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涉足中国股市的人,多少都经历过一些“风险教育”。但是,你真的了解这些风险吗?真的时时将其牢记于心吗(特别是在行情“火爆”时)?真的具备了随时应付这些风险的有效措施吗?笔者将中国股市的风险具体归纳为以下几项。这其中,既有唯我独有的“中国特色”,也有“举世皆然”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2.
声音     
想说就说 进入还是退出? “如果连擦鞋匠都开始涉足股市,那就到了退出股市的时候了。” 进入?还是退出?对于近亿中国股民来说.并不是一个问题。因为连和尚.学生都冲进来,股市变成了“庙会”。有人创作“股歌”.有人提议设立“股市节”。  相似文献   

3.
杨帅  吴国栋 《电子财会》2006,(4):38-38,51
股权分置问题被认为是中国股市上的“头号难题”。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股市上三分之二的股权不能流通,导致股市先天不足,制度存在重大缺陷,目前已经成为完善证券市场基础制度的重大障碍。为了改变我国股市这种重大缺陷,我们提出了股权分置改革。但是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我们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所以出现一些问题,下面我们就我们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的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股市魔咒     
中国股市“魔症”了! 自去年中国股市脱离“苦海”后,中国股民又体验了一把“火箭升空”的感觉。股市火箭从1300点起航,连续“穿越”2245点历史极限、3000点心理标线,摸高4000点似乎已无悬念。从大熊市中“生还”的券商们甚至已经开始为5000点、8000点造势。与券商们的“蛊惑”遥相呼应,有专家大胆预言,到今年底,中国股市市值将突破20万亿元,有望成为世界第三大股票市场。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股市延续了十几年的政策市特征,使得理应超脱于各方利益的政府机构已经和市场利益高度“自我相关”,使得政府相关部门已经成了这个市场的利益主体之一。正如有业界人士评论:“在相当多的场合和相当长的时间中,监管机构甚至更像是一个调控指数的商业操盘机构。这事实上形成了一种最‘糟’的监管。”  相似文献   

6.
金透 《陕西审计》2005,(B09):41-41
中国股市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股权分置”。这是中国股市的特色——窄轨火车。也是与国际接轨的障碍,而“股权分置”改革的预期又是多年来困扰中国股市的最大“杀手”。沪深两市流通市值2001年6月达到高峰,为18866.36亿元。当时共有1137家上市公司。目前.上市公司数量增至1385家,而流通市值反而下跌到9900.92亿元。投资者可谓亏损累累。  相似文献   

7.
虽然“8·31”大限使国内土地市场供应趋向规范,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政府与开发商之间强烈的博弈,使政策实施大打折扣。目前,中国土地调控进入一个两难境地,一放就散,一收就死。  相似文献   

8.
在现在的中国,房市的“看涨派”就和股市的“看跌派”一样遭人记恨,虽然他们可能手握真理,但群众也更爱用情感麻痹理智。“不幸”的是,旅美学者俞坚就是这样一位“看涨派”,如果读完他的新作《房地产:第三层空间》,期待读出房价下跌迹象的希望会落空,某些观点甚至会让你联想起任志强那些赤裸裸的“看涨”言论。但你也许不得不掩卷叹息:这确是“逆耳忠言”。  相似文献   

9.
没有一个成熟的股市,就没有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随着我国加入WTO,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相信国人对此会有更深刻的认识。虽然历经11年探索,发展和壮大的中国股市对中国改革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股市的深层次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如  相似文献   

