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经费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单靠政府投入办高等教育是不够的,因此如何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成为高等教育经费改革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在介绍美国、英国、日本等三国的经费筹措方式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的现状,总结出当今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方式的主流趋势以及我国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探析张艳,李继丰,李云峰,张武波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费主要靠政府拨付,即单一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办大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这种由国家单一渠道承办高等教育的投资体制,已很难满足正在加快发展的高等教育的需要,巳益暴露出...  相似文献   

3.
俞红梅 《会计之友》2012,(36):115-116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公办高校经费规模十分庞大,如何合理、有效地对高等教育经费进行配置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焦点问题。现实表明,公办高校经费配置不合理、浪费现象严重已成为制约我国高等学校发展的最大的资源性因素。对此,文章就当前公办高校经费分配机制的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完善公办高校经费分配机制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高校财务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把高等学校的办学逐步推向了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的经济活动发生了很大变化,经费来源由单一的国家财政拨款方式,转变为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格局,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正经历着转轨变形的大变革,如何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族自治区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取得了明显的成就,财政投入的规模不断扩大,支出结构不断优化,但是也面临着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民族自治区2017-2021年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相关统计数据发现,民族自治区高等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仍无法满足教育发展需要,其支出结构有待优化,且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也有待提高。为使民族自治区高等教育更好地为民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政府有必要多举筹措持续增加民族自治区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高等教育的财政支出结构,提高高等学校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6.
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有关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高等学校的教育体制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化。《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改革学生上大学由国家包下来的做法,逐步实行收费制度。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学生上大学原则上均应缴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义务教育在农村地区实行免费,政府对高等教育和义务教育投入均有偏重,而普通高中教育则成为政府投入的“谷地”。普通高中经费短缺的矛盾依然突出,是制约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从财政学的视角探讨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以此来理顺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经费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便于有关政府部门调整教育投资决策,从而形成国家、社会和家庭科学合理的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步入21世纪,各国政府都在不断地调整政策,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为基本国策,政府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但是我国的经济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国家不可能全部承担发展飞速的高等教育经费,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是非常有限的。虽然目前我国高校筹资渠道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出现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对高校招生制度和毕业生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并在高校实行了收费制度。高等教育实行收费上学的制度是我国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政策,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为使收费改革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除相应建立必要的配套制度外其中主要的措施是建立高等教育贷学金制度。 我国的高等学校贷学金制度已实行多年,但是由于对高校贷学金制度的完善缺乏足够的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绩效预算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由于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与此同时,高等学校在经费使用上也出现诸多问题,如学生培养成本膨胀,资金投入与产出不相符合,甚至出现经济犯罪现象,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的质量也颇有微词。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我国高等学校现行预算制度不科学有很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等教育投入实行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近年来,政府拨款总量快速上涨,但其在高等学校总收入中的相对份额却不断下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地方高校办学层次增多,规模快速扩大,办学资金短缺,今后增加经费的重点是除学费外的其他社会投入。地方高校逐步从第一部门高校转向第三部门高校,是地方高校解决经济困难的一种较好的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也由国家投资主办发展为“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集高等教育经费为辅的办学体制”。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已成为高校十分迫切和重要的课题。高校的办学经费除财政拨款、学费等收入外,还包括适度举债筹集的各类贷款,如由国家贴息的建设性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如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的低息贷款)等等。而举债办学是“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还昨天的账”,是在国家财政投入相对不足与高等教育大发展对办学资金需求的急剧扩大产生供求矛盾时为缓解资金供需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财政对高等教育投入却显不足,导致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供求矛盾日益加深.在现阶段,财政资金显然没有能力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国家高等教育经费财政拨款总量严重欠缺,同时在现有拨款模式下,极易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改变我国以政府直接性投入为特点的经费拨款模式,引入评估性竞争机制,以绩效为拨款向导,以效益为约束机制,保证有限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是现阶段合理配置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面临着投入不足、效益不高、事权财权不统一、拨款依据不合理、收费标准不科学、多元化筹措政策力度不够、生均教育经费总体水平偏低等突出问题,需要明确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目标,明确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的责任和分工,完善公办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和学生资助制度,通过发挥国家财政对教育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促使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制度化、采用多重目标合理组合的拨款公式、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学生贷款资助体系、不断提高政府拨款的力度与效益、改革高校财务制度、鼓励创收等实现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省级非教育部门主办的高等学校教育事业经费统计口径的分析,认为尽管没有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其财政补助收入仍来源于政府预算,其事业支出也是各高校围绕高等教育事业开展的各项专业业务活动,因而应当把这部分高校的财政补助收入统计进入教育事业费拨款中.这不仅丰富了教育经费统计报表的数据,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的真实情况,也有利于保护主管部门对高等教育投入的积极性,保证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内部实行绩效预算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行绩效预算是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在高校内部实行绩效预算,能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获得更多的财政资金补助.为在高校内部顺利推行绩效预算,需注意以下问题:①建立健全绩效预算组织管理和执行体系;②确立以产出确定投入的预算管理新模式;③建立合理的高校内部绩效预算管理评价体系;④遵循"先易后难,由点及面,分步实施"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自1998年1月1日施行以来,对规范高等学校会计核算、服务高等学校预算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十多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学校的办学体制、经费来源、支付方式、后勤社会化、校办产业管理等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高等学校的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已经滞后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因此,修订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财政科技投入是指国家通过财政预算和相关科技税收政策等方式直接和间接用于科学技术活动的经费.财政科技投入是保障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实施和国家科学研究机构正常运行,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手段.科技投入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的科技实力、以及政府全社会对科技事业的支持与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70年代后,西方国家纷纷开展"新公共管理运动",在高等教育领域也引入了"绩效评价"拨款模式。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仍存在着投入不足和经费使用效益低下并存的问题,高等教育投入的绩效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主要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上做法的比较,得出对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实施绩效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正向纵深发展。高等学校从单一的办学格局转变为复合型办学模式,从单科型向多学科综合型演变,办学经费由仅靠财政拨款衍生成多渠道筹措资金。在新形势下高校如何理顺财务管理体制,发挥财会工作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