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腹部外伤合并颅脑创伤男性患者与单纯腹部外伤男性患者的血清孕酮值,探讨其临床变化意义。方法收入我院2013年1月至11月急诊外科收治的急性腹部创伤男性患者116例,分成腹部外伤合并颅脑损伤组及单纯性腹部外伤组,并以ISS(创伤严重度评分)分值评价创伤患者机体损伤的严重程度。另选40例健康成年男性为对照组。于伤后后12、24、36、48h行放射免疫双抗体沉淀法测定血清孕酮水平,并进行数据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腹部外伤的ISS评分增高,早期血清孕酮值相比对照组越高(P<0.05)。但合并颅脑损伤组在相同ISS评分、相同时间点下早期血清孕酮值相比非颅脑损伤患者有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孕酮在急性颅脑损伤中可作为一种特异性临床指标,指示患者的脑功能损伤严重程度,提供一定的基础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压氧疗(HBO)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变化,治疗3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病死及持续植物状态比例,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监测治疗前后脑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 2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流速度均有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高压氧组与较对照组数据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GCS评分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数据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压氧组与对照组数据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GOS评分,高压氧组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病死及持续植物状态1例,对照组4例。结论 HBO能改善大脑血管痉挛,改善大脑缺血缺氧状态,有效保护了神经功能,提高其GCS和GOS评分,为患者的后续康复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探讨重型颅脑损伤(TBI)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白细胞介素-1和白细胞介素-6、S100B蛋白的水平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并判断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5月于广东省东莞市厚街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成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10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2例,女48例。同时收集该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女各50例。对入选对象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S100B蛋白等水平进行测定,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每日进行GCS评分,同时动态观察瞳孔、CT等情况。结果对照组体检者HMGB1为(1.59±0.98)μg/ml,S100B蛋白为(2.11±0.18)ng/ml,IL-1为(0.51±0.48)ng/ml,IL-6为(0.19±0.19)ng/ml;与观察组患者第1天各项指标含量比较,各时点均有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各时点HMGB1、IL-1、IL-6、S100B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后第1天比较,观察组各时点GCS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各项血清学指标与GC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HMGB1、IL-1、IL-6、S100B蛋白的检测能够有效反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脑损伤程度,可有效协助临床医师进行患者颅脑情况的判定,将有可能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将我科2009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标准大骨瓣减压术)83例和对照组(常规骨瓣手术)77例,术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活血药物七叶皂苷钠的使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部分患者因高颅压而行手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伤后24h使用七叶皂苷钠。7d后两组行CT、颅内压监测及GCS评分,并综合比较分析。结果两组颅内压水平接近,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使用七叶皂苷钠注射液有利于脑功能的恢复,改善病情及愈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就颅脑损伤后高血糖患者的观察及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后高血糖患者48例,对其进行观察及护理。结果本组患者中有11例患者于伤后4~7d血糖开始升高,9例患者于伤后7 d后血糖升高,28例患者于伤后1~3d内血糖升高。经过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后,15例患者血糖在7d内逐渐恢复正常,27例患者的血糖在l~3d内恢复正常,只有6例患者血糖持续升高不降,预后均不良。结论对颅脑损伤后高血糖患者应该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促进重危患者的早期康复,降低伤残率,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在妇产科腹盆腔手术术后粘连预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4月采取妇产科腹盆腔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妇产科腹盆腔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给与透明质酸进行术后粘连的预防。结果观察组初次手术患者与再次手术患者的粘连发生率与重度粘连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的血清IL-6、IL-10、TNF-α、CRP水平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血清IL-6、IL-10、TNF-α、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取在妇产科腹盆腔手术中采取透明质酸预防术后粘连能够显著降低粘连发生率和重度粘连发生率,显著降低该患者的血清IL-6、IL-10、TNF-α、CRP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在院前颅脑损伤合并休克患者的应用的疗效。方法针对2010年6月~2012年6月院前抢救颅脑损伤合并休克的患者55例,采用高渗盐水进行初级复苏。结果将全部的伤者都转送到医院急诊科后,综合评估对比其休克程度。本组55例患者,死亡7例,占12.7%,恶化4例,占7.3%,无变化6例,占10.9%,好转38例,占69.1%。结论高渗盐水可作为院前颅脑损伤合并休克患者现场救治的初步治疗药物.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临床护理要点与经验.方法选取灵山县中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与护理要点,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本组58例行气管切开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完善的救治和精心护理,采用GCS预后评分标准,患者GCS评分15分以上17例,占29.31%.除3例(5.17%)继发脑疝后死亡,1例(17.24%)植物生存外,其余均经抢救治疗后病愈出院.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临床护理要点关键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有效湿化气道,及时扣背吸痰,尽可能减少呼吸道损伤,避免发生呼吸道感染.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治愈率,改善预后,促进及早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因素及急救治疗体会。方法2007年1月~2012年l2月,我院急诊科近几年来共收治颅脑损伤患者592例,其中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11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实施急救治疗后随访结果显示,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增加,经治疗后治愈87例(75.0%),无效29例(25.0%),共死亡22例(19.0%)。