10.
13年了,中国股市存在的意义在哪?资本市场为什么在国外重要,而在国内不重要?对证券市场的认识是不是到位了?现在看来,这个认识问题没有解决。中国的证券市场刚开始就有制度缺陷。当时上市公司100%都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走向市场经济的新路是从股份制改造开始的。面对这样重要的改革,不可能一次全部到位,只能部分解决。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证券市场股改接近尾声,困扰我国股市多年的同股不同权的矛盾将得到根本解决。许多媒体不失时机地表示:股改市值过半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到来,意味着证券市场固有功能的恢复将为时不远,证券市场将转入正常状态,恢复其“本来面目”。与股改相对应的停止了一年多的新股发行也相继展开,大量新股不断登陆证券市场,引起证券市场股价剧烈的波动,在一些人看来恢复证券市场“本来面目”就是恢复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笔者认为,作为证券市场股市的“本来面目”,不只限于一个融资功能。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第十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提出,我国股市改革的目标模式就是要向股市的基础作用回归,恢复股市的本色。股市的本色是有效的投资、融资和适度投机的场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股市在十年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的“第一”。发展速度第一:中国深沪两市上市公司仅用十年就达到了1000多家,总市值近5万亿元;涨幅第一:2000年上半年中国股市以47%的涨幅成为全球股市涨幅之最;而中国股市上的公司重组现象,其如火如荼,波澜壮阔的程度更是傲视全球,无人能及。  相似文献   

13.
经历了一场突然打击后,年轻的中国资本市场再次陷入了是否是“政策市”的争论之中这是一次股市危机的缩版预演。“印花税”成了压倒牛市的最后一根稻草。在2007年5月30中国财政部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之前,股市已经整整红了18个月,上证指数从1100点一路涨到4300点。从5月30日开始,至6月6日,上证指数则从4300点一直跌  相似文献   

14.
侯宁 《英才》2010,(2):93-93
期指据说要登场了,或能做空了,中国股市“完美”了么?从发展速度、市场规模、参与人数看,堪称完美。至少,接近完美。但古人说“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可见新生事物发展太快并非是绝对的好事。若从其他方面审视中国股市,便没什么完美可谈了。  相似文献   

15.
月度事件     
中国股市“黄金元年”2006年12月14日,上证综指冲破2245.55点,刷新了中国股市创立16年来的最高点。业内人士指出,沪指新纪录诞生,仅仅是中国股市“黄金元年”的圆满收官。在许多技术分析人士的眼中,攻克历史大顶才能叫反转行情,否则,只能把行情级别定为反弹。尽管如此,由于5年来市场已经发生天翻地覆般的巨变,因此在更多机构的眼中,2245点的攻克,只不过是牛市行情中的一个小站,象征意味重于实质意义。将2006年称为中国股市的“元年”,并将未来的十年称为“黄金十年”——这个响亮的口号得到市场各方的强烈反响。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6.
《中国总会计师》2008,(4):92-92
早在1998年,国家计委就向国务院提出“尽早研究设立创业板块股票市场问题”。“十年一觉扬州梦”,2008年3月21日,《创业板发行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外公布。在中国股市经历了大起大落后,创投概念在股市上可谓风光无限,相关个股更是蕴藏了巨大的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17.
李璇 《企业文化》2003,(5):60-61
21世纪经济报道评论员张庭宾先生在3月4日财富版发表文章《自然人》,本文就张先生在文中表达的“股市回归”,与张庭宾先生以及众多关心中国股市的人们探讨一下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匡正 《企业导报》2001,(2):18-21
20世纪末,深圳股市的“中科创业”连续九个跌停板,不仅引发了中国股市的一场大地震,而且创下了新中国股市设立涨停板以来的记录。为什么几个月前还是风光无限、令市场投资者追捧的股票转眼间就成为了人见人怕的烫手山芋?这其中究竟有什么秘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广大中小投资者总是成为证券市场“黑手”的牺牲品。中国的股市究竟应当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中科系”现象透视》给您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  相似文献   

19.
谁在成本控制领域走在前面,谁就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谁就能成就“百年老店”的梦想。对于大多数房地产企业而言,是“收”抑或“放”对企业未来的竞争之道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20.
吴金勇 《经营者》2006,(11):104-104
股市又跌了。让人有些疑惑。有涨有跌本不必疑惑。可让人不明白的是,经过痛苦的3年时间,特别是最近一年,股权分置改革后,A股市场依旧看“社论”的脸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