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受教育水平对健康的影响——以中国老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承  张颖 《中国市场》2011,(3):40-46
本文使用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跟踪调查中2008年的数据,将被访老人父亲的受教育年限与其配偶的受教育年限作为其自身受教育年限的工具变量,分别在线性模型和二元选择模型下,估计了老年人受教育水平对其健康状况的影响。健康状况使用了自评健康和MMSE二种不同的衡量指标。研究发现仅控制人口因素时,受教育水平对男性老年人自评健康有5%水平显著的正向影响,受教育水平每增加一年,老年男性自评健康差的概率降低0.006,而且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的,在控制社会经济因素后,这种效应消失;在控制了社会经济因素后,受教育水平对女性老年人自评健康有负向影响。受教育水平对老年人的认知能力有1%显著性水平下的正向影响,而且对女性的影响大于男性。仅控制人口因素时,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男性老人认知能力受损的概率降低0.014,而女性老人认知能力受损的概率则降低0.030。是否控制生活习惯对这种影响的规模几乎没有作用,但是控制社会经济因素会增大这种影响,其中女性群体的增幅大于男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的研究,发现了边际消费倾向呈波动状态,再用ELES扩展性支出系统模型对2007年的中国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和消费结构的截面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出中国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消费的对各种消费品的基本消费支出以及受收入影响、自价格影响和受食品影响程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昨天下午召开的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上,市统计局负责人透露:预计1—6月,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达到12447.8元和5500元;由于受家庭财产性收入下滑影响,城市居民收入增幅低于农村,出现了以往比较少见的“倒挂”现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0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实证研究居民社会资本与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发现社会资本对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个人社会资本指数每增加10%,自评健康状况很好的概率增加2.1%。此外,社会资本对健康状况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城乡差异和年龄差异。社会资本对女性健康的影响显著高于男性,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显著高于城市居民,对65岁以下居民健康的影响显著高于65岁以上居民。本研究的政策含义在于,政府可以通过提升居民的社会资本来改善国民健康水平,但应关注社会资本对健康影响存在的性别差异、城乡差异和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5.
今年上半年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国内以农产品为主的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出现较快上涨。西安市1-6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5.2%,八大类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有六类出现上涨,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7%。城市居民和低收入家庭消费支出明显增加,上半年,最低收入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4188.37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6%,增幅高出全市平均消费水平10.3个百分点。CPI的较快上涨加大了城  相似文献   

6.
<正>一、广州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的总体特征分析(一)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从表1可以看出,自2000年以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致呈稳步增长态势。2012年广州市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054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二)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改善。2012年全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30490元,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11314元,增长9.4%,  相似文献   

7.
武汉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高的群体比受教育程度低的群体更容易获得幸福体验。幸福感高低与居民的职业、经济收入关联性较高,对住房条件的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但对医疗、交通、环保、安全等外部环境状况的满意度普遍较低。影响武汉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因素、民生因素、人际关系因素和社会因素。提出了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加快"软环境"建设;改善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转变职能,建立以多数人幸福为目标的和谐社会;加强居民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老龄化与少子化以及鼓励生育政策形势下,家庭的自然发展演变带来更多家庭需求,居民为家庭提供更多支持和照顾成为普遍现象,居民教育回报率可能因此面临波动甚至下降风险,城乡之间还可能因社会经济环境以及个体家庭差异而不同。引入反映城乡家庭自然发展规律的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基于明瑟收入方程测量教育回报率,应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构建Heckman两阶段模型,探讨家庭生命周期对居民教育回报率的影响并总结城乡差异,通过分位数回归进一步解释教育回报率变化的收入异质性。结果表明,家庭生命周期后半程对居民教育回报率产生显著影响,对农村居民的影响尤为明显;当家庭周期自然演变后,居民教育回报率随着家庭需求增加而持续降低,农村居民变化程度强于城市居民。收入异质性表明,城乡低收入居民相比其他居民更容易受家庭周期影响而发生教育回报率下降;中高收入居民的教育回报率随家庭周期而变化的城乡差异始终存在。建议在城乡发展政策以及乡村振兴战略中纳入养老与托育等家庭发展保障,减少家庭需求对教育回报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2013年中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和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各相关因素对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作用,并使用Oaxaca-Blinder分解法研究了各因素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城市居民的教育回报率高于农村居民,女性收入水平明显低于男性且这种差异在农村更为严重。教育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最严重的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程度达到了50.51%,提高农村女性劳动者的参与比例和改善农村地区的健康状况具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工业化之后,技术进步带来人力资本需求增加,引致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和性别收入差距缩小,对生育率产生负向影响,构成了人口转型的理论取向。考察女性受教育水平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女性受教育水平对生育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上述影响主要通过两条路径实现:一是机会成本效应。表现为随着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性别收入差距不断缩小,进而造成女性生育孩子的机会成本增加,生育意愿降低。二是“数量-质量”替代效应。即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会引致生育观念发生转变,更为重视孩子的教育质量,而非子女数量,使得子女教育投入增加,生育意愿弱化。最后,基于生育率伴随女性受教育水平提升而下降这一规律,提出围绕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实要求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杨清荃  张彬 《现代商业》2012,(20):109-110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我国寿险保费收入快速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更加全面的了解我国寿险业保费收入快速增加的原因。结果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保费收入影响最大,社会保障水平次之,产品创新及人口受教育水平与保费收入联系也较为紧密,人口数量及赡养率(抚养率)对保费收入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农户数据,本文用固定效应估计了公共转移支付和私人转移支付对接受者收入、消费支出的影响,随后,探讨转移支付对贫困、不平等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公共转移支付对贫困没有影响;私人转移支付有效地减少了贫困,它使贫困发生率下降0.36%~5%;两种转移支付的绝大部分都流向了非贫困家庭,但两种转移支付在贫困者和非贫困者收入中占比有较大不同,私人转移支付增加了不平等,而公共转移支付影响不平等的作用微弱.  相似文献   

