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正>传统村落是指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并存、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保护传统古村落是增强民族凝聚力、保持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文化基础,对传承、发展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自2004年至今,10年间全国具有研究价值的传统村落,从最初的9707个以平均每年递减7.3%,每天消亡1.6个的速度锐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探讨如何保护传统村落的原真性和整体性,发掘其新的生存环境和时代价值是解决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河北省拥有传统村落32个,水峪村为典型传统村落代表,本文结合水峪村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其保护与发展策略作出相关讨论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宁德市有丰富的古村落资源,为有效保护宁德市优秀的乡土建筑,促进传统村落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使其服务于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中心城市建设,对宁德市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做系统研究和有效分析是必要的。本文将探讨宁德市古村落在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民间舞蹈文化传承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辉 《价值工程》2014,(36):295-296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强,对于民间舞蹈的发展和传承带来了更加优越的社会环境,这一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民间舞蹈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性,同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分析也形成了全新的文化解读。然而,当前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到位和不全面的问题也是值得去研究和关注的。时代发展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的文化内涵,这既是一种民族性格和民族信仰的体现,同时在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作为民族传统文化审美体现的重要方面,民间舞蹈是对我国各民族人民生活体验和思想精髓的有效概括,这对于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价值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既需要从历史发展眼光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同时也应辩证地看待民间艺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发展与传承问题。本文从民间舞蹈文化传承方面探究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及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靳明飞 《价值工程》2014,(20):135-138
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村落传统历史风貌入手,通过对苏南乡村风貌的现状调查,解析苏南地区的历史风貌在建设中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和途径,意在传承中国传统乡村历史风貌和文化。希望通过对苏南地区历史风貌的保护与更新规划设计,探索出一种符合中国现状的传统古村落保护与更新模式,让中国传统古村落的历史风貌在保护中得到传承,使传统的古村落与现代的生活节奏相互融合,得到新生。  相似文献   

5.
当今时代,随着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越来越高。作为传承千年的古村落,其传承下来的精神文化、传统习俗等都值得当代人去学习与借鉴。通过传统村落文化展厅,是最直观地将传统村落文化的精髓展现出来最好的方法,可传统技术展现方式太过单一,而将新技术融入文化传统村落文化展厅,将古村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在参观者的眼前,让参观者亲身体验到古村的千年历史,让人们更加重视并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国家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古村落的景观和历史文化内涵是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永久性的保护.本文阐述了古村落景观的组成并以龙竹棚老寨为例分析了龙竹棚老寨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古村落景观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篆刻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标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民族认同、民族凝聚的奠基石。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如果断代,就等于一个民族失去了根基,那些传统文化艺术精髓也将消失。目前职业高校因就业的要求,在对文化遗产的教育力量显得有些薄弱,导致学生对文化遗产学习和保护意识不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缺乏亲切感、认同感,人才的匮乏和智力缺失已严重影响了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成为传统篆刻艺术的“瓶颈”。我们可以通过学校——这个文化遗产的传习地,让学生们深刻认识民族文化的巨大作用,感受民族文化深厚的底蕴,感受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唤起学生自觉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仅靠保护、继承是不够的,还须创新。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创新的能力,也就很难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假如不加以创新和变革,就慢慢失去生命力,就很难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文化创新的目的是使传统文化持续活力,提升传统文化质量,使之生生不息,世世代代延续。  相似文献   

