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承接国际IT服务外包的主要能力指标应包括市场开拓能力、软件过程能力、服务交付能力、基础设施、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源能力、客户关系能力、领域知识和行业经验,由此构建了企业承接离岸IT服务外包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当前,我国企业承接离岸IT服务外包的能力不足,对企业承接能力的研究普遍薄弱。借鉴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对影响企业承接离岸IT服务外包过程中的能力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继而选定评估指标并构建完成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提出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估指标进行权重计算的方法,可准确评估企业承接离岸IT服务外包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很多跨国公司纷纷将非核心IT服务活动外包给印度、中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企业,推动了离岸IT服务外包的迅速发展。当前,我国承接离岸IT服务外包业务虽然初具规模;但市场份额不大;客户分布上是以日本、美国为主;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中下游地位。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离岸服务外包已经成为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的大趋势。对于中国来说,吸引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不仅有助于发展该产业,提高本地服务提供商的竞争力,也有助于开发中国外包市场潜力,甚至有助于带动整个服务业的发展。指出了我国承接国外IT服务外包的动因,利用SWOT法分析我国当前承接服务外包市场的现状,并提出了我国承接国外IT服务外包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离岸服务外包已经成为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的大趋势。对于中国来说,吸引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不仅有助于发展该产业,提高本地服务提供商的竞争力,也有助于开发中国外包市场潜力,甚至有助于带动整个服务业的发展。指出了我国承接国外IT服务外包的动因,利用SWOT法分析我国当前承接服务外包市场的现状,并提出了我国承接国外IT服务外包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小庆 《商业时代》2007,(31):38-38,71
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信息技术外包(ITO)、商业流程外包(BPO)、知识流程外包(KPO)是目前可供我国企业选择的三种主要服务外包模式。通过实施完善市场发展战略、改善市场环境等措施,我国可以发挥在这一领域的潜在优势,培育先进的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服务业离岸外包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端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全球服务业离岸外包,已经成为目前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趋势。这将对我国服务业发展和创新利用外资模式带来新的历史机遇。本文着重对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离岸外包的概念、产生动因和主要特点,分析了离岸外包对发展中国家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并指出了我国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丁肖丽 《北方经贸》2013,(11):10-11,1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深化,跨国公司纷纷将一些非核心服务业务外包给外部专业机构来完成,离岸服务外包正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内容.珠三角离岸服务外包发展迅速,已经逐步形成了自身显著的特色,主要表现为:以承接软件外包为主,业务多元化趋势明显;以跨国公司为主体,多数外包企业规模较小;以服务外包园区为载体,产业集聚效应凸显;以粤港合作为契机,港资企业带动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8.
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及我国的应对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服务外包是国际分工向服务业的延伸和深化,积极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对我国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服务外包的发展,分析了我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现状及效应,指出了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上海地区,利用与本土IT外包承接企业有业务往来的跨国公司(发包方)数据,对离岸IT服务外包发包方选择承接商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承接企业的项目运营交付能力、国际市场品牌竞争力、行业知识和领域经验、技术和创新能力、风险管控能力等对发包方选择服务外包承接商有显著影响,跨文化沟通和协调、成本竞争力的影响不显著。本土服务外包承接企业可以根据这些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升其在国际接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并出现离岸趋势,这是中国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转变的历史机遇。分析全球离岸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研究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必要性及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有利条件,并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国际离岸金融服务外包发展趋势与中国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际离岸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迅速发展,为中国发展服务贸易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在总结国际离岸金融外包发展新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离岸金融外包业务在中国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价值链中非核心服务业务剥离出来,外包给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根据发包方与接包方是否在同一国家来划分,服务外包又可分为在岸服务外包和离岸服务外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发生必然是出现在不同国家的企业之间,而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性也必然会对外包业务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此观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文化的差异性对离岸服务外包行业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13.
叶丹丹  黄颖  张鑫 《品牌》2014,(12):5-5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离岸服务外包业务近年来在中国得以大大发展,但是受种种因素的影响与限制,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完成质量与规模的提升遇到了瓶颈。本文首先通过对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优劣势进行分析,继而从优劣势中发现影响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因素,最后希望通过对几大影响因素的分析,找到提升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完成质量与规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服务外包业务迅速兴起,其中软件外包服务由于具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等特点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重点。目前我国的软件外包国内市场需求主要来源于国内的外资企业,而我国企业承接的外包业务仍是以低端服务为主。金融危机对我国离岸外包企业冲击较大,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但相对世界其他经济体而言,中国市场仍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我国应不断改善软件外包服务产业的发展环境,引导软件外包服务企业准确定位,着眼于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庭辉 《全球化》2017,(4):88-100
全球国际服务外包快速发展,形成了以美国、欧洲、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为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主要发包国,以印度、中国、菲律宾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和爱尔兰、中东欧等国家为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主要接包国的市场格局。国际服务外包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并对全球经济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世界科技发展和应用、各国人才培养和吸引,全球离岸外包的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为此,无论是发包国还是接包国,都要在变化的市场格局中找到适合的发展位置,分享经济全球化的红利。  相似文献   

16.
中印两国IT服务外包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对中印两国的IT服务外包的竞争力进行比较全面地分析和评价,从两国IT业发展的现状、IT服务外包的现状进行比较,并运用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I)、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IT服务贸易开放度(SO)三种指标体系对两国的IT服务外包业进行定量的分析。得出结论,印度IT业由于国内市场需求不足且增长缓慢,依赖于承接国外的离岸外包,而中国的IT业服务外包多是在国内进行的在岸外包。因此,中国要发展自己的IT业,必须立足国内市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积极发展自己的IT离岸外包。  相似文献   

17.
离岸与在岸是服务外包的两大方向,但长期以来国内的政策和舆论都更偏向离岸业务。现实情况却是国际离岸市场容量开始萎缩,国内需求逐步释放。改变重离岸轻在岸的旧眼光,引导国内外包企业从离岸向在岸理性回归,使二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将是当今形势下最适合我国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8.
马克 《大经贸》2009,(8):82-83
长期以来,企业一直非常愿意将各种IT应用软件开发工作离岸外包,同时将IT基础设施工作——数据中心和网络管理、最终用户桌面服务、安全和其他核心业务——牢牢植根于本土。然而,在过去几年里,对远程管理日益增强的信心,以及低成本宽带的普及和高速网络实用性的增强,刺激了在印度(以及亚洲其他地区)和欧洲的离岸外包业务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9.
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黑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路径是:发展业务流程外包;拓展离岸外包业务;重视和加强对国际服务外包的统计工作;加大对服务外包人才的引进培养。  相似文献   

20.
“千百十工程”:为加快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2006年商务部会同有关部委实施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枉全国建设10个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推动100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将其一定规模的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培育1000家取得国际资质的大中型服务外包企业,创造有利条件,全方位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并不断提升服务价值,实现2010年服务外包出口额在2005年基础上翻两番。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是我国继“中国制造”业之后.“中国服务”业振兴和崛起的标志。[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