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西部》2008,(1):173-173
四川省重庆商会是由川渝两地政府大力支持,由数十家在川渝籍企业人士共同发起成立的重庆在川唯一的省级独立法人社团组织。现有会员单位数百家,散布在钢铁、化工、电力、建筑、运输、制造、机械、装配、五金建材、房地产、商贸、旅游、饭店业、酒业、鞋业、食品、餐饮业、家具业、物业、矿业、印刷业、包装装潢、广告业、汽修业、物流、加工业、养殖业、服装、特种行业、IT电子业、高新技术,以及法律、金融、会计、保健、出租车、典当、文化传媒、网络电视、园林绿化、娱乐休闲等行业中。  相似文献   

2.
摘要     
川渝携手建西部最大现代制造业中心 6 月8日,在三峡大讲坛·重庆发展论坛·川渝产业发展峰会上,川渝两地专家共同呼吁,川渝携起手来,力争用10-15年的时间,将川渝地区建成我国西部最大的现代制造业中心。此次论坛由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川渝两地部分市区县(自治县、市)领导、专家及企业界人士共200余人参加。  相似文献   

3.
经过数年的民间交流和学术界的研讨,2004年,川渝两省市旨在共谋长江上游经济区发展的合作终于进入实质性阶段。2月,两地高层在蓉签署了《关于加强川渝经济社会领域合作共谋长江上游经济区发展的框架协议》和《关于共同推进川渝两省市重大交通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合作协议》、《关于加强川渝两省市文化合作共谋文化发展的协议》、《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的协议》、《关于进一步加强川渝两省市公安机关警务联勤工作的协议》、《关于共同推进川渝两省市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发展的合作协议》、《关于加强川渝两省市旅游合作的协议》等六个协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以2014年川渝的人口总数、人口密度为基础,在GIS软件的支持下,从人口密度方面对川渝两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势不均导致川渝各市、县人口密度差异较大,继而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最后根据川渝人口密度差异化的特点,提出一些适应川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熊怡 《今日重庆》2008,(8):100-105
扎根群众文化战线50多年,门下弟子数千人。如今川渝摄影圈的中坚,都会发自肺腑地叫他一声“老师”——陆志富,一位用奉献和创新诠释摄影生命的老人。2008年仲夏,记者见到陆老师,是在他携重庆老摄影家协会成员由渝东南采风,风尘仆仆地回到重庆的翌日。  相似文献   

6.
资讯     
冰雪超市:一票赏川渝八雪景近日,川渝8景区首次联姻开辟“川渝冰雪游超市”,以“雪舞冰纷,冰雪盛宴”为主题的冰雪游超市于1月20日至2 月25日正式与市民见面。如今的冬季旅游已经由原来的观光型发展为度假休闲型旅游,每逢冬季,不少市民都会选择外出旅游,为了做大冰雪旅游蛋糕,西岭雪山、仙女山、瓦屋山、金佛山、海螺沟、峨眉乐山、四姑娘山和亚布力等川渝8大景区共同推出了“雪舞冰纷,冰雪盛宴”的大型冬季旅游活动,开设了“川渝冰雪游超市”。这为游客更全面的选择冬季旅游线路提供了有利条件,游客可购买一张“8景区通票”,游遍上述景区,同时还可享受到行业联动所带来的优惠价格,以及旅行社、景区强强联合所构造的高品质服务。  相似文献   

7.
6月18日,《"印记100"——川渝地区档案馆馆藏中国共产党红色珍档展》在重庆市档案馆开展. 烈士遗稿、日记、书信,革命战争时期出版的红色刊物,川渝地下党组织的架构与活动情况报告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维护和平、反对侵略的英雄事迹档案,百万建设者在三线建设中用汗水和智慧书写无悔青春的照片,党领导川渝人民在脱贫攻坚、抗疫斗争中所形成的档案……展览共展出川渝两地68家各级各类档案馆的130件(组)红色珍档,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川渝各地各族人民勇往直前的奋斗历程.  相似文献   

8.
2006年6月8日,一场名为“三峡大讲坛·重庆发展论坛·川渝产业发展峰会”的论坛在重庆的渝洲宾馆举行。“一次非常奇怪的会议在重庆召开!”这是一个名为“最成都”的BBS上网友对该论坛的预告。网友对“峰会由重庆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攀钢集团协办”这点似乎感到很不可思议。还有网友在后面跟帖到:“清谈会吧!估计很多“爱重庆”的重庆直辖市市民又会大声批驳重庆市政府的投降主义和四川情结了……”不过,现在持这种论调的人在网络上似乎越来越少,“攀钢集团为什么不能协办了?攀钢集团把渝钛白收购了,是川渝产业共发展的典型例子!”在第二帖就已经有网友开始反驳了!“在推进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四川、重庆任重道远。”在6月8日的论坛上,川渝两地部分市区县(自治县、市)领导、专家及企业界人士共200余人汇聚一堂。他们共同呼吁,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川渝自古是一家。川渝应该携起手来,力争用10-15年的时间,将川渝地区建成我国西部最大的现代制造业中心。  相似文献   

