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医药业存在纵向一体化的趋势,表现为医药制造业企业自营批发或零售;医药批发业企业自营零售或自行生产;医药零售业企业自营批发或自行生产;医药制造业等企业与医药科技产业或药品原料产业之间的纵向结合.研究纵向一体化的权威学者威廉姆森指出,作为范围经济的医药业一般不发生纵向一体化.发达国家的医药业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医药业"反常"地出现纵向一体化,是因为中国医药业的"医药合一"的体制和这个体制影响下市场(组织和机制)的不完善.  相似文献   

2.
何舒华 《经济时刊》2003,(12):32-33
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属下八家中成药制造企业和三家医药贸易企业重组后,于1997年9月1日成立。广州药业主要从事中或药的制造与销售;西药、中药和医疗器械的批发、零售和进出口;天然药物阳生物医药的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厅在广州范围内开展了企业人工成本抽样调查,抽样涉及的行业包括国有企业的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的制造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共抽样653个企业单位,其中抽样国有企业485个,外商  相似文献   

4.
余建红 《经贸实践》2010,(11):37-38
近年来,温州市以森马为代表的虚拟经营,在普遍面临经营困境时大放异彩,无疑是对郎成平“6+1”理论(“6”即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六个非制造业,这六个部分处在产业链的高端,“1”是硬的生产环节即生产制造)的佐证。  相似文献   

5.
张闯 《经济》2001,(11)
从2003年1月1日起,我国药品分销服务体系将对外资开放,即允许外商在中国从事药品批发、零售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目前,我国医药零售业主要由医药零售药店和医院的药房组成,全国约12万家药品零售企业中,只有196家企业实行连锁经营,如过江之鲫般的药店更多是在单打独  相似文献   

6.
基于交易成本的核心企业供应链博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上,出于管理和控制上的需要,企业自行投资或参股与为其提供原材料、半成品或零部件的企业形成一种所有权关系,对与产品制造有关的活动和资源采取“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这样使得企业增加投资负担,承受长周期建设带来的风险,被迫从事不擅长的业务活动等等。其结果是分散了整个企业的资源和精力,无法经营很好的核心业务,削弱了企业的竞争能力。“横向一体化”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思想,赢得在低成本、高质量、早上市等竞争优势,形成了一条以企业为结点的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网链”。供应链管理就是在“横向一体化”中应运而生,要求链上的所有企业必须同步、协调运行,才有可能使之都能受益。  相似文献   

7.
陈恩  李雪琪 《经济论坛》2005,(23):29-30
一、台湾零售服务业进军大陆的背景与契机 台商对大陆的投资长期以来主要以制造业为主,但近年来对批发零售服务业的投资有逐步增多的趋势,众多台湾零售企业纷纷进军大陆,投资设点,并有许多企业取得不菲成绩。这主要是中国大陆消费市场的吸引和台湾岛内零售业急需向外扩张、寻找新发展的推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美中药协理事对中国制药业发展的建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2年8月召开的美中医药开发协会(简称美中药协,是以在美国的华人医药专业人士为主体的组织)年会上,美中药协的部分理事与应邀与会的我国医药业专家进行了座谈,讨论了全球医药业的发展趋势,探讨了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医药业的出路和发展方向,从战略角度分析了中国制药业的长处和弱点,以及进入世界市场的切入点。下面将美中药协理事们的一些建议整理如下:1.中国制药业与世界水平的主要差距在信息、工艺技术和质量管理等三个方面。2.应实现相对技术优势的整合。国内医药业不论企业大小,都延续采用“研发、生产、营销”一条龙的做法,造成技…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三多一少”流通格局的形成,国有商业批发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经营萎缩,包袱沉重,效益滑坡。国有批发企业面对这严峻的现实,既不能在一味的怀旧中孤芳自赏,又不能在新的改革形势下顾虑重重,畏缩不前。只有敢于正视危机,千方百计战胜危机才是唯一的出路,要寻求这唯一的出路,就应解放思想,充分利用资金、人员、设施、购销渠道及字号招牌等得天独厚的优势,调整结构,拓展功能,转换机制,抓住改革机遇,推动批发企业真正走向市场,尽快摆脱困境。 一、重塑体制,批零结合,发展壮大零售业务。必须迅速调整经营战略,塑造新的批发体制,实行批零一体制。为确保这种战略的成功,不断向零售业务延伸扩展,兴建现代的大型零售商场或超级商场,集吃、  相似文献   