8.
文化遗产是指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传播下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具有历史、艺术以及科学等方面的价值功能,可以为现代生活提供相应的依据,通过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是对国家历史丰富文化的传播,是民族个性、审美的主要体现。但是从文化遗产的内容和特点来看,由于历史悠久等原因,导致在传承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为人们提供不同的平台。文章通过对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现实意义进行阐述,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应用要点,并且就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从而探讨加强虚拟现实技术对文化遗产传承作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文化变迁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永恒定律。民俗文化是人类文化之重要内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绝对的变异性。壮族铜鼓习俗是一项悠久的民族民俗文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壮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标志。在当下社会语境中,壮族铜鼓习俗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迁,出现了民俗文化再生现象。这种民俗文化再生现象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产生深刻影响。对壮族铜鼓习俗之文化变迁和文化再生进行思考,有助于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之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0.
文化变迁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永恒定律。民俗文化是人类文化之重要内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绝对的变异性。壮族铜鼓习俗是一项悠久的民族民俗文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壮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标志。在当下社会语境中,壮族铜鼓习俗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迁,出现了民俗文化再生现象。这种民俗文化再生现象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产生深刻影响。对壮族铜鼓习俗之文化变迁和文化再生进行思考,有助于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之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1.
文化变迁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永恒定律。民俗文化是人类文化之重要内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绝对的变异性。壮族铜鼓习俗是一项悠久的民族民俗文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壮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标志。在当下社会语境中,壮族铜鼓习俗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迁,出现了民俗文化再生现象。这种民俗文化再生现象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产生深刻影响。对壮族铜鼓习俗之文化变迁和文化再生进行思考,有助于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之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世代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师范类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传承和保护人类文化瑰宝的信息资源中心,师范类院校图书馆要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建好特色馆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毛笔传统手工艺作为中国传承数千年的国粹,近代受人们书写习惯和现代机械制作的影响,逐渐成为一种失落文化。无独有偶,作为传统手工艺文化载体之一的古村落,其发展也存在相同的困境。周坊村作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其拥有深厚的毛笔传统文化底蕴,从毛笔的起源分析周坊毛笔传统手工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其与古村落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联系,得出需从毛笔传统工艺的产业开发、村落场所更新、传统节庆活动丰富化三个方面的探索促使传统文化和古村落的联动发展,才能使其重获生机。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家、省市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政策愈发重视,济南市已有 20 多个传统古村落列入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并且有相当数量的传统村落散落各处,且位置山清水秀、各具特色、历史文化遗存丰厚,除少数传统村落因区位、宣传、自身的管理等因素保护相对完整,大多数传统村落较为落后,甚至面临濒危状况。因此,对于传统村落亟需加以保护,唤醒沉睡的历史,焕发文化的魅力展示于世人。本文通过对济南长清孝里镇方峪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对策进行总结归纳,探析济南市地域范围内传统村落规划编制的重点、难点和要点,拟探索出济南市传统村落规划编制与落地实施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5.
民间文艺作为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正在日益消逝。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民族瑰宝民间文艺已经刻不容缓。民间文艺的消逝在现代社会环境下有其特有的原因,我们应当从法律角度,将民间文艺置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保护之下,保障民间文艺的传承,保护民族的瑰宝。  相似文献   

16.
作为民族历史的一项重要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民族文化和传统的传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民族精神和民族理念的传播不可或缺。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是尤其特殊的表现和存在形式,作为文化艺术的一个传播载体,高校美术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将对此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晓晨 《活力》2014,(12):15-15
鄂伦春民族是一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语言等文化精髓处于濒危状态,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鄂伦春民族文化遗产不断消失,许多民族传统技艺濒临消亡,鄂伦春民精通民族语言越来减少,传统民俗、技艺后继乏人。在民族文化逐步走向消失的严峻现实面前,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已刻不容缓。为了穿越数百年时光流淌至今的文化血脉不要在我们这一代和今后几代人中断流、干涸,保护和传承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的大事。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传统村落公共交往空间的理解,运用观察法、 访谈法、 文献研究法,分析了传统村落公共交往空间的衰败、 村落的情感基础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发了关于传统村落公共交往空间传承与建设的思考,探讨更具适应性和发展性的公共交往空间,保护村落文化遗产,推进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课题。民间美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信息。目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整理和保护行动落后于其消亡速度,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运用科学规范的方法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山西剪纸为例,探讨民间美术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活态传承过程中标准化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实施策略。文章将对山西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梳理,运用标准化原理和方法,固化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在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的有效手段,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核心是人的传承,让传承人继续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将传统生产技术、知识与经验原汁原味的传承下来.本文以罗平菜籽油古法压榨技艺为例,探讨在活态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保护与传承的建议,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一次建设性的尝试,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