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十二五"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大机遇与大挑战并存。截至2010年底,中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达到5.04亿吨/年,占全球产能的11.5%。中国炼油能力将继续增长,但总体仍处于国家宏观调控范围内,所谓炼油能力过剩都是结构性的。预计2011年中国炼油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至5.3亿吨/年以上,同比增长5.26%;汽油需求保持平稳增长,总量将超过7500万吨;柴油需求为1.68亿吨,增速回落至7.5%;煤油需求将达到近1900万吨,同比增长8%以上。替代能源对未来国内成品油需求影响较大,尤其在交通用燃料方面,多元化的趋势明显。预计2020年中国各类替代燃料有望替代2800万吨成品油消费量,约占全国成品油消费量的10%。  相似文献   

2.
中国成品油市场2009年回顾与2010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和主要用油行业增速放缓,成品油(汽油、柴油、煤油)需求增速明显下降,全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2.21亿吨,同比增长2.5%,远低于2000-2008年8.4%的平均增速,为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低.全年汽油表观消费量6704.9万吨,同比增长5.5%;柴油表观消费量1.39亿吨,同比下降0.2%;煤油表观消费量1497万吨,同比增长17%.2009年中国炼油工业逆势上扬,成品油产量2.28亿吨,同比增长9.4%,远高于2.5%的成品油消费增速.成品油市场由金融危机前的"供应偏紧"转为"供应宽松".中国推出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国内、国际油价联动更为密切.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继续向好,汽油需求将保持平稳增长,柴油需求增速大幅回升,煤油需求增速回落.国内炼油能力继续扩张,成品油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加.预计2010年中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2.38亿吨,同比增长7.7%;成品油产量2.43万吨,同比增长6.7%,市场仍将延续"供略大于求"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2010年,中国成品油(汽油、煤油、柴油)表观消费量达到2.46亿吨,同比增长11.8,高于过去10年8的年均增长率。分品种看,汽油消费量为7118万吨,同比增长7.4;柴油消费量为15729万吨,同比增长13,为近5年最高增速;煤油消费大幅增长17。国内成品油市场供需宽平衡,地方炼厂竞争力继续增强,成品油产量显著增加。2011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增速略有放缓。预计全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将达到2.64亿吨,同比增长7.5。其中,汽油消费增长9.3,柴油消费增长6.6,煤油需求增长8.7。全年替代燃料替代汽柴油量将达到930万~940万吨,较上年增加近200万吨。国内一次加工能力将新增约4000万吨/年,达到6.6亿吨/年,成品油产量达到2.63亿吨,市场将略呈供需紧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4.
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将略好于2012年,但回升幅度非常有限,预计GDP同比增长8.0%。三大类成品油需求量将达到2.65亿吨,同比增速为5.6%,其中汽油需求同比增速回落至5.8%,柴油需求增速回升至5.1%,煤油需求增长8.4%。2013年替代燃料量将达到1120万吨,同比增长13%,但占成品油需求量的比例仍将在5%以内,对成品油市场的影响较为有限。2013年国内主营炼厂一次加工能力将出现近5年来的最大增量,按发改委统计口径(含主营炼厂和部分地炼)的炼油能力将突破5亿吨/年,国内成品油产量预计达到2.68亿吨,高于需求量约300万吨,市场供需保持宽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5.
2011年,国内成品油(汽油、煤油、柴油)表观消费量达到2.62亿吨,同比增长6.4%。其中,汽油消费量7719万吨,同比增长8.4%;柴油消费量16620万吨,同比增长5.7%;煤油消费量1824万吨,同比增长4.3%;消费柴汽比为2.15,较2010年的2.21有所下降。全年国内成品油资源供应适度偏紧,其中地方炼厂竞争力持续增强,成品油产量显著增加。展望2012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放缓,预计三大类成品油需求量约为2.76亿吨,增速将放慢至5.5%,其中汽油需求增速回落至5.2%,柴油消费仅增长5.4%,煤油需求增长7.2%。  相似文献   

