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比较关注东盟的纺织服装业,主要是由于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于是想了解一下我国广大服装企业是不是能够从东盟市场分得一杯羹。按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中国和东盟6个老成员国(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相似文献   

2.
《供电企业管理》2004,(3):41-42
一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从2004年起,每年11月3日至7日都将在首府南宁举行。中国——东盟博览会简称南博会,是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为宗旨。进行货物贸易、投资洽谈、服务贸易及其他合作、专题研讨、文化交流。具有综合性、国际性、互利性、导向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双方超过90%的产品(约有7000种)贸易关税将降为零。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这个世界上拥有消费者最多和覆盖面积最大的自贸区.让很多人产生掘金冲动.可是这桶金好挖吗?东盟,能否成为投资的新地标?  相似文献   

4.
海外动态     
FTA动态中巴签署自由贸易协定11月24日伊斯兰堡消息,中国与巴基斯坦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这是继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和中国-智利自贸协定之后中国对外签署的第三个自贸协定。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启动10个自贸区谈判,涉及27个国家和地区。协定表示,中巴两国将分两个阶段对全部货物产品实施降税。第一阶段在协定生效后5年内,双方对占各自税目总数85%的产品按照不同的降税幅度实施降税,其中,36%的产品关税将在3年内降至零。中方降税产品主要包括畜产品、水产品、蔬菜、矿产品、纺织品…  相似文献   

5.
自2005年7月20日起,中国和东盟对原产于中国和东盟的约7000个税目产品相互给予优惠关税待遇,以自由贸易区的税率实现彼此货物通关。这意味着未来5至10年,中国的产品和服务可在零关税、免配额以及其他市场准入条件进一步改善的情况下,顺畅地进入东盟市场。目前,广东不少出口强势产品,比如农产品、纺织服装、鞋类、玩具、照明装置、机电产品等都被列入东盟此次降税清单之列,相关玩具  相似文献   

6.
中美双方经过七轮纺织品磋商,于2005年11月8日上午在英国伦敦签署了中美两国《关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可以暂时称之为“双赢”按照该文件,中美两国在协议期内对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棉制裤子等21类产品实施数量管理,其中包括。11个类别服装产品和10个类别纺织品,其中16个类别为2005年一体化产品,5个类别为2002年以前一体化产品。按双方约定,该协议将于2006年1月1日正式生效,于2008年12月31日终止。协议涉及的中国对美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2006年的增长率为10-15%,基数基本上是2005年美国从中国的实际进口量。而2007年和2008年的出口…  相似文献   

7.
2010年1月1日,历时10年建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在该自由贸易区内,人口高达19亿,GDP之和接近6万亿美元,年贸易总额高达4.5万亿美元,也将成为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作为中国对外参与组建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为“中国制造”在亚洲市场上进一步发展做出积极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加入WTO第18次工作组会议达成的协议,我国从2002年1月1日起执行货物贸易的相关承诺。在货物贸易领域,汽车产品的主要关税谈判结果如下: 1、轿车从2002年1月1日3升轿车关税将下降至50.70%,3升以下轿车将下降至43.85%;至2006年7月1日起降至25%。 2、客车各类客车最终税率与轿车基本相同,降税方式将从2002年1月1日起逐年递减,至2005年1月1日降至25%。  相似文献   

9.
刘涛 《董事会》2010,(3):20-20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标志着一个涵盖了18亿人口、接近6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额的巨大市场将步入零关税时代。这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要求,7月20日起,各地检验检疫部门已开始全面签发专门用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原产地证书。记者日前从广东检验检疫局了解到,7月20日至今,该局所属分支局对东盟成员国的签证量、签证金额和签证产品均和以前相同,表明许多对东盟出口企业未能主动利用中国东盟之间的降税优惠,扩大产品出口。此次中国与东盟大规模削减关税,意味着未来5—10年,中国的产品和服务可在零关税、免配额以及其他市场准入条件进一步改善的情况下,顺畅地进入东盟市场。目前,广东  相似文献   

11.
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于200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对越南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中国和越南2日发表《中越联合声明》。声明表示,双方同意启动跨界油气构造勘采合作,同意尽早开始湾口外海域的划界谈判并商谈该海域的共同开发问题。双方同意继续加强在联合国、中国与东盟、东盟—中日韩、亚洲合作对话、东盟地区论坛、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发等多边框架下的合作与配合。声明高度评价了中国、越南和菲律宾三国石油公司2005年3月签署的《南中国海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认为协议的签署是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达成了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意向。在自由贸易区的计划下,双方共有6000项产品的关税有待废除,而第一批600项废除关税的产品于今年启动。  相似文献   

13.
日前,信息产业部根据《清洁生产促进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有关规定,制订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并将于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4.
《汽车与社会》2011,(13):51-51
2011年4月28日,美国全速达控股集团与《旅游与交通》杂志月刊双方签定协议,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美国全速达控股集团总裁张大仁表示:全速达将《旅游与交通》杂志月刊做为其在中国开展房车、露营地、相关配件产品的首要平面媒体宣传出口,并且将美国全速达控股集团在世界及中国的房车、  相似文献   

15.
《玩具世界》2008,(5):65-65
4月初,中国同新西兰在北京签署了“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协定”。根据Ⅸ协定》,新方承诺将在2016年1月1日前取消全部自华进口产品关税,其中63.6%的产品从《协定》生效时起即实现零关税:中方承诺将在2019年1月1日前取消97.2%自新进口产品关税,其中24.3%的产品从《协定》生效时起即实现零关税。《协定》实施后,关税税率将在协定税率的基础上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6.
新闻     
中美达成纺织品贸易协议本刊讯2005年11月8日,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和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在伦敦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至此,中美双方经过七轮磋商最终就纺织品问题达成协议。《备忘录》的签署将为双方企业创造稳定和可预见的贸易环境。中美纺织品协议主要内容列表谈判双方积极评价中美签署《备忘录》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协议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但协议内容远低于中方预期,因为在全球范围内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捷化的今天,国际贸易的数额管理不符合世界潮流。中国签署此项协议是因…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成为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仅次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一个由11个国家组成、接近6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额的区域,开始步入零关税时代。自此,中国13亿人口与东盟地区的6亿人口被联系在同一个市场中。  相似文献   

18.
东盟官员称,中国及东盟10国将从2005年7月开始的5年内逐步取消大多商品的关税,仅有500个贸易项目仍保留关税。高关税商品中被列为“高度敏感”的商品包括大米、汽车以及部分化工产品,而泰国将特定玩具也列入了“高度敏感”商品行列。没有列入“敏感”和“高度敏感”的商品属于“常规”范畴。东盟和中国将于2005年7月1日开始大幅削减其关  相似文献   

19.
政策法规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2000年11月8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左己签署第九号部令,发布《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试行办法》共6章26条,主要内容有: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依法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工资协议,适用本办法。二、本办法所称工资集体协商,是指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三、依法订立的工资协议对企业和职工双方具有同等约束力。双方必须全面履行工资协议规定的义务,任何一…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日前,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2005年13号公告,进一步规范溶剂型木器涂料强制性认证证书和标志管理。装饰装修产品强制性认证已于2004年5月1日正式实施。从2005年8月1日起,列入目录内的装饰装修产品,未获得强制性认证证书和未加施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针对化工产品的特点,为进一步规范溶剂型木器涂料强制性认证证书和标志的管理,国家认监委对《装饰装修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溶剂型木器涂料产品》(CNCA-12C-049□2004)中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的使用规定进行了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