结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出现的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症状,应针对患者做到早期监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与提供合理饮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收治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脑水肿程度、格拉斯昏迷评分(GCS)以及格拉斯结果(GOS)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脑水肿轻度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组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的GOS等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脑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在进行DSA血管造影后的影像学表现以及在确诊后的治疗要点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45例颅脑损伤患者,对其及时的进行手术治疗,并且针对性的给予术后护理。结果手术治疗后,有31例患者痊愈出院,7例好转,3例恶化,3例死亡,还有1例患者进行了对症的非手术治疗后好转。结论颅脑损伤手术治疗要注意麻醉剂量的使用,这是决定颅脑手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肾脏疾病诊断中使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3年4月收治的69例肾脏疾病患者,检测肾功能损伤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的表达。分析各组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同时选择60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结果无论哪一种肾病患者,其血液中的RBP含量均与对照组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慢性肾衰、肾病综合症、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Cr浓度、UREA浓度、UA数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是评价肾脏疾病的良好指标之一,可作为临床诊断肾脏疾病的参考指标进行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肾癌中的表达与64排CT影像表现的关系。方法收集34例肾细胞癌患者的64排CT扫描图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PC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CT表现与PC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PCNA在肿瘤边缘不清晰、瘤体中心有坏死不强化区的表达与肿瘤边缘清晰、瘤体内无坏死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在肿瘤密度<实质密度与肿瘤密度>实质密度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肾细胞癌(RCC)的SCT表现可以推断RCC中PCNA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从分子水平无创伤性地判断RCC的转移和侵袭,为临床选择抗肿瘤的血管生成治疗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图像与多平面重组(MPR)图像在真菌性肺炎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肺病科接受治疗的50例真菌性肺炎患者,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薄层图像与MPR图像方法进行诊断,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各种征象的显示结果情况及各种真菌感染病变的累及情况。结果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后,白色念珠菌、放线菌以及曲菌3种细菌感染肺部的累及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采用两种方法对50例真菌性肺炎患者进行检测后,MIR图像各种征象的显示结果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薄层图像的各种征象的显示结果,差异统计有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图像与MPR图像在诊断真菌性肺炎中的临床价值明显,而MPR图像的检测结果更为准确,但同时联合应用两种方法更能有效对病变的情况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Met和MMP-2在人声门上型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CT的关系。方法收集48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的CT图像及癌组织标本,分别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其c-Met基因及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MP-2基因,分析检测结果与CT图像的关系。结果声门上型喉癌原发灶不同范围的c-Met、MMP-2基因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CT显示有无侵袭会厌前间隙、会厌谷、梨状窝、喉咽侧壁、声带以及有无颈淋巴结转移各组中c-Met、MMP-2基因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Met、MMP-2基因表达的异常在喉癌细胞的增殖、发展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其阳性表达与声门上型喉癌的侵袭与转移密切相关,可成为声门上型喉癌预后不良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东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48例,经CT扫描确诊后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减压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进行治疗,治疗完成后对比治疗前后以及两组之间的道格拉斯(GCS)评分和治疗效果,以此为标准探讨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完成后两组的 GCS 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之间进行比较观察组在术后15d的GCS评分以及痊愈率和死亡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的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并探讨低剂量螺旋CT对筛选检查早期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400例体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普通CT以及低剂量螺旋CT进行前瞻性分析。对患者进行筛选检查的低剂量螺旋CT为Philip SR7000以及GELightSpeed Pius多层CT扫描机,扫描出来的图像由两位放射医师在其工作站的显示器以电影显示的方式进行详细的观察与分析,并将其存储在影响及传输系统中。结果低剂量螺旋CT检测出100例非钙化结节,普通CT检测出15例,所有患者均为一期病变。低剂量螺旋CT共检测出叶支气管或段支气管病变患者8例,其中早期中央型肺癌患者3例,普通CT均未检测出来。普通CT以及低剂量螺旋CT对于早期肺癌的敏感率分别为44.5%和100%,特异度分别为88%和80%。结论通过对初步的筛选结果进行较为科学与全面的分析得知低剂量螺旋CT显著提高了对患者肺内非钙化小结以及支气管细微病变的检测,其对于早期肺癌的检测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照组。对照组按重型颅脑损伤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早期使用机械通气。观察两组治疗后2h呼吸监测指标(PaO2、PaCO2、SaO2)、神经功能评分(SSS)及1周内的死亡情况。结果治疗后2h观察组呼吸监测指标(PaO2、PaCO2、SaO2)改善优于对照组(P<0.001);伤后第7天观察组SSS评分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1周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机械通气能改善重型颅脑伤患者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压氧疗法治疗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于东莞市凤岗医院外二科接受治疗的75例危重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7)、观察组(n=38)。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于入院30 d内接受高压氧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于入院30 d后接受高压氧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命质量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危重颅脑外伤患者,采用高压氧疗法治疗效果显著,且早期治疗更有利于患者身体恢复,可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自理能力,使生命质量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