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提出卧龙湖旅游品牌建设策略——旅游文化品牌的打造和旅游文化品牌的营销。康平县卧龙湖旅游品牌建设应体现康平县的地方文脉特征,凸显"悠然静谧园,神怡湿地村"的塞北明珠特色,抓住游客市场的心理需求,适应人们回归自然的生理需求,从而实现旅游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王锦旺 《经济论坛》2013,(12):26-29
“十二五”期间,河北省将着力在打造知名旅游目的地特色品牌上强力推进.一个地区的旅游特色,说到底就是资源特色,是文化特色.文化是品牌面向消费者的最核心的精神层面的诉求,起着凝聚和催化的作用.本文拟从文化视角研究河北特色旅游目的地品牌,具体对河北省旅游品牌定位、品牌开发、品牌拓展、品牌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大陆桥视野》2006,(1):35-36
一、打造新亚欧大陆桥旅游品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只有进一步加强各市之间的旅游经济合作,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努力打造区域经济品牌,才能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麻益军 《经济研究导刊》2010,(16):180-182,233
畲乡风情品牌是畲族同胞的无形资产和不竭源泉,是畲乡进入市场的"信用卡".畲乡风情品牌的内涵是畲族文化,外延是可以印证其品质的识别系统.畲乡风情品牌的营销模型,可以从平台管理、创新方法和品牌营销等基本理论出发进行构建,还可以从景宁畲乡风情品牌营销的实践探索,找到通过创新资源、文化和制度的基础层营销平台的优化途径以及通过整合品牌营销供给、提升品牌营销连接技术和完善品牌营销机制的目标层营销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5.
旅游品牌代表着旅游产品或目的地的竞争力,在旅游者"认牌"消费的今天,打造知名品牌成为旅游业目的地市场竞争的至高点.两岸携手、共铸海峡旅游品牌,使"海峡旅游"成为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新亮点,将极大地提升闽台旅游的竞争力,有利于促进两地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品牌文化,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品牌中的凝结,是文化特质在品牌中的沉积,是品牌经营中的文化现象。要把农村信用社打造成"百年老店",就必须建立具有个性鲜明的品牌文化。文章从分析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区别出发,提出塑造"农村信用社品牌文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旅游目的地品牌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目的地营销与旅游者的兴趣和态度高度相关.旅游目的地品牌建构已经成为旅游市场营销中的关键手段.就如何对旅游目的地进行品牌打造的相关研究在国内还刚刚起步,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形象构建来塑造旅游目的地品牌.  相似文献   

8.
从最初出版10本书,到今年出版近百本;编辑也从最初的3个人发展到如今的9个人,成立近四年的社科文献出版社甲骨文工作室作为一个新兴的出版品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瞩目.本文主要介绍了甲骨文的发展概况,并从内容策略、装帧设计策略、营销策略三个方面阐述了"甲骨文丛书"是如何进行品牌构建的.同时分析了其品牌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力求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阐释"甲骨文丛书"的品牌经营理念和经营策略,为其他出版品牌的发展带来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区域品牌的塑造与建设关系到一个区域乃至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光谷"作为国内新型的产业区域品牌,依托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而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为特征,享誉国内外."武汉·中国光谷"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标志性品牌.  相似文献   

10.
红色旅游"火"起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袁桂启  王磊 《经济论坛》2003,(22):95-95
狼牙山因五勇士抗击日寇、舍身跳崖的壮举闻名天下,并有回音谷、风动石、仙人桥、孙祖洞等50余处自然景观,融红色教育和绿色休闲为一身,构成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易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突出特色,打造中外知名红色旅游品牌。一、以宣传创品牌。为让这一红色旅游活起来,通过新闻媒体扩大对外宣传,在河北电视台《伴你生活》、保定电视台《风景特快车》、《中国旅游报》、《河北日报》、《保定日报》、《保定晚报》等多家媒体举办专题节目和宣传专栏,并每天在保定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中播放狼牙山画面。邀请北京电视台、保定电视台到狼牙山拍摄旅游…  相似文献   

