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档案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得高校档案主体隐私权问题逐渐增多。为了保护高校档案隐私权,应加强立法,明确档案隐私权保护的价值和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
针对人肉搜索第一案,主流观点认为该案的判决体现了法律对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保护。然而,本文运用法经济学原理对该案所作的实证分析表明:考虑到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营利性和受害人对保持沉默的偏好,在网络侵权案件中法律没有对当事人的隐私权提供有效保护。人肉搜索第一案的判决结果意味着将来不会再有人因人肉搜索而诉诸司法途径来保护自己的隐私权,该案将同时成为人肉搜索"最后一案"。为了有效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一方面,《侵权责任法》草案的相关条款必须得到修正,应当对营利性网络服务提供者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另一方面,主管机关对于故意发布侵权信息的营利性网络服务提供者要实施行政处罚。  相似文献   

3.
网络隐私权是指公民在网络中享有的、其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复制、公开和利用的一种人格权.我国现行法律构建有隐私权保护体系,但这些立法缺乏可操作的标准.因而,我国应当制定网络隐私保护方面的专门法律,并建构网络隐私保护的行政执法体制.  相似文献   

4.
对著名人物档案隐私权保护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著名人物档案隐私权保护的对象,梳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法规体系建设、主体责任界定、权利冲突平衡、网络侵权监管、信用体系建设五方面构建著名人物档案隐私权保护路径,以期逐步改善著名人物档案隐私权保护的生态环境,进而促进著名人物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薛莲  余海燕 《特区经济》2005,(2):232-232
我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现状 隐私权之于现代中国是一个尴尬的问题:一方面是现实生活中侵犯隐私权越来越成为非常频繁的侵权事件,有关诉讼与日俱增;另一方面是立法上的严重缺陷和司法的无所适从。在我国的现行法律中,并没有“隐私权”一词,公民隐私主要是通过间接、分散的立法方式来保护的。比如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相似文献   

6.
赵杨杨 《魅力中国》2014,(20):316-316
隐私权是宪法赋予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然而随着当今社会信息交流的深层化和频繁化,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也日显尖锐。这种冲突在明星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表现上尤为突出,从文章到黄海波,网络上先后出现了多起明星隐私泄露事件,再一次将公众人物隐私权问题带进人们的视野。如何正确引导、运用传播的力量。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保护明星的隐私,也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霞 《特区经济》2013,(9):179-180
一般而言,权利的自由行使建立在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但公众人物的个人信息往往涉及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理兴趣,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限制恰恰是对社会知情权的宽容与延伸。协调公众人物隐私权与大众知情权的冲突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原则、保护公众人物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原则、满足公众合理兴趣原则,并在具体的个案中权衡利弊,从而实现两者在个案中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隐私权已经或者正在成为一种国际社会和各国广泛承认与保护的公民基本权利".隐私权保护问题更加突出,有效保护隐私权已经成为关系个体生存质量的重要社会任务,用法律手段直接保护公民隐私权就成为理论界和实践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艳军  李国际 《特区经济》2008,228(1):239-241
隐私权中的隐私主要是一种私人信息。私人信息是一种无形财产。隐私权的权能之一便是对私人信息的控制和利用。本文对隐私权进行法经济学分析的前提、动因进行探讨。运用法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对隐私权的保护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以期完善我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0.
网络中个人信息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个人信息隐私权是公民对个人信息的了解、拥有、公开的控制权以及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利。文章从分析个人信息隐私权概念入手,论述了个人信息隐私权的保护内容和方式、途径,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法律制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公民的隐私权一般情况下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公众人物一方面作为自然人,其隐私权应受到法律的保护,但另一方面,公众人物的某些个人生活已成为政治生活或者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的那些可能影响到政治和公共利益的私人信息理应为公众所知悉.因此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不能无条件地对抗社会公众的知情权,需要通过完善立法等方式合理解决公众人物隐私权和社会公众知情权的冲突.  相似文献   

12.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趋势,同时也是民主与法治的重要内容。我国学者从基于政府信息公开的定义出发,分析了造成政府信息公开中个人隐私权受到威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了解决这一问题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继而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和措施,同时也阐述了我国在这一领域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总结了国内外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成果,以期可找出政府信息公开与公民隐私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推动该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黄晓丽 《魅力中国》2011,(8):125-125
随着人肉搜索事件的频繁多发,网络“人肉搜索”逐渐演化成网络暴力,公民个人信息遭到泄露,其中名誉权、隐私权日益成为保护的重点,徐州立法“毁灭性”禁止人肉搜索,且侵权责任法公布确立隐私权的独立地位,刑法修正案七也增加新罪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对人肉搜索禁止或放开,是否对其进行刑法规制引发学者的讨论。本文通过对人肉搜索的基本介绍,引出对其是否入刑的争论,之后笔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试图构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由于电子商务所具有的特殊性,侵犯他人网络隐私权的行为类型复杂、隐蔽性强、监管难度大,这就给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信息时代对公民网络隐私的法律保护,不仅需要在现有的民法体系中寻求突破,也需要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不仅要对传统的侵犯隐私权的行为予以法律禁止,还要对网络条件下产生的新型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加以制约.为此,本文从网络隐私权的涵义入手,根据我国隐私权的保护现状,并参照国外有关网络隐私权的立法,对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提出一点自己不成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赵明漫 《魅力中国》2011,(1):167-168
民主政治发展的同时带来了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在我国,即使是隐私权这样的舶来品也逐渐被普通公民所接纳和重视。在对隐私权构成侵害的各种形式中,新闻媒体侵权最为典型也最能引起人们关注。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媒体产业的繁荣更加使新闻自由和公民隐私权的冲突日渐明显。面对这样的冲突,焦点就在于如何界定权利的界限,如何使隐私权和新闻自由在我国均能够得到充分的宪法保护。  相似文献   

16.
由于我国缺乏专门的法律和良好的行业自律机制等原因,公民网络隐私权受到侵害的情况屡屡发生。鉴于公民个体在网络世界中的弱势地位,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的立法和行业管理经验,出台专门的法律,限制相关技术滥用,强化责任主体的保障义务,加强行业自律,加强政府在保护公民网络隐私权方面所应承担的责任。教育网民加强安全保密意识,提高网络道德修养也是保护公民网络隐私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先解读政府信息公开,从共性到个性分析了档案利用和开放工作受到的影响,并浅析档案工作的改革面临两大方面的挑战,分别是公民利用档案的权利受限颇多和档案保管机构过度行使控制权.与之并存的是三个方面的机遇:他国档案立法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信息技术革命促使档案公开电子化以及国家档案馆承担工作具有先天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个人信息的开示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于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也会造成对公民隐私权的侵害.构建一个合理的个人信息刑法保护体系,需要从完善立法、规范公权等方面加以努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网络隐私权的侵权现状出发,提出了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对策。要通过立法加以保护,通过行业自律加以保护,也要提高网络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型反腐模式,为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与监督权提供了平台,是政府反腐的重要补充。缺乏制度规范的网络反腐,侵犯公民名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存在与政府反腐脱节、影响反腐成效等问题。加强网络反腐的法治化进程,用制度保证公民网络监督权的实现,应明确立法主体,明确网民权利和义务,建立举报人保护、个人信息保护和被举报人保护法律制度,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网络反腐处理及反馈机制,保护举报人和被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