10.
在俄罗斯,“中小企业”经常代之以“小企业”或“小型经营活动主体”的提法。根据俄罗斯联邦《关于国家支持小企业联邦法》,视经营范围不同,小企业的员工人数不得超过下列标准:工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100人;农业和科技类60人;零售和居民日常服务业30人;批发贸易和其他50人。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厅在广州范围内开展了企业人工成本抽样调查,抽样涉及的行业包括国有企业的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的制造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共抽样653个企业单位,其中抽样国有企业485个,外商(含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68个。从抽样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2.
企业共生模式演进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书法  李辉 《经济管理》2006,(14):47-53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共生模式按其共生机制不同可以分为市场制、中间性体制和科层制三种。20世纪末以来,以“下包制”和“模块化”为代表,中间性体制呈现出由纵向一体化向纵向分解演变的总趋势。本文分析了共生模式演进的原因.建立了模块化体制运行效率的数量分析模型.提出了加快我国企业共生组织建设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谢磊  唐秀珍 《经济师》2004,(1):159-160
我国现有的医药批发商业企业与国外的相比 ,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差距 :一是经营观念差异 ;二是管理水平差异 ;三是服务差异。我国的医药流通体制改革 ,对我国医药批发商业企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是制药企业自销 ;二是零售药店自购自销或兼营批发 ;三是医药批发商业自身改革还严重滞后。我国从 2 0 0 3年 1月 1日开始对外放开药品分销服务 ,这给我国的医药批发商业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文章通过对加入WTO对我国药品批发商业的冲击、流通体制改革的影响及目前药品市场竞争情况的分析 ,提出转变经营观念、企业重新定位、引入先进管理机制等措施 ,以达到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的经营体系改革之目的 ,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李艳丽 《经济师》2003,(1):50-51
我国药品零售连锁经营的探索性实践从 1 995年开始 ,但直到 2 0 0 0年才得到国家的正式许可和鼓励。由于受政策、历史等多方面的限制 ,有关这方面的系统研究数量不多。文章分析了我国开展药品零售连锁经营的原因、采取的方式、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有助于规范我国药品零售连锁经营企业的实际运作 ,提高医药商业企业应对入世挑战的能力 ,推动医药业的快速发展 ,并将促进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医药分家、医疗保险等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5.
1.合理界定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一般纳税人的“门槛”要降低。将小规模纳税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处于链条末端企业,主要是一些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商业零售企业;或虽处于链条开始但不需要使用专用发票的企业。另一种是处于链条中间的企业,主要是小规模的生产批发企业。应尽量将处于链条中间的企业纳入一般纳税人管理。也就是对从事生产加工和经营生产资料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论自营物流开展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何提升和确定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保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已成为企业需要关注的重大课题。由于我国企业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流通”,对生产环节和企业内部管理比较重视,也有一定的基础。但对物流环节顾及较少,可控能力有限。加上历史形成的条块分割体制,“大而全、小而全’等传统观念和作法,使企业自营物流服务水平还很难适应市场的需要。因此,寻求企业自营物流开展的有效途径,进而推动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提升,便构成了本文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7.
美国是全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这一点没有人怀疑。但是在美国逛商店,随便买一件东西,十有八九是贴着“中国制造“、“泰国制造”或者“墨西哥制造”的标签。无论是美国的媒体还是国外的舆论,“美国制造业正在衰落或者已经死亡”的论调都不少见。在很多人眼中,美国好像除了电脑软件、医药、飞机和好莱坞的电影就不生产什么了。美国制造业真的衰落了吗?  相似文献   

18.
商务部近日发布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提出,到2015年要形成1~3家年销售额过千亿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20家年销售额过百亿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药品批发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批发总额85%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企业销售总额60%以上;连锁药店占全部零售门店的比重提高到2/3以上。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模型计算出中国进出口隐含碳的总额,得出机械设备制造业、金属产品制造业的隐含碳排放最大,而批发零售贸易、住宿和餐饮业和食品、饮料制造及烟草制品业最少。  相似文献   

20.
政策快讯     
通知指出 从2001年1月1日起,对1993年12月37日前批准成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俗称老外商投资企业),其自营或委托出口货物由原来执行的不征不退政策一律改为出口退税办法,具体退(免)税的计算办法按现行自营生产企业的“先征后退”或“免、抵、退“办法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