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规范农业企业会计核算,提高农业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发布了《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要求于2005年1月1日起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农业企业中执行。为推动《办法》的贯彻实施,本刊将从本期起连续刊发“《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讲座”。读者在学习执行中有何心得体会或问题,请随时和我们联系交流。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会计》2004,(11):47-48,F003
为规范农业企业会计核算,提高农业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农业企业的实际情况,我部制定了《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生物资产和农产品》和《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社会性收支》,现予印发,于2005年1月1日起在已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各农业企业执行。农业企业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本办法时,不再执行1993年颁布的《农业企业会计制度》。  相似文献   

3.
第五讲 会性收支的核算(上) 一、概述 根据财政部印发《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财会[2004]5号),《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社会性收支》在已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各农业企业执行,现将本核算办法有关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2000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由于<企业会计制度>无法包容农业企业特殊业务的核算,财政部于2004年10月又发布<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生物资产和农产品>、<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社会性支出>,2005年1月1日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5.
财政部于2004年4月22日颁布了<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社会性收支>(以下简称<办法>),要求各农业企业于2005年1月1日起执行.该办法的出台有利于农业企业加强对社会性收支的管理,更好地体现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透明性和有用性原则,有利于提高农业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也为农业企业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作了制度准备.参照<办法>,本文结合林业企业的特点就林业企业社会性支出的有关问题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新《企业会计制度》已于2001年起在股份制企业施行,并从2002年后在其他企业陆续实施.该制度打破了过去分行业、分所有制制订会计制度的局限,有利于规范企业间的会计核算行为,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会计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不同企业的会计核算都有其共性,对诸如资金、存货、固定资产、收入、成本、利润及分配的核算等基本相同.但是,不同的行业,如石油、农业、铁路、交通、民航、旅游等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既不能强调行业特点而无视企业共性,也不能只顾企业共性而不考虑行业特点.正因此,财政部要求除金融保险业和不对外筹资的小企业之外,都必须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与此同时,还要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结合行业核算的特点,拟定相关的专业核算办法.现就农业企业会计特点及拟定专业核算办法等内容谈点个人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7.
10月20日-25日,农业部农垦局在北京举办了第一期农垦系统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师资培训班。农业部农垦局副局长龚菊芳作了讲话。她指出:农垦企业从明年开始执行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和《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是适应国内会计改革、并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的需要,对于落实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要求、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推进农垦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并对执行好新制度、新办法提出了做好组织落实、制度配套、分级负责培训工作等具体要求。 培训班约请了杨秋林、张广泰等参与制定《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生物资产和农产品》、  相似文献   

8.
农业企业尤其是农垦企业肩负三化、三增任务,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又具有一定特殊性,统一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办法,使企业公正、平等进入市场,势在必行。为此,财政部遵循我国会计改革目标、会计标准体系的构建,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会同农业、林业有关部门制定了《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于2004年10月11日由财政部正式下发。为学习贯彻《企业会计制度》和《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我们在这里举办第一期师资培训班。我讲两点意见:一、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必要性(一)统一会计政策的要…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根据财政部印发《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财会[2004]5号),《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社会性收支》在已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各农业企业执行,现将本核算办法有关内容介绍如下。落实好本办法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根据本办法有关社会性支出的定义,对本企业办社会单位的机构、人员、资产进行严格界定,否则无法规范核算。二是要掌握本企业执行本办法后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企业净资产和资产负债率的影响,对执行本制度前的社会性固定资产净值,要求一次性提足折旧,冲减企业净资产,因此…  相似文献   

10.
在认真研究企业会计准则关于林木资产核算的原则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林业企业会计核算的实际,探讨了林业企业贯彻企业会计准则问题.通过对黑龙江省森工总局制定与实施的<黑龙江省森林工业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办法>的分析研究,提出制定以林木资产会计核算为中心,以会计科目及主要账务处理、会计报表和成本核算办法为内容的林业企业会计核算指南.  相似文献   

11.
一、制定<林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基本思路 我国现行体制下的林业企业(包括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业、公司制企业.下同),因部分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尚未移交当地政府,既承担林产品生产以满足社会消费需求,又培育生态公益林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同时企业还兼有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因此,为规范林业企业会计核算,提高林业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制定适合林业行业特点的<林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很有必要.其基本思路是:  相似文献   

12.
~~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师资培训班在京举行@铁英  相似文献   

13.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新准则)与原<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旧准则)相比,无形资产的核算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拟对新旧无形资产核算之间的差异及其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财政部2000年12月29日下发了<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1月1日起执行),此前国家税务总局以国税发[2000]84号文下发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2000年1月1日起执行),后来又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税前扣除的文件.因会计制度与税前扣除的发文部门、执行时间和侧重点不同,企业会计处理与所得税计算差异很大.在日常工作中,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先按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交税时依照税收规定予以调整.按税收规定允许扣除的金额,准予扣除.由于税前扣除的文件十分分散,会计人员对其范围和标准难以全面了解,本文试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与相关会计制度的区别进行详细的归纳整理,供企业会计人员及经营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会计》2003,(12):21-23
国务院有关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有关中央管理企业:为了规范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提高施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我部制定了《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现予印发,于2004年1月1日起在已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施工企业执行。施工企业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本办法时,不再执行1992年印发的《施工企业会计制度》。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附件:施工企业会计…  相似文献   

1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中央财政资金贴息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7.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改变了过去几十年的职工福利基金核算办法,将过去的职工福利基金由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改为在成本费用中直接列支,引发了一系列核算上的问题和变革.  相似文献   

18.
农发行总行最近制定下发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资金支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09年12月1日起执行,为便于各级行信贷人员理解,现就<办法>制定的背景及相关内容介绍如下: 一、<办法>制定的背景和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关于修改家庭农场会计核算办法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农场会计核算办法,是农业会计专业核算办法中的一部分。笔者根据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的原则,结合现行《农业企业会计制度》中家庭农场会计核算在农垦企业多年来实施的体会,提几点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社会性收支》总说明规定:“企业应当在社会性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将其初始人账价值一次性确认为当期社会性支出,并增加社会性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固定资产折旧的最短年限为:(1)房屋、建筑物为20年;(2)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3)电子设备和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业务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由于会计和税法在确认社会性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所依据不同的理论及不同的法规,由此企业一定时期实现的利润总额不等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企业一定时期应交的所得税通常是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和现行所得税率计算的结果,而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则根据所采用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不同而有所区别。农业企业按照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将社会性固定资产初始入账价值一次性确认为当期社会性支出,即一次性提足折旧与税法分年限计提折旧所产生的差异,是由于对累计折旧确认的时间不同所形成的差异,它应属于时间性差异。该差异在农业企业一次性计提折旧的当期从利润总额中扣除,但不得从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下面举例说明农业企业执行《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社会性收支》,由于采用不同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对农业企业当期所得税费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