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商业银行问题贷款处置的压力不断加大,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改革试点被提上日程.本文主要探讨我国目前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法律体系建设、借鉴国际经验探讨不良资产证券化立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并对不良资产的存量和增量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建议。从金融资产公司角度来说,解决存量问题采取的手段主要为不良资产剥离与债转股、贷款出售、资产证券化、债权调整等。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增量问题则需对银行和国有企业进行产权改革,政府职能也应转变。  相似文献   

3.
陈敏 《经济师》2009,(4):196-196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金融风险问题之一。文章首先根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和相关数据,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处置情况,其次分析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机理和效应,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贷款诈骗大多源于银行的不良放贷,发生贷款诈骗只是银行不良贷款的终极表现,而更多的问题是商业银行贷款业务集中反映为贷款质量差,不良贷款比率居高不下。不正确的信贷思维正在日益成为不良贷款滋生的主要诱因,涉及信贷决策、贷后管理、企业财务分析等各方面,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不良贷款形成的主要因素。结合财务管理和财务会计的有关知识,分析了不正确的贷款思维以及提出了防止不良资产形成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是指银行贷出去的款项,借款人到期偿还不了形成逾期、呆滞或根本无法偿还成为呆账贷款,银行蒙受损失具有可能性。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主要表现形式是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账贷款。商业银行贷款无法收回主要是由于借款人不愿或无力归还借款,所以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来源于借款人。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各级金融管理部门、金融从业者及学者均对我国金融机构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以专业银行模式动作,其信贷业务具有明显的政策性色彩,加之受到当时经济过势的影响,以及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在控制贷款质量方面缺乏有效的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产生了一定规模的不良资产。不良资产逐渐积累,到2000年底,按我国传统的贷款四级分类法划分,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已达29.2%。不良资产成为了影响中国金融系统安全的大敌,始终是我国金融业的一块心病。  相似文献   

7.
胡不钰 《经济师》1997,(12):31-31
抵押、担保贷款现状浅析●胡小钰《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于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该法的出台,对于规范商业银行信贷运作,促进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保障债权的实现,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现行抵押、担保贷款状况看,由于我国的行...  相似文献   

8.
王玲玲 《经济师》2004,(8):60-61
未来商业银行的竞争 ,其核心是风险管理水平的竞争。因此 ,如何正确运用法律手段 ,以减少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 ,进一步降低银行不良资产 ,是当前我国银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实行贷款公证 ,则是防范贷款法律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不良资产的总规模中,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占主体。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市场结构,近几年来,关于不良资产问题的研究大多以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为主要分析对象,并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对整体不良资产市场的研究。本文试图从更广的视角、从市场自身发展的角度研究我国不良资产市场的潜在规模、交易主体、机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林恬 《经济论坛》2006,(16):100-102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现状及主要处置方法1.我国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现状。根据中国银监会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05年底,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13133.60亿元,比年初减少4042.40亿元;不良贷款比例为8.61%,比年初下降4.6个百分点。其中次级类贷款3336.40亿元,占全部贷款2.19%;可疑类贷款4990.40亿元,占全部贷款3.27%;损失类贷款4806.80亿元,占全部贷款3.1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尽管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但由于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清收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剩余存量不良资产清收难度也将日益增加,…  相似文献   

11.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如何运用资金的业务,也是商业银行主要的利润来源。资产业务主要包括现金业务、证券投资业务、贷款业务和在央行或同业银行的存款业务以及其它资产业务。文章就我国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创新的方向和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丁春燕 《时代经贸》2008,6(5):199-201
不良资产问题,一直是各国有商业银行非常头痛而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商业银行在体制改革过程中,通过四大金融管理公司实现了第一次不良资产的剥离,目前在上市竞争中目前面临着第二次的不良资产剥离。在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剥离中,不仅存在着理论依据、制度设计等理论问题,也涉及到剥离的具体操作以及增强企业活力等管理体制等实际问题。对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剥离的问题,社会中有不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13.
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及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宜辉 《经济论坛》2007,(17):104-107
一、导论 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主要是指存、贷款业务,而投资银行业务是指除此以外与资本市场有关的所有证券、基金、债券等业务.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亦即商业银行混业经营.  相似文献   

14.
周玉艳 《经济论坛》2011,(4):182-188
本文以15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2005~2009年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恶化趋势。所有权结构的多元化、教育程度的改善、低的不良资产率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资本充足率、贷款质量、存贷款比例、创新能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是十分明显。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从所有权结构、教育程度、不良资产率等方面来促进其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一、20世80年代西方各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及原因凯恩斯曾指出,“如果你欠银行100美元,那么你会麻烦;如果你欠银行100万美元,那么银行就会有麻烦”。当80年初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爆发后,立刻对它们的债权人——金融机构(主要是大的国际商业银行)——的生存产生致命性打击,而这些银行大多集中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其中又是以美国的最为严重。以此开始,四方各国的主要商业银行在国内的贷款也相继出现问题。80年代初,商业银行在前10年大量放贷以后,仅发现自己正陷入困境,尚未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余额高、占比大、增长快。银行不良资产主要是由于政府对国有企业发放的带有隐性财政补贴性质的贷款造成的。对于借款人因市场化经营失利而造成的不良资产,应建立和发展规范的不良资产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不良资产运营中的作用。对于政策性指令贷款而形成的不良资产。在政策上应放宽这类贷款的核销条件。对于人为造成的不良资产,必须坚决地启动司法程序,将其绳之以法,追缴所侵吞的银行资金。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围绕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然后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模式,最后进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一、债转股的理论内涵债转股,它是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将商业银行原有的与企业的部分债权债务关系转化为资产管理公司与实施债转股企业之间的持股与被持股、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通过实现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转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国有企业的经营困境和化解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一种措施。它可以分为封闭型与开放型两种形式。从我国目前的操作现状来看,主要还是封闭型。封闭型债转股,是指债转股企业的不良资产仅限于在债转股企业、商业银行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三者之间进行封闭性循环,而不允许出售或者转让给第三者。它存…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源于存贷款利差,而贷款定价是利润来源的重要影响因素.贷款定价是指商业银行根据自身资金成本与盈利目标,通过贷款风险与期限的考虑,并结合信贷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而综合确定的贷款利率.贷款利率确定的影响因素一般有资金成本、贷款风险程度、贷款期限、贷款数额与借贷市场竞争程度等.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准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工作,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将分别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试点。这将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降低不良资产比例,提高资本充足率,加快股份制改革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不良资产证券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技术含量高,这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还是一个新的领域,正在试点,为了少走弯路,有必要对其中各个环节进行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