6.
田景惠 《国际石油经济》2013,21(4):70-75,112
2012年,国内成品油市场消费增速总体回落,其中汽油、煤油保持较快增长,而柴油消费同比仅增长1%;受经济结构调整和用油结构变化影响,消费柴汽比下降至1.97;以燃气为主的替代燃料发展迅速,但总量较小;国内炼油能力稳步提高,炼厂开工率小幅降低;石油产品消费税新政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但执行力度尚待观察。2013年,预计国内经济形势略好于2012年,成品油需求量将同比增长5%;替代燃料保持较快增长,但占比仍然较小;国内新增炼油能力将达到4500万吨,使得全国炼油能力突破5亿吨/年,市场供需保持宽平衡。海南、上海、浙江和江苏等已具备供应高标准汽柴油能力的省市,可能先行推出本地的油品质量升级计划。  相似文献   

7.
2014年,中国国内石油需求增速回升,原油生产增速减缓。全年原油表观消费量5.18亿吨,较上年增长5.8%;原油产量2.1亿吨,同比增长0.6%。原油加工量5.03亿吨,同比增长5.3%,增速加快;成品油产量3.17亿吨,同比增长7.1%,表观消费量3.02亿吨,同比增长5.6%,成品油供需增速回升。原油净进口量3.08亿吨,对外依存度59.4%。展望2015年,国内石油供需将稳中有升,预计原油表观消费量将达到5.46亿吨,增长5.4%;原油产量和加工量将分别达到2.11亿吨和5.29亿吨,分别增长0.5%和5.2%;原油净进口量3.46亿吨,对外依存度达61.3%;国内成品油市场形势总体平稳,但也面临挑战,预计成品油表观消费量3.19亿吨,增长5.6%。  相似文献   

8.
2022年疫情防控工作贯穿全年社会生活,消费属性突出的汽油和航空煤油消费被抑制,替代能源持续增加,中国成品油消费量为3.26亿吨,与上年相比减少7%,创历史最大降幅。受需求萎缩、出口配额从紧管理等影响,成品油生产侧出现产能上升但产量下降的情况。汽柴油替代能源超过6500万吨,其中LNG占比达到63%。2023年,经济建设重新成为社会发展重心,消费修复,成品油增长动力回归;新炼厂产能释放,成品油市场将呈现供需两旺局面。预计2023年中国成品油消费量为3.60亿吨,与上年相比增长10.5%,汽油和煤油消费量将在低基数上实现两位数的高增长,柴油消费量微增;汽柴油替代能源消费量预计增长14%以上,增量主要来自电动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炼油工业发展“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云  朱和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5):19-26,112
2010年底,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5.04亿吨/年,同比增长6.8%,总能力居世界第二位。全年炼油装置基本保持在高负荷运行,2010年国内原油加工量为4.23亿吨,累计成品油(汽、煤、柴油)产量为2.53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2.2%和10.8%。"十一五"期间,我国炼油业实现了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的双增长,炼油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推进,油品结构调整取得进展,替代燃料发展取得新突破。"十二五"是我国炼油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由大走强的关键时期。炼油总规模将继续扩张,炼油能力将突破6亿吨/年,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将持续上升,炼油装置结构和布局将进一步调整优化,千万吨级炼厂将增至30座左右,油品质量进一步升级,外资权益能力进一步上升,炼油工业的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将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产品标准将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继续深入;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将在科学、规范、有序的基础上得到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11年上半年,我国三大类成品油(汽油、煤油、柴油)表观消费量达到1.27亿吨,同比增长8.1%,较2010年全年增速放缓3.7个百分点。其中,柴油消费量为8089万吨,同比增长8%;汽油消费量为3744万吨,同比增长8.3%;煤油消费量为845万吨,同比增长8.4%。成品油消费增速稳中趋缓,这既与经济增长、部分刺激政策退出和货币政策收紧有关,又与主要用油行业的运行特点密切相关。上半年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同步增长,成品油产量增速与消费量增速相当,供需基本平衡。下半年,世界经济平稳复苏面临的风险增多,国内经济将稳中趋降,汽车、房地产两大消费支柱产业难有明显起色,成品油需求增长将显著回落。预计下半年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1.36亿吨,同比增长5%,增速较上半年下降3个百分点;成品油产量约为1.35亿吨,与市场需求量基本相当,全国成品油市场将保持供需基本平衡的态势。  相似文献   

