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乡村经济得到快速增长,乡村人民生活得到有效改善.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比如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所暴露出的乡村基础设施薄弱、乡村环境破坏严重、乡村旅游产品过于单一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乡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实现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旅游的更好更快发展,必须优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  相似文献   

2.
阐述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背景,提出苏州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地理区位和交通、经济及资源优势。目前苏州地区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包括水果采摘游、农业生态园休闲游、温泉养生休闲游和休闲农家乐游。从产品类型角度,乡村休闲旅游可划分为观光农业型、乡村民俗型、古村镇型和文明生态村型发展模式。该研究可对苏州地区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旅游管理部门的科学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是我国农村经济在新时期实现转型和发展的重要途经,因地制宜地发展当地乡村旅游,以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平均收入在新农村建设中地位非常重要,尤其对于湘西州吉首市等经济欠发达、老少边穷的民族地区.文章以吉首市坪朗村为例,在研究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发展乡村旅游的特色资源等优势,以及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产品单一、旅游活动单调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创新商品、注入文化理念,丰富旅游活动等建议来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重点,旅游业是民族贫困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依托,乡村旅游在推动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美丽乡村建设、村民脱贫致富、乡村产业聚集等方面。黔东南州是典型的民族贫困山区,根据其旅游资源禀赋特点构建合适的乡村振兴模式对黔东南乡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乡村旅游应运而生,并且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农民的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且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同时乡村旅游也能够满足城市居民享受乡村生活的需求。乡村旅游现今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其发展在规模、成就等方面还是远远落后于城市旅游和老景区(点)的发展水平。目前,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和进步,其中核心的问题就是乡村旅游人才教育、培养问题的忽视导致的乡村旅游人才的匮乏问题。  相似文献   

6.
湘西州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湘西迈入了"全域旅游时代"。湘西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湘西乡村旅游发展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在肯定全域旅游对湘西乡村旅游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当前在发展全域旅游中湘西乡村旅游还存在一些问题,要通过积极发展智慧旅游、实施高端业态引领、完善乡村旅游治理模式等方面推动湘西乡村旅游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正成为一种新兴经济形式,依据其特定的价值链运作模式不断地演进,继而迅速发展起来。本文重点从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因、价值链运作的主要环节和驱动要素,以及产业价值链的运作路径等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而深入的分析,探讨了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运作模式,以期能为推动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各地进一步的铺开,乡村旅游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至今已有40多年,乡村旅游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同时,也经历着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旅游需求从单一、均质向多元化的转变.因此,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质量进行研究,是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先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  相似文献   

9.
李剑 《商业科技》2010,(30):54-55
近年来,乡村旅游已逐渐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尚不成熟,现有乡村旅游产品己很难适应快速发展的旅游市场新需求,从而影响了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乡村旅游市场营销是提高乡村旅游竞争力,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的现状,并着重对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的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乡村旅游已逐渐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尚不成熟,现有乡村旅游产品己很难适应快速发展的旅游市场新需求,从而影响了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乡村旅游市场营销是提高乡村旅游竞争力,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的现状,并着重对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的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现如今乡村旅游不仅是一种消费频率较高的旅游产品,同时也是一种替代性较强的旅游消费品。单纯的农家乐、度假村休闲游、果园采摘等乡村体验活动已经不足以满足人们需求,如何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开发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体验项目成为了乡村旅游面临的问题。大连旅顺小南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何把这种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其关键还在于小南村要立足自身情况,扬长避短,充分借鉴和吸收其他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成功的经验,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首先介绍了小南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分析了小南村的旅游市场;提出了小南村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发展小南村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张卉  林茜 《商场现代化》2014,(24):106-107
近年来,随着旅游者追求回归自然,寻求大自然真山水的旅游需求的变化,乡村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热点。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积极推动农业资源整合、拓展农村产业功能,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在解决城乡发展一体化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对其发展也非常重视。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方面找出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山东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与美丽中国建设的开展,乡村旅游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乡村旅游的发展成为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问卷调查方式及SPSS数理统计分析手段系统地对武汉乡村旅游消费行为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武汉乡村旅游消费需求的人口学特征、消费行为特征、消费结构特征和消费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以力图满足乡村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有效规划武汉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实现武汉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浅论我国乡村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消费方式,是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文章首先对乡村旅游的涵义进行了探讨,并总出乡村旅游的特点,阐述了发展乡村旅游业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和旅游业的意义及其开发现状,并提出了开发乡村旅游的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15.
试论我国乡村旅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国飞 《江苏商论》2007,(2):100-101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消费方式,是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文章首先对乡村旅游的涵义进行了探讨,并总出乡村旅游的特点,阐述了发展乡村旅游业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和旅游业的意义及其开发现状,并提出了开发乡村旅游的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16.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肇源县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旅游产业发展、城市化进程以及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改善均推动了肇源乡村旅游的发展。然而产品同质化、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偏低、旅游规划滞后以及旅游软硬件设施严重缺位成为制约肇源发展乡村旅游的阻碍。因此,肇源县应持续创新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找准定位提高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加强规划推动旅游资源有效整合,夯实发展乡村旅游的软硬件基础,力求实现肇源县乡村旅游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是提高乡村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新时代背景下,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收入不断创新高,市场对旅游产品的需求趋于多样化、个性化。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旅游产业,不仅可以解决"三农"问题,还能提供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增强乡村发展动力,对实现绵竹沿山环线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分析绵竹沿山环线现有旅游发展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切实推动乡村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随着市民总消费水平在上升,乡村旅游消费在增长,为北京乡村旅游产业带来了一个绝佳的市场发展机遇。北京旅游管理部门及各相关企业,应以市民休闲为主导,大力发展北京乡村旅游,并作为全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同时,要采取综合手段,即广开渠道,加大投入;突破土地制约,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增强企业竞争力;完善基础设施,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等,从而带动北京国内旅游平稳持续较快的发展、拉动国内旅游需求、推动农村改革发展进程、带动北京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商》2015,(16):278-279
乡村旅游是新世纪襄阳农村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分析了襄阳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互动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两者互动持续发展的模式,并提出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及其与农村经济互动持续发展相应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我国旅游市场上,无论从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任何一个方面来看,乡村旅游都有很好的发展契机。本文从乡村旅游的兴起、发展与现状、发展潜力三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