13.
居民收入问题关系万千家庭的生活成本支出,本文主要采用最新的2009年相关统计数据,通过格兰杰检验等相关计量工具,对城乡居民收入和受教育程度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认为,从短期看城镇的教育等支出,其更多的是放在了短期受益的教育培训等的支出方面;而对于农村的二者之间关系,短期内教育支出的增加则显著受到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但是长期的趋势就是教育支出的增加则显著影响居民的人均纯收入的增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希望能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提高我国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1985-2010年的经济数据,利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从长期来看,农村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双向因果关系,而城镇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只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而且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强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带来的作用;短期内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经历了先阻碍后促进的过程,而城市居民收入增长虽不断促进经济增长,但是促进的作用逐渐下降。因此,在持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同时,也要兼顾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运用Feldstein和Ascauser的模型,对城市、农村以及全体居民的人均消费、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财政支出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财政支出以及人均消费逐年增加,具有相同的趋势。并且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财政支出的逐年增加,对于人均消费的提高分别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而推动商品流通的良好发展,可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增加政府财政支出,促进城市居民人均消费增加,即有效扩大内需。政府机构要加强市场流通体系以及商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开拓消费领域,完善消费政策;推动农村商品流通,刺激农村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外来务工人员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在Grossman模型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健康需求的基本理论,以及健康与收入、医疗成本、年龄、教育、参与保险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收入、生活成本,这两项指标是影响健康的直接因素,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收入越高,生活成本越低,健康状况越好。而教育则决定了社会地位以及工作性质,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能在良好的环境下工作,健康恶化的概率也会显著降低。而年龄和参与保险,这两项指标对健康恶化或改善程度不明显,同时存在长期发展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7.
健康公平是指每个人都应有公正的机会发挥其全部的健康潜能,如果可以避免,任何人都不能被剥夺该权利,获得最佳健康状况的机会不应该因为偶然落入的经济、社会、政治、民族、职业的不同而不同。健康不公平超越健康不平等。健康既是个人的责任和选择,更受社会结构性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地位从职业、收入、受教育程度三个维度影响健康,是健康不公平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张冲  肖杨 《人口与发展》2023,(2):151-160
教育进步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基于2010年-2020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教育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表现出“高-高”型集聚与“低-低”型集聚的空间特征;平均受教育年限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表现出较为稳健的倒“U”型曲线关系,即随着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延长,城乡收入差距先扩大,后缩小,长远来看,延长平均受教育年限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高等教育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佐证了教育进步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建议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优化高素质人才空间分布,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9.
《商》2016,(11):169-170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81年,中国基尼系数约为0.31,而2013年中国居民基尼系数达到了0.473,已经超过了"警戒线"。2013年,全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远超过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城市居民收入差异在全国居民收入差异中的相对重要性逐年上升,那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缩小城市居民收入差距?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众多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以教育基尼系数作为刻画教育不平等的指标,选取相关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对我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关系进行动态研究发现:我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显著正相关.教育不平等每上升1个百分点,收入分配差距将扩大0.412~0.618个百分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不平等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随着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延长,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不断扩大。因此,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发展高级人才市场。以缩小由于教育不平等导致的收分配差距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