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色经济区海洋水产品加工业经历了海洋捕捞为资源依赖原路径阶段、海洋捕捞与海水养殖同为资源依赖路径阶段、海水养殖成为资源依赖新路径阶段的长期演化过程.海洋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制度与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优化了海洋渔业技术发展方向,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市场竞争促进了海水养殖业发展,海水养殖面积得以扩大与海水养殖业劳动生产率提升是蓝色经济区海水养殖产量持续增长的直接动力.有鉴于此,论文将路径分岔界定为在原依赖路径基础上衍生出功能与属性相同的新路径的有意识偏离过程,并认为推行替代性路径研发与管理的扶持政策是避免产业发展陷入路径依赖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是我国海洋经济大省,海洋渔业是其主要海洋产业之一。根据海洋渔业产值变化分析,海洋渔业在山东海洋经济中的比例逐渐下降。根据区位熵分析,山东海洋渔业的发展强度也在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是近海渔业资源衰退和生产成本上升造成山东省海洋捕捞产量不断下滑,海洋生态环境污染和发展空间减少使海水养殖产量增长缓慢。基于此,要通过积极发展海水养殖,优化海洋捕捞生产结构,保护渔业资源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来促进山东海洋渔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舟山地区是我国著名的海洋捕捞渔业基地,同时也是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随着舟山地区经济的发展,作为第一产业的海洋渔业的比重逐渐减少,海洋渔业也由单一的海洋捕捞业转型为海洋捕捞业与海水养殖业并重的产业结构。但是,由于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依靠扩大养殖面积增产的粗放型养殖模式发展受到限制。论文通过梳理舟山市地域经济及海洋经济的发展现状,重点剖析了在海洋第二产业和海洋第三产业迅猛发展的时期,舟山市海洋渔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舟山市海洋渔业的产业结构特点,分析了舟山市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下的海水养殖业发展对策,指出引进工厂化养殖等养殖技术,改变现有的粗放型养殖模式,完善养殖经营体制和养殖产业链是海水养殖的发展方向,是实现舟山地区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莱州湾海洋渔业产业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州湾作为山东省重要的海湾,其海洋渔业的发展对该省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分析莱州湾海洋渔业的发展条件,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该区域海洋捕捞业、海水养殖业、水产品加工业、休闲渔业四个方面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动态研究,认为该区域的海洋渔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优化,其中海水养殖业和水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对海洋渔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海洋捕捞业基本保持稳定;休闲渔业则发展较为缓慢,未能成为海洋渔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鉴于上述分析,论文针对莱州湾海洋渔业结构中各个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推动该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为政府及相关涉海机构提供支撑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我国海洋渔业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动力结构,运用转换份额分析法将1989-2014年我国海洋渔业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分解为由产业结构变迁引致的静态与动态结构变迁效应、由技术进步引致的生产率增长效应,结果显示生产率增长效应对海洋渔业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贡献远高于静态与动态结构变迁效应之和的贡献,静态与动态结构变迁效应之和的贡献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少"态势,生产率增长效应的贡献表现为"先逐渐减少、后增大"态势。技术进步是海洋渔业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海水养殖业对海洋渔业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大于海洋捕捞业。  相似文献   

6.
海水养殖除了保障人们的粮食安全外,在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缓解全球性的气候变暖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论文运用物质量评估方法对我国2007-2012年海水养殖贝类的碳汇量进行测算,其结果表明我国海水养殖贝类的碳汇能力是巨大的;在此基础上运用修正的Laspeyres指数分解法对影响碳汇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因素对贝类碳汇量的作用要远远大于结构因素的作用,牡蛎、蛤对贝类碳汇的贡献较大,贻贝的贡献最小。  相似文献   

7.
沿海县域是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空间载体,县域海洋渔业发展状态对全国海洋渔业发展起决定性影响。论文以我国沿海县域中海洋渔业产值全国第一的荣成市为例,指出其海洋渔业发展具有地位显著、内部结构稳定、集聚发展、创新驱动等特点,同时存在捕捞资源衰退、发展空间萎缩、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海水产品加工能力偏低及远洋捕捞装备和基地建设滞后等问题。围绕推动以荣成为代表的我国沿海县域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探讨了发展现代健康养殖、壮大远洋渔业和提升海水产品加工能力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论文利用1990~2009年的宁波市海水产品产量的统计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及水产品总量的GM(1,1)模型,对宁波市海水产品产量做出了近期预测,预测结果较为合理。在对宁波市海洋渔业现状及预测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论文认为资源与环境的刚性约束将成为今后长时期制约宁波市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宁波市海洋渔业产量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改革开放后,我国海洋渔业成功地走上了从"捕捞为主"向"以养为主"转变的稳定发展之路,海洋渔业产值一直占我国海洋经济产值的首位.但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存在诸多问题,如近海捕捞强度过大,富营养化现象严重,海水养殖良种缺乏,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海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待提高,渔业科技支撑体系不健全、投入不足,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我国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呢?为此,本刊副主编杨子江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唐启升研究员.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论文以浙江省为例,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海洋渔业产业内部组成的海洋渔业、海水养殖业、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业、水产品流通业、休闲渔业等进行研究,得出各产业对海洋渔业影响程度为:海水养殖业海洋捕捞业水产品加工业水产品流通业远洋渔业休闲渔业。分析认为海洋渔业产业结构逐渐伓化,海水养殖业是伓势产业,海洋捕捞业捕捞强度增大但产值占比下降,远洋渔业觃模有待提高;水产品加工业是支柱产业;水产品流通业和休闲渔业为潜力产业。最后,针对海洋渔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地建议,以促进新时代中国海洋渔业健康持续収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