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8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普遍追求货币政策的透明化,这一制度选择已成为央行实践的重要现象,考察货币政策透明化的宏观经济效应则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焦点。为对中国货币政策透明化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在传统VAR模型的基础上构建PTVP-SV-FAVAR模型:首先,设定概率时变的斜率系数以刻画转轨经济体中经济结构和经济主体行为的时变性;其次,引入随机波动率以捕捉经济结构冲击波动的时变性;最后,通过扩展因子的方法以最大程度地包含经济系统的完整信息。实证结果发现:(1)中国货币政策透明化在1998-2006年期间降低了通货膨胀水平,而在2007-2011年期间提高了通货膨胀水平;(2)货币政策透明化增强了通货膨胀持续性;(3)货币政策透明化在短期内降低产出增长,长期则是提高产出增长;(4)货币政策透明化有利于产出增长的稳定,但加剧了通货膨胀的波动,对通货膨胀波动的恶化效应在宏观经济不确定增强时期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在大部分国家都实行通货膨胀单一目标制的情况下,我国仍坚持多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后通货膨胀的记录得到改善,我国多目标的货币目标依然冲突不断。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再次选择了首要保持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结果造成了我国2011年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但由于我国正处于改革期,通货膨胀目标制并不适合我国的情况,央行要采取其他措施来锚定公众通货膨胀预期。  相似文献   

3.
万莹 《致富时代》2010,(9):18-19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的一种新型的货币政策理论框架,它在减低通货膨胀水平、稳定通货膨胀预期和经济增长、增强中央银行透明度和责任度,提高货币政策和中央银行的可信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我国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满足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相关条件。但可通过对货币框架政策的调整,来逐步向通货膨胀目标制靠拢。  相似文献   

4.
陈宇 《商》2013,(17):373-373,371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政策导向从4万亿救市转为紧缩以及之后的稳健,伴随着货币政策的实行,价格水平和经济增长水平也随之波动。本文通过选用2009年至2013年4月的月度数据,对通货膨胀水平、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综合运用计量分析方法来分析三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关系。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导致物价水平上涨的重要因素,货币当局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调整货币发行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货膨胀,但是在降低物价水平的同时也会对经济增长速度造成负面的影响;GDP与CPI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引导的关系,伴随经济的增长会不可避免的出现物价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5.
一、几个货币政策理论问题的新解说 1.货币政策的目标:还要再争论吗? 可以说,有关货币政策的一切理论架构,都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初,从西方货币理论中引进,并加以中国化的。在西方货币理论中,货币政策的目标有四个方面,即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在改革初期,由于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的规模有限,低工资低就业又是中国经济的一贯特点,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便被很自然地确定为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其后不久,理论上关于纸币流通条件下是否必然产生通货膨胀的争论,和实际经济生活中通货膨胀的显性化,使许多的经济学者坚称稳定货币才应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唯一选择。他们认为,经济增长是政府的政策目标,而不是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由于经济增长目标与物价稳定目标是矛盾的,中央银行在实际操作中必然会左右摇摆,而且特别容易屈从于政府的意志,牺牲物价稳定而追求经济增长。两种目标方案的争论,几乎已有十年,至今无法取得一致。而且,在宏观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时,它们总是抨击旧的宏观政策的有力武器。笔者以为,现在的问题,不应是讨论这两种观点的谁是谁非,而应对这种无休止的理论争端本身进行研究。十年来的目标之争,实际上陷入了一种理论误区,因为持对立观点的双方都没有把理论本身摆  相似文献   

6.
<正>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中央银行直接以通货膨胀为目标并对外公布该目标的货币政策制度。既有的研究表明,中国现行的货币政策以及货币供应量目标对于保持价格稳定来说效果并不理想。中国当前货币政策遇到的问题与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之前所遇到的情  相似文献   

7.
如何估计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按照绝大多数同志的判断,我国现在通货膨胀相当厉害。理由有三条:(1)货币供给量连年大幅度增长;(2)物价上升很快,而且波动幅度很大;(3)货币供给量增长率超过了经济增长率。依我之见,根据这三条,我们无法判断是否发生了通货膨胀,更得不出通货已经膨胀到相当严重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货币政策承担着双重责任,即要保持经济的稳步增长,又要确保货币币值的相对稳定,往往陷入两难困境中,本文在探讨了利率完全市场化同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后,从金融窖藏、减低通货膨胀、银行金融改革等多方面,提出了以利率完全市场化,化解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困境的具体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景学成 《财贸经济》1994,(11):13-15
现在的金融形势实际上是:(1)年初确定的货币政策、方针得到有力贯彻,已见成效;(2)有利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控制和经济增长因素在增加;(3)出现一些秩序性问题也不必大惊小怪:(4)今年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都将稳定在较高水平上。只要保持冷静,将货币政策措施增加一点弹性,同时有针对性的增加力度,即可在保持货币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之间,在控制通货膨胀和促进充分就业之间,在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之间达到在当前体制下的较好的结合点:对于金融活动中出现的秩序性问题,有赖于深化改革,从根本解决,包括利率放开,改革和金融机构调整。不急于出台治标措施(例如再提高或降低一点利率)。 1.当前中央银行货币信贷政策在一季度严格控制的基础上,经微调已由偏紧走向重点突出,松紧适度。年初以来,我们一直强调管紧管严固定资产贷款,对流动资金贷款区别对待的方针,要求保农副产品收购,保重点建设,保外贸出口,已见成效。前3个月收回部分央行对国家银行再贷款后,积极用于支持上述“三保”方面。4月份以来,我们已经在前三个月紧缩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了信贷政策。对国有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提出,即便是亏损企业,只要是其某些产品仍有销路、有效益,就可以贷款;亏损企业只要近期能扭亏为盈,落实了扭亏增盈措施,银行可酌情贷款;  相似文献   