11.
媒体观览     
《中国石化》2004,(8):69-71
2004我国成品油需求增速为10%石油业分析师预计,2004年我国成品油需求增长速度为10%,需求量至1.46亿吨。2003年我国成品油需求增长速度为8.2%。成品油需求增势强劲来自于电力和交通运输行业消费量增长的推动,这种强劲势头使国内炼油厂开工率维持在接近100%。预计2004年全国原油加工量年增长率达12%,至2.7亿吨。我国最大的炼油生产商中国石化公司将7月份原油目标加工量提高至1210万吨,而6月份实际加工量为1160万吨。另据报道,预计2004年第三季度全国原油加工量达到6600万至6700万吨,今年全年原油加工量预期达到2.7亿吨。上期所8月启动燃料油…  相似文献   

12.
龚金双 《国际石油经济》2013,(Z1):70-74,213
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下降,但石油表观消费量首次突破5亿吨,达到5.03亿吨,较上年增长5.6%。石油产品需求增速明显分化。与生活、出行相关的汽油、煤油需求增速明显加快,汽油表观消费量达到8684.1万吨,同比增长12.3%;煤油表观消费量首次突破2000万吨,同比增长9.5%。与生产相关的柴油需求增速显著放慢,表观消费量为16972.1万吨,仅增长1.5%。原油产量首次达到2.07亿吨,同比增长1.9%。石油净进口量为29561.6万吨,增长8.4%,对外依存度高达58.8%;其中原油净进口量为26865.6万吨,增长7.5%。原油加工量为46791.1万吨,同比增长3.7%,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汽油、煤油、柴油首次全面净出口,但汽油出口量大幅下降。2012年,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较及时,国家共8次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市场供需基本平衡。预计2013年我国石油供需将继续较快增长。石油表观消费量将达到5.3亿吨,增长5.6%;原油产量可达到2.1亿吨左右;石油净进口量达到3.21亿吨,石油和原油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到60%和58%。  相似文献   

13.
2016年,中国炼油能力达到7.5亿吨/年,过剩现象日趋严重;地炼的崛起使中国石油市场格局发生重大转变,市场竞争加剧;成品油产量继续增长,出口成为调剂过剩产量的重要途径;替代能源占比继续上升,估计替代成品由3043万吨.2017年,中国炼油能力重回增长轨道,总能力将达到7.9亿吨/年,2020年达到8.7亿吨/年,建议国家适当收紧炼油项目审批权,合理规划炼厂布局.炼厂要加快炼油结构升级,推进智能化炼厂建设,从长远看,将逐步由燃料型转向化工型.  相似文献   

14.
2013年上半年,国内三大类成品油(汽油、煤油、柴油)表观消费量(发改委统计口径)1.27亿吨,同比增长4%,连续8个季度稳定在2%~5%的区间.其中柴油消费7400万吨,同比减少1.7%;汽油消费4212万吨,同比增长12.5%;煤油消费1042万吨,同比增长16.7%.消费柴汽比降至1.76,创10年来最低水平.汽车销量增速高企以及新车出现大排量趋势,汽油消费获得较强支撑;柴油消费则受到工业生产放缓、采掘业低迷以及货运企业节油等因素影响而持续萎缩,成品油结构产生了显著变化.过去一年国内新增炼油能力较多,上半年国内成品油产量增长快于消费量,成品油产需差超过700万吨.在依靠出口手段平衡的情况下,年中成品油库存仍高于去年同期近百万吨.预计下半年成品油需求增速将呈现“汽降柴升”的新趋势,表观消费量为1.34亿吨,同比增长3.9%.同时,下半年主营单位新增炼油能力继续增加,但大部分在四季度投产,实际新增成品油供应量较为有限,预计下半年国内供需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成品油供应紧张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除成品油价格机制不顺外,我国炼油能力偏紧以及炼油布局不尽合理也是重要原因。本文在对我国炼油工业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未来国内经济增长形势并结合乙醇、甲醇、生物柴油、二甲醚等替代燃料发展趋势,预计2010年、2020年我国汽煤柴油需求量将分别达到2.3亿吨和3.4亿吨,届时,我国炼油能力则需达到4.4亿吨和6.1亿吨。  相似文献   

