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产实习是当代大学实习常见的形式,具有很大代表性。文章通过对生产实习期间产生劳资冲突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试图寻找出冲突产生的体制根源,在此基础上,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指导思想,借鉴解决劳资冲突的“合作”经典理念,尽量规避FD结构缺陷在解决劳资冲突中的障碍,优化、扩大FD结构职能,为和谐实习机制与实习制度的完善提供可操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农村社会形势发生重要转变,紧张和冲突明显缓和,农民对于政府的信任显著增加。根本原因是中央惠及农民的系列新政促进了农村稳定。在维持稳定的过程中,乡镇政府具有双重角色,一方面是冲突化解者,另一方面也是冲突制造者。增强农村社会和谐的关键,是通过政府体制改革抑制其冲突制造者作用,发扬其冲突化解者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焕平 《魅力中国》2010,(17):46-47
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从字义上看,“和”字为象形字,最早的意思是一个人在庄稼边奏乐看书;反映出历经战乱的人们对于社会稳定、悠闲自得的追求。“谐”者,相合也,有顺和、协调、无抵触、无冲突之意。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既有先秦时代诸子百家仰慕的“天下大同”的和谐社会;也有以后“盛世”的和谐社会。当然,传统的和谐社会与“民主法洽、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有着诸多的不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要求,具有独特的时代意蕴,它历史地包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深刻挖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内涵,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实现和谐社会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指出未来世界国际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或经济的,全球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在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进行,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而我们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历史发展包括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一些文化的差异不足以引起社会的动荡和战争,真正的动荡和战争还是由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固有矛盾而引发的,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利益的冲突。尽管文明差异也是产生国际冲突的诸多原因之一,但决不是主要矛盾,更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张芳 《魅力中国》2014,(16):11-11
当前,医疗行业医患矛盾突出、医疗纠纷频繁,并呈现暴力化倾向,甚至是酿成医患冲突和群体性事件。“医闹”、“仇医”已成为目前社会的敏感词。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即语言、药物和手术刀。”之所以把语言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在他看来,医生的语言可以救人。所以,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沟通技巧,是化解医患矛盾的有效手段。良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医患间沟通不畅的原因,寻找加强沟通艺术,筑起疏通医患矛盾的桥梁,努力把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的缘起是符合“人性”的,它在个体“私向化”欲望的驱动下发育而成,并充分利用个体“私向化”欲望而迅速发展。然而,市场经济激发的个体“私向化”欲望过度膨胀,导致了社会价值观扭曲以及道德沦丧行为的发生,成了社会不和谐的重要根源。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市场经济提供了基本准则,可以很好地约束个体“私向化”欲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发展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的最初10年,资源匮乏将成为国家之间冲突的最重要根源,未来的战争是为自然资源的供应而爆发。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离开石油而生存,所以,“没有哪一种资源能比石油更有可能在21世纪挑起国家之间的冲突”。各种争夺石油的冲突将构成未来数十年全球安全环境的一个显特点。  相似文献   

8.
王磊 《魅力中国》2010,(35):292-293
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对立冲突是20世纪文化领域的一大景观。回眸20世纪,我们看到科学文化与人文化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冲突。探索两种文化冲突的根源,寻求两种文化的协调统一,不仅是学界的重要课题,更是是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未来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王杰海 《魅力中国》2009,(7):117-117
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防范和化解城市房屋拆迁中的矛盾和纠纷,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分析产生城市房屋拆迁根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建立健全防范、化解拆迁矛盾纠纷的长效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以儒家文化为根源的家族文化在东亚家族企业的内部柔性管理和外部环境适应上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儒家文化在家族企业管理中呈现出以“和”为基质,“亲疏有别”的关系网络;“忠孝”观念影响下的权威与信任等特征。本文以日本家族企业为例,分析其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即泛家族化的关系网络——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企业工会制,以及“忠孝”观念——日本家族企业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人从自然界中走出来,但不能脱离自然界而独立自在,而是与自然界构成一个完整和谐的整体。当人将自身的力量加于自然的同时,既影响人外部自然的变化,也影响人自身自然的变化即人体自身的人化,这是个人成为社会成员的基本条件。工业文明颠倒和割裂了生产、生活与生态的秩序和联系,使自然生态环境陷入空前的危机之中,人类应该从工业文明的社会范型转向生态文明的社会范型。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企业信用是整个信用体系的基础与核心,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自身长盛不衰的基本条件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企业守信"不仅是社会对企业的客观要求,还应是企业自身追求长久发展并对品格和能力等无形资源积极创造的要求。企业  相似文献   

13.
江雪茹 《乡镇经济》2011,2(1):41-44
建国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源性特征由于利益主体和具体的利益内容不同而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而党的领导人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为指导,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对人民内部矛盾根源性问题的解决也反映了党执政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执政能力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4.
熊怡 《今日重庆》2014,(21):72-75
罗国家,从在家乡水库边涂鸦的孩童,到一名出色的乡村美术教师,再由乡村美术教师,转身成为优秀的摄影记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路的蝶变,缘于他从未停止过追逐梦想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他做过记者,当过镇长.就在仕途一片光明的时候,29岁的他毅然辞职南下.来到沿海地区从普通搬运工做起,到一年后任外资企业总经理,1997年被广东省评为优秀外来工、优秀管理者,再到2001年创办公司,每年以一家公司的增速发展.2008年成立百灵集团,目前已是酒店业、零售业、物业、汽修、加工、企业管理咨询、商贸、农贸市场等实体的多元化企业. 他就是出生于重庆市梁平县的雷圣荣,他的人生经历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传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的经济改革是围绕国有企业展开的,广西亦不例外。通过对广西国企职工的月均工资收入、家庭平均住房面积、国有企业职工分流去向以及各单位规模变化等统计,分析广西国有企业职工在经历社会阶层地位下降的同时,也正激励他们不断流动,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新的生存空间和新的社会位置,并在分化重组的过程中,成为多种经济成分的重要组成因素。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国企职工分化重组、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是三位一体的创新过程。同时,亟须建立新的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7.
高校实行党委书记兼校长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有利于高校的管理和发展;必须健全民主管理和决策制度,强化民主监督;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规范“一把手”的行为,确保廉政高效。  相似文献   

18.
《江苏科技信息》2019,(34):25-27
薪酬管理工作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以及吸引人才的主要手段至关重要,关乎企业能否稳定且长久的发展。薪酬管理的公平性,直接影响到企业员工自身的工作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所以,企业需要注重对薪酬管理公平环境的创造,通过对薪酬管理公平性的不断提升来推动企业迈入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基于此,文章针对员工工作绩效受到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的影响及其提升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了消除企业界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然而,现行制度在资产减值的确认与计量、计提及外部监管方面都存在很大缺陷,这就需要从制度、市场机制等方面不断完善资产减值会计,以便进一步提高资产减值会计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浅议政府的公共性与自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的公共性即政府为公众服务、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属性,这是政府的根本属性。政府的自利性即政府除了具有管理公共事务的本质属性外,还具有为个人及其自身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条件的属性,这是政府的重要属性。正确处理和对待政府的公共性与自利性,对我国市场化过程的顺利推进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点:一是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公共性,又要划定其合理的边界;二是既要鼓励政府合理的自利性,又要抑制其不合理的自利性;三是制定健全的法律制度使两者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