10.
中国货币供应量和经济目标相关程度高,具有较好的可测性、可控性;在中国实行有规则、透明度高、连贯性强的单一货币规则是可行的;严格执行货币供给量与相关经济目标挂钩的数量型货币政策,有助于确保物价稳定和经济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11.
2010年,中国广义货币M2增长19%,新增人民币贷款7.92万亿元,CPI增长3.5%,都突破了年初确定的政策目标。中央银行综合运用政策工具,在引导商业银行均衡放贷、加大金融对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努力。突出问题主要是:超发货币、资产泡沫、通货膨胀指标、信贷规模控制与银行盈利冲动之间矛盾、中小企业融资等。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建议实行稳健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合理投放;严格控制通货膨胀;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力度;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遏制国际投机资本冲击。  相似文献   

12.
郑中华 《北方经贸》2004,(11):93-95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 ,建设规模过大 ;货币发行量和贷款规模增长过快 ;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等问题。本文从货币政策角度出发 ,认为应该确定以物价稳定和经济发展为货币政策目标 ,将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以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为辅 ,以利率和窗口指导为主来控制我国的货币供应量 ,优化贷款结构 ,实现扩大内需政策的结构性调整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周丰滨  成磊 《北方经贸》2001,(3):121-122
现代货币主义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的“现代货币数量论”,重新强调货币政策的首要作用。现代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论”。其现点是,物价变动和经济活动最根本地是由于货币供应变动而引起的,经济和物价水平的最好稳定办法就是按照不变的适度把货币放到经济体系中。并主张通货膨胀、经济萧条和经济增长都可以而且应当唯一地通过货币供应的管理来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4.
自我国实行开放的经济政策以来,通货膨胀问题也伴随着经济增长而周期性地出现。货币政策作为解决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我国经济中的认识和运用逐步得到发展。本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通货膨胀及货币政策的应对措施做了较为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15.
选取1997-2016年间的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对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转型的经济增长、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三者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仍然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正向促进作用,通货膨胀率的波动或物价水平波动源自于实体经济的需求和供给,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但贡献度不大,经济增长主要受制于实体经济的影响。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需要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只有产业的不断升级与技术的不断创新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实现物价稳定是世界各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名义锚有助于货币当局建立货币政策信誉,增强其控制通货膨胀的能力。汇率目标制、货币供应量目标制和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三种主要的名义锚。名义锚的演变历程表明,名义锚的选择问题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体系。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名义锚的选择更加关键和复杂。选择哪种名义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国家的社会经济金融状况和背景。  相似文献   

17.
《光彩》2000,(7)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日前说,面对国际国内的形势发展,中国将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目标,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吴晓灵在日前召开的中国金融业改革国际高级研讨会上说,中国货币政策改革的主要方向是:进一步完善以间接调控为主的货币政策工具体系,更多发挥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及利率调节的作用,保证货币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正确处理化解金融风险与保持货币稳定、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适时调整货币政策的力度,提高货币政策的预见性;探索建立以中央银行…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确立我国的货币政策,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防止通货膨胀尤为重要货币政策基本任务就是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具体说,应包括: (1)货币流通量的增长和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货币量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过多了,势必搞乱经济,过少了,势必阻滞经济,都不利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2)货币流通量的增长不能波动太大。在微观经济方面要求“活”,  相似文献   

19.
易宪容 《光彩》2008,(1):25-25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转为"从紧的货币政策",去掉"适度"两字,这也就意味着2008年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将发生根本性转向。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通过中央银行,调节全国的货币供给量或利率水平,以达到维持经济稳定与促进经济发展之目的。更具体地说,在短期内,当一国经济出现衰退时,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央行采取扩张的或从松的货币政策,以便刺激总需求,达到提高就业、增加产出的目的;在经济出现通货膨胀之时,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央行采取紧缩的或从紧的货币政策,以便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避免通货膨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全党全国前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来,在实行什么样的货币政策方面,经济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多数人主张继续稳定货币,少数人主张实行慢性通货膨胀。这是一个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现“四化”的重大问题,应该花些力气,讨论清楚。我赞成第一种意见,反对第二种意见。下面就谈谈我的看法。 (一) 我国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一个币值和物价稳定的商品货币市场。如果实行慢性通货膨胀,让币值逐渐贬值,物价上涨,就会有种种不利: 一、不利于安定团结。要实现“四化”,必须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有一个基本稳定的货币市场。否则,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职工的实际收入就会普遍下降。即使调高了工资,因货币贬值的损失按职工的收入和持有的货币数量分担,也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