16.
2010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11.1%,较2009年全年增速加快了2个百分点,支撑成品油供需基本面向好。中国三大类成品油(汽油、煤油、柴油)表观消费量1.17亿吨,同比增长13.8%。其中,柴油消费量7489万吨,同比增长16.3%;汽油消费同比增长8.4%。这既与经济增长和相关刺激消费政策有关,又与主要用油行业的运行特点密切相关;国际原油价格高位运行也为上半年中国成品油市场走高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上半年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同步增长,成品油资源过剩状况加剧。下半年,国际油价总体水平将低于上半年;中国经济和工业生产增长面临回调压力,成品油需求增长将明显回落,预计下半年中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1.22亿吨,同比、环比均增长4%。同时大部分新增炼油能力将在下半年释放,供应过剩的局面将继续强化。建议国内石油企业认清市场形势,及早做好应对措施,力争实现成品油资源生产和销售的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7.
2013年我国成品油需求整体温和增长,但增长重心明显向汽油方向倾斜,成品油产量增长较快,国内资源整体富余。展望2014年,国际经济环境将更为稳定,国内经济仍然以稳为主,但不乏结构性亮点。成品油需求也将继续平稳增长。但汽车市场政策压力渐显,汽油需求增速将明显放缓;柴油需求则在工业、农业周期特点的带动下有所好转,综合汽柴煤三大类成品油的需求情况,预计2014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有望达到2.72亿吨,同比增长4.4%,增速较2013年提高0.5个百分点。由于2014年国内新增炼油能力较多,国内成品油供求关系相对宽松,预计全年成品油产量将达到2.88亿吨,需要通过出口和调整炼厂生产实现平衡。  相似文献   

18.
2019年,布伦特原油期货均价为64.2美元/桶,同比降幅为10.5%,世界石油市场供应和需求艰难平衡;美国对全球石油市场的掌控力和影响力继续加强;全球油气发现储量大幅增长;油气资产交易量减额增,美国页岩油气资产交易首度降温。中国原油和石油对外依存度首次双破70%,成品油出口量首破5000万吨;油气勘探开发行动计划初见成效,估计原油产量为1.91亿吨,同比约增长1.1%,天然气产量为1738亿立方米,同比约增长9.8%;炼油总能力上升至8.6亿吨/年,民企占比明显提高;油气体制改革力度空前。预计2020年国际油价将维持震荡走势,布伦特原油均价为60~65美元/桶;全球天然气供需总体宽松,天然气价格将保持低位运行;勘探开发投资预计为4756亿美元,同比增长7%;新增产能多,需求增长放缓,乙烯业的运行情况不容乐观;美国页岩油气行业资产交易或将重新活跃。中国上游勘探开发投资继续保持历史高位,原油产量有望达到1.94亿吨,天然气产量上升至1900亿立方米;天然气市场化进程将加快推进;炼油能力过剩形势将更加严峻,乙烯行业利润继续收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我国成品油消费特点及2007年需求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成品油消费在经历了2004年的高速增长后,2005年增速明显放缓,而2006年各季度成品油消费增速普遍高于上年同期水平.据初步统计,2006年全年成品油消费量为17498万吨,比2005年增加了1054万吨,同比增长6.4%.近年来,我国交通用油在成品油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明显提高;高标号汽油消费增长明显,乙醇汽油消费增长加快;交通运输用柴油占柴油总消费量的比例稳步上升;航空运输的高速发展带动了航煤需求的增长.国民经济和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及结构变化是推动我国成品油消费变化的主要原因.综合考虑成品油需求的拉动因素和抑制因素,预计2007年我国成品油需求将延续2006年的增长趋势,但增幅略有回落,汽油消费量为5340万吨左右,增幅为5.9%~8.0%;柴油消费量为12030万吨左右,增幅为5.0%~7.1%;煤油的需求量预计达到1200万吨左右,增幅为2.7%~4.8%.  相似文献   

20.
2009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9年,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和其他石油产品在内的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同比增长8.8%,达到21838万吨,石油进口依存度估计达到56%;原油进口量首次突破2亿吨,达到20379万吨,比上年增长13.9%.大规模新增炼油能力投产导致成品油供应增长速度超过需求,进口减少和出口增加使成品油净进口量下降45%,至1192万吨,降至7年来的最低水平.其中,柴油净出口量创下267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汽油净出口量也由上年的不到5万吨骤增到490万吨;航空煤油自1992年以来第一次出现航煤净出口.新增乙烯能力投产使得石化原料需求大增,10年来中国首次成为石脑油净进口国,净进口量为180万吨.因民用需求增加,液化石油气进口量回升至409万吨,与2007年相当.未来,中国对成品油的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在原油进口量继续上升的同时,成品油出口也将继续增加.天然气供应量的增加将使燃料油需求进一步下降,液化石油气需求增长也将受到削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