9.
自2004年川渝两省市政府签署《关于加强川渝经济社会领域合作共谋长江上游经济区发展的框架协议》,以及交通能源、旅游、农业、文化、广电、警务6个专项合作协议(简称"1+6"区域合作协议)以来,川渝合作与发展得到社会各界更加广泛的关注。在川渝两省市政府的推动下,两地企业、各民主党派、商会及其他社会经济组织,积极主动地开展双向交流与合作,取得了积极的合作成效,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的三线建设是我国内地开展的以备战为中心、以军工为主体的经济建设。三线建设对川渝地区机械工业的发展与布局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三线建设中建成投产的企业,极大地增强了川渝地区机械工业的实力,使川渝地区机械工业的门类比较齐全,形成了重型矿山、机床工具、石油化工通用、仪器仪表、汽车、电工、通用基础、农机等主要行业。在"靠山、分散、隐蔽"的战略布局方针下,结合川渝地区的地形地貌和机械工业的行业特性,三线建设中川渝地区的机械企业在四川盆地沿河流成不规则的半圆形分布,集中布点于重庆、成都、自贡、内江及其周边地区,成为城市依托型布局,这种布局兼顾了国防原则与经济原则。  相似文献   

11.
唐世刚 《特区经济》2009,242(3):214-216
川渝两地的发展,不仅对自身,而且对整个西部地区,特别是长江上游经济区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川渝两地地域相邻、经济相融、人缘相亲、文化相通、互补性很强,因此升级川渝合作,形成互补优势,是两地发展共同面临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根据权数理论,我认为川渝联动应首先建设信息联动平台.如果川渝联动的信息平台真实、公开、及时,再配套以促进信息向项目转化的机制和政策,川渝联动的市场主导、民间主体的真正的联动势头必将在信息的诱导下生成,并呈细流汇江河之势.  相似文献   

13.
余杨  游静 《科技和产业》2021,21(10):100-104
将具有代表性的智慧旅游评价指标转换成游客满意度问卷问题,提取出影响川渝智慧旅游游客满意度的4个主要因子,按其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智慧旅游信息因子、智慧公共管理因子、智慧服务营销因子、智慧基础设施因子.结果表明,川渝游客的总体满意度评价为一般至满意之间,其中重庆的相对满意度较低,而公共管理是影响重庆智慧旅游相对满意度最重要的因子.以因子分析为基础提出川渝智慧旅游的改进建议,对加强川渝在文旅智能化建设方面学习互鉴、交流合作,及促进区域旅游发展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信息》2007,(8):30-31
两个月前长江中下游终于走出了历时数月的历史同期最低水位,结束了“百年之渴”;半年前川渝大旱中大地龟裂的镜头也已渐渐从我们的记忆中淡出……  相似文献   

15.
川渝地区是我国西部的重要经济区.近年来这一区域发展较快,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对西部地区的重视,同时也得益于川渝两地近年来的密切合作.2004年2月,川渝两地签署了<关于加强川渝经济社会领域合作,共谋长江上游经济区发展的框架协议>,其后还签署了6个专题合作协议,这个一揽子协议简称为"1 6"合作框架协议,这个一揽子协议简称为"1 6"合作框架协议,被视作提升川渝两地交流合作层面、拓宽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促进两省市共同发展的重要推进器.  相似文献   

16.
10余万川商闯陕西川渝人爱吃辣,辣出了风格,豪爽、勤劳、诚信;陕西人也爱吃辣,辣出了品德,上进、质朴、实在。于是,同处西部的两邻,两种辣文化很容易地融在了一起。随着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人口众多、具有移民传统的川渝人开始不断走进陕西,目前在秦地工作生活学习的川渝人已经有80余万,其中从事投资创业、展开"西西合作"的商人就有10余万。  相似文献   

17.
本报告从12个方面讨论川渝合作共建长江上游经济带的繁荣。(1)四川和重庆:崛起中的长江上游经济带;(2)川渝合作共建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必要性; (3)川渝共识与政府间合作平台;(4)川渝地区的产业合作;(5)川渝地区的区域合作;(6)生态环境治理合作;(7)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合作;(8)旅游业协作;(9)科技教育的联合协作;(10)物流和交通的协作;(11)共同加强与区外和周边的协作;(12)川渝合作的方式和途径。本期选发其中(1)(2)(3)部分,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18.
<正>2023年11月22日至24日,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四川省外事办公室,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璧山区人民政府承办,中国—东盟中心支持举办的2023年中国川渝地区—湄公河国家地方合作论坛在重庆举行。  相似文献   

19.
川渝两地自1997年重庆直辖、巴渝分治以来,就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合作联系。当年,成渝签定《友好合作意见书》;2001年,成渝签订《成都、重庆友好合作座谈会会议纪要》,以及经济、旅游、交通运输、商贸、工商等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议;2002年,成渝签订《经济技术协书》;2004年2月,重庆市委书纪黄镇东、市长王鸿举率团入川,双方共同签署“1+6”协议,包括《加强川渝经济社会领域合作,共谋长江上游经济区发展的框架协议》以及6项合作协议,更开创了川渝结盟新纪元;2005年全国“两会”前夕,四川省组织庞大的党政暨经贸代表团来渝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考察访问,双方就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达成新共识。通过两地政府对加强新时期川渝合作的足够重视和实际行动,我们看到了川渝合作的美好前景,也感受到两地人民“巴蜀千载情,川渝一家亲”的深切情怀。  相似文献   

20.
<正>为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的“建设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支持重庆、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扩大金融、科技、医疗、贸易和数字经济等领域开放”要求,推动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高质量发展,近日,重庆市与四川省共同出台《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深化改革创新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