膜及口唇灼伤后的护理.结果 经过我院的积极救治和护理,患者情绪稳定,无并发症发生,7d 后治愈出院.结论 对稀硫酸中毒患者进行及时的救治,合理的护理,尤其是心理护理更为重要,对于拯救患者的生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方法将20例患者分为机械通气组和呼吸兴奋剂组,机械通气组给予机械通气;呼吸兴奋剂组给予呼吸兴奋剂。结果机械通气组病情好转9例,且顺利脱机,1例死亡;呼吸兴奋剂组3例好转,4例内科治疗无效死亡,3例治疗后喘息持续不缓解,经家属同意机械通气,病情好转撤机。结论机械通气治疗已衰竭的呼吸系统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呼吸疲劳患者争取了治疗的宝贵时间,促使COPD患者发病率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的方法和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120 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护理干预组及对照组各60 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护理干预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不同时间段ADL评分及Fugl-Meyer 运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90 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监护,制定及时、恰当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结果 90 例患者,4 例死于严重心律失常,2 例死于再次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84 例临床治愈.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发病急骤,死亡率高,早期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制定及时恰当的护理措施,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中间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总结分析4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中间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中间综合征的46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肌麻痹症,经及时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和早期足量应用特效抗毒药物,治愈39例,死亡7例。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中间综合征救治关键是早期彻底洗胃、早期应用特效抗毒药物、早期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监测中心静脉压(CVP)的动态影响。方法在25例机械通气患者中,测定在使用机械通气和不使用机械通气时的CVP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使用机械通气时CVP值比在不使用机械通气时CVP高,高出值为1.0~6.3cmH2O,平均为(3.7±1.4)cmH2O。结论由于CVP在机械通气时波动,故动态监测机械通气与CVP的动态变化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在血容量估计和液体治疗方面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