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平  曹瑞卿 《经济师》1996,(2):42-42
专业银行内部稽核滞后的成因及整改方略王平,曹瑞卿各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过渡的诸多改革举措的付诸实施,与国际金融界的现代管理逐渐靠拢,推动着各行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深刻变化。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国有专业银行既要抓业务上效益、又要注重自我约束稳健经营,建立...  相似文献   

2.
专业银行亏损的原因及对策徐晓凤,籍小东一、专业银行亏损的原因(一)传统体制遗留下来的不合理因素。多年来,由于受传统体制的影响,专业银行在经营机制上还存在着一些严重问题。一是经营自主权还没有完全落实,如政策性业务亏损以及地方政府和上级部门行政干预,迫使...  相似文献   

3.
渐进中激进与激进中渐进──对国家专业银行转轨方式的思考李金山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由过去侧重于突破旧体制转向侧重于建立新体制,由政策调整转向制度创新的战略转移,是专业银行从经营机制、经营方式、组织机构到内部体制的一次重大革...  相似文献   

4.
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的难点和对策施爱平,米玉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转换金融运行机制。把国家专业银行推向市场,使它们转换经营机制,实现向商业银行的过渡,实行企业化经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  相似文献   

5.
专业银行要向商业银行转化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的金融改革的中心内容之一,为促进专业银行这一变革的顺利进行,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亟待解决:一、外部经济、政策环境的改善问题专业银行商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需要专业银行转换经营机制,而且要理顺与中央银行、各级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但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领导管理体制束缚了专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动。首先,专业银行被当作政府机构的会计出纳,政府直接管金融,削弱了金融杠杆的调节作用;其次,银行与企业的关系总体上说是一种…  相似文献   

6.
罗宁 《当代经济科学》1997,19(2):88-89,96
浅谈新时期银行负债结构的调整罗宁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新的经济体制要求银行在转换经营机制中,努力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然而,目前高成本、高费用、低效益的负债结构,使商业银行经营步履艰难,亏损逐年加大。在新形势下,怎样优化银行...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与发展的需要,专业银行要逐步转换经营机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求资金平衡、自我约束与自我发展的金融企业。如何转换专业银行的经营机制,是当前金融界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此提出如下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8.
杨彤  伏耀东 《经济师》1993,(10):43-43
<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金融体制发生了较大变化,建立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专业银行为主体,多家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金融工作的要求。但专业银行的改革仍然没有跳出“行政编制、事业管理、企业经营”的老框框。究其原因,有经济体制转轨的惰性及高度集中计划经济留下的负效应难以革除,金融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不同步,专业银行兼具行政机关和企业性质双重职能的碰撞等原因,造成现有专业银行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独立的法人经济实体,而是名符其实的“准企业”,致使专业银行的改革步履维艰,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相似文献   

9.
浅谈基层专业银行亏损的成因与对策罗宁基层专业银行经营效益不理想,亏损面越来越大,亏损额日益增加。专业银行限期扭亏的计划能否实现直接关系列专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金融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亏损是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实行企业化管理、经营的“拦路虎”...  相似文献   

10.
杨泾萍  张岩 《经济师》1995,(2):27-28
<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框架确定后,经过短短两年的探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如今,金融领域深化改革的机遇已经到来,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势在必行。这种转变既取决于外部环境(特别是现代化企业制度逐步确定),也取决于内部经营机制的完善程度(如经营原则、内部管理制度和方法等)。作为从事微观经营的各支行面临的核心问题,应当是如何转变观念,增强金融意识,练好内功,加快步伐,求得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国有专业银行经营亏损的症结到底在哪里徐安民,杜德清国有专业银行进入市场经济后,不仅没有带来动力和活力,而且步履维艰.越发感到经营困难。特别是去年以来,一些基层专业银行呈现超负荷运转,经营效益严重下降,有的亏损严重,有的虚盈实亏,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扭...  相似文献   

12.
郭祯 《经济师》1998,(9):30-31
内陆地区商业银行如何发展,如何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的要求,是继续走外延式扩张,粗放式经营之路;还是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依托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内部经营要素的科学组合,不断完善内部经营机制,优化资产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发展方式。这...  相似文献   

13.
对专业银行经营现状的思考姜沪生,周克俊目前,专业银行的经营性亏损是在社会各界对资金需求持续高涨,也即资金的供方处于市场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形成的,并非一般企业因产品供过于求,消费市场饱和所造成。其一般表现特征是:1.全行性、系统性亏损严重。某省专业银行1...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的住房金融机构,是在住房制度改革中萌发的,现在还未形成住房金融体系。从住房制度改革的试点城市来看,住房金融机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住房储蓄银行。目前,已成立住房储蓄银行的城市只有烟台和蚌埠两个城市。这是为适应城市住房制度的全面改革而成就的,是独立的住房金融机构。实行企业化经营,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资金自求平衡,利率差额自行消化。二是由一家专业银行独资成立房地产投资公司。这种金融机构实行筹集与开发配合,存贷挂钩、建造商品房和销售商品房相结合。三是在一家专业银行内部设立房地产信贷部,单独核算,自负盈亏。四是专业银行内部设立房地产信贷部。目前大部分城市都是在多家专业银行内成立房地产信贷部。许多城市的建设银  相似文献   

15.
加速银行商业化进程提高银行经营效益赵辉,田集益,文令波,谢应芬近年来,专业银行经营效益呈逐年下降趋势,很多行处甚至出现了亏损。其原因固然有国家利率调整、存贷利差逐步缩小及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利息拖欠严重等客观因素,但细究起来,各银行内部因经营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专业银行资产风险探源王炜,王岱专业银行资产风险管理,是当今金融界一个非常重要但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已进入由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经济成份多元化,市场调节比重逐渐扩大,专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要以信贷...  相似文献   

17.
实现专业银行商业化经营的若干前提任春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专业银行与政府、财政和中央银行的关系有了较大的改善,专业银行不再成为政府、财政的附属物,较好地发挥了“发展经济、革新技术”的杠杆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但是由于体制上、政策上、观念...  相似文献   

18.
专业银行经营中的地方化倾向是指各级地方政府由于首脑任期目标、财政分灶吃饭、价格利润信号刺激等因素作用产生的自身利益偏好,而引发的资金需求冲动对银行经营活动的非经济干扰,以及专业银行自身行为偏差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专业银行与地方政府利益一体化的倾向。一、专业银行经营中的地方化倾向产生的原因第一,传统体制的惯性依然较强。金融体制改革以前,我国的银行基本上隶属于行政,成为各级政府的出纳机构。银行不是独立的经济实体,不参与竞争,信贷分配由行政机构确  相似文献   

19.
专业银行为什么会出现经营效益滑坡杨守石我国四大专业银行经过十多年的改革之后,从总体上看,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问题依然不少。当前比较突出的是银行经营效益滑坡。这对拥有几万亿元金融资产的四家专业银行来说,无论对促进“两个根本转变”,还是加快自身向商业...  相似文献   

20.
专业银行要真正转变为国有商业银行, 必须改革其产权制度,否则,尽管名为国有商 业银行,实际上难以按照商业银行的经营机 制运作。当前,改革专业银行产权制度可供选 择的模式有三:授权经营、独资公司、股份制。 在这三种模式中,有许多人主张对专业银行 进行股份制改造,但笔者认为,首推授权经营 模式,才是理性的现实选择。这是因为: 1.对专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