11.
立足热带海岛资源特色,打造南国旅游资源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少霞  唐本安  毕华 《经济地理》2004,24(4):536-538
在分析热带海岛特色资源环境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品牌模式进行了思考与探讨,认为海南具有建立独特旅游资源品牌的潜在因素,并提出及时打造旅游资源品牌模式是海南旅游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旅游产品品牌决策初探--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旅游产品品牌的概念 根据美国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对产品品牌的定义,再结合旅游的特点可以认为,所谓旅游产品的品牌是指旅游营销主体向旅游者所展示的,用来帮助旅游者识别旅游产品的某一名词、符号、设计,或它们的组合。通常来讲,一个完整的旅游产品的品牌应该包括:品牌名称、品牌标志和商标三个组成部分。品牌名称,是旅游产品品牌中可以用语言来表达的部分,例如,“迪期尼”乐园,“八达岭”长城,“泰国风情”五日游;品牌标志,是表示旅游产品品牌中的文字、符号及图案,它包括标志物和标志语。例如“迪期尼”乐园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品牌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旅游规划正逐步发展至成熟,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显示出旅游规划中品牌理论的必要性。通过联系旅游品牌规划的概念与特征,总结提出了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品牌内涵,生态旅游产品品牌创建策略与管理模式,促进生态旅游总体规划更科学合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骏  陆明华 《经贸实践》2016,(15):103-104
全域旅游的建设对苏南城市发展意义重大,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南京江宁区为例,可以分析全域旅游发展对地方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梳理全域旅游发展的具体目标,并以"满足原住民和旅游者需求"为核心,"旅游产业融合化"、"通道功能游憩化"、"市政设施提升化"、"公共服务共享化"、"品牌打造体系化"五化为维度探寻全域旅游建设的具体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银川位于祖国西北地区的中心,东赖黄河水滋养,西依贺兰山屏障,是中国河套文化和丝路文化交汇地带、极具吸引力和代表性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神秘的西夏文化、浓郁的回乡风情、塞上江南自然风光与现代时尚休闲元素共同构成了"雄浑贺兰、多彩银川"的旅游城市新形象。把银川打造成"西北风情"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其实无论从地域上、文化上还是旅游资源等各个方面,银川市都具备西北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条件和特色,就此本刊记者专访了西北风情旅游联合会名誉会长、银川市副市长王久彬先生。  相似文献   

16.
打造长沙城市旅游品牌策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明秀 《经济师》2003,(3):237-237,239
城市旅游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沙旅游品牌具有很多的优势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并没有发挥出品牌的优势。文章分析了长沙市城市旅游品牌的实质 ,提出打造长沙市城市旅游品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农村文明需要文化,而文化繁荣是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共同繁荣。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产业品牌。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刚刚起步,其产业品牌的打造和使用现状不容乐观。打造农村文化产业品牌,要注意把握策略。  相似文献   

18.
福建与台湾有密切的地缘、血缘关系,两地旅游产业合作快速。本文阐述了闽台旅游产业合作的现状,分析了闽台旅游产业合作的有利条件,并提出了进一步深化闽台旅游产业合作、打造海峡旅游品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旅游目的地居民品牌大使行为是推动目的地品牌化的重要途径。基于拓展的MOA模型,运用SEM分析方法,从动机、机会、能力、品牌认同等方面探讨了旅游目的地居民品牌大使行为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动机层面,责任感、自豪感、个人获益对旅游目的地居民品牌大使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机会层面,政府支持对旅游目的地居民品牌大使行为影响显著;能力层面,自我效能对旅游目的地居民品牌大使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介检验显示政府支持会通过个人获益间接影响旅游目的地居民品牌大使行为,自我效能会通过责任感、自豪感和个人获益间接影响旅游目的地居民品牌大使行为;调节效应显示品牌认同在政府支持、自我效能、责任感、自豪感、个人获益与旅游目的地居民品牌大使行为的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以上结论推进了旅游目的地居民品牌大使行为的理论研究,为目的地营销组织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浅析旅游品牌联合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厚功 《时代经贸》2007,5(11Z):10-11
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旅游消费意识逐渐成熟,旅游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各种“价格战”、“促销战”此起彼伏,然而这并非是旅游企业的长久之计,旅游品牌联合营销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在把握旅游品牌营销的相关概念及内涵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旅游品牌联合营销存在的优势,并提出了旅游品牌联合营销具体策略,以期为中国旅游企业的营销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