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已经经历了20年的风风雨雨。从1978年的企业基金制,到1981年的留利制;从1983年到1984年的二步利改税、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厂长负责制:从1987年至1991年在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两权分离,全面推广企业“承包制”,到1992年上半年的“砸三铁”。从1992年7月1日以后,企业改革的重心,是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2.
从1978年国有企业实施改革到现在,国有企业从产权关系、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到运行机制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企业制度角度看也经历了从非法人到法人,从工厂制到企业制,从企业制到公司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当前,正确认识作为宏观经济改革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现行企业所得税制度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阻滞,探索与国有企业改革相配套的新型企业所得税制对于加快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并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企业所得税制存在的问题   经过 1994年以来的税制改革,我国的企业所得税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对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缺陷和不足。   1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收入归属矛盾很多。政府与企业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关系是企业所得税制中的两个重要内容。以往企业所得税制改革的实践可…  相似文献   

4.
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十一五”期间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从现在开始到2008年,全省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任务是: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建立起确保企业和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困难企业职工基本得到妥善安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建立向国有大中型企业派出稽察特派员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现“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脱困”的目标而采取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外部监管的有效方式。一、建立稽察特派员制度,有利于实现政企分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政企分开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全国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政、企职责,从机构设置到制度建立,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做了正确定位。政府投入企业的资本享有所有者权益;向企业派出稽察特派员,监督企业资产运营和盈亏情况;负责企业主要领导人的考核。任免。企业依…  相似文献   

6.
自八十年代初至今,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第二阶段以承包制为主实行两权分离的改革;第三阶段是目前进行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应该说,至目前为止,国有企业改革收到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非国有经济发展迅速,而国有企业迄今为止债务越来越重,亏损面仍然很大,国有企业仍深深陷入困境之中,笔者认为:国有企业体制上的弊端在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国有资产宏观管理体制缺陷,改革的思路:完善国有资产宏观管理体制,使国企微观管理体制健全和完善,建立企业的自我激励…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既是个实践问题,又是个理论问题。现将《活劳动股份化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优化选择》一文发表,供大家研究、借鉴。一、现代企业制度与西方公司制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起步阶段,中心任务是放权让利,强化刺激,时间在1978年底至1984年9月,第二阶段是改革发展阶段,主要是实施了两步利改税,进而全面推行经营承包制。时间在1984年10月至1991年底。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正进行第三阶段的改革,称为企业改革的创新阶段,基本思路是从政策调整进展到制度创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  相似文献   

8.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党的十五大及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规定:到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国有企业改革的这一正确方向,从实际出发,针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积极探索,务求实效,拿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回顾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无论是改革初期的企业基金制、留利制,还是1983年开始实行的第二步利改税、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厂长(经理)负责制,以及后来全面推行的企业“承包制”等都是以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出发点而制定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无疑为当时的社会经济和国有企业改革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暴露了一些弊端,比如,厂长(经理)权力过大,企业内部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而外部也没有建立起规范其行为的可操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在承包过程中,出现承包经营人为完成承包目标而不惜以国有…  相似文献   

10.
从1992年开始迄今为止,国有企业改革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特别在21世纪之初,国有企业的改革更是激起了千层浪。2006中国经济高峰会上,周小川提出,股份制改革是中国企业改革的主流方向。公司治理改革是股分制改革的核心。公司治理的研究这些年也是如火如荼,面对世界上流行的两大治理模式.英美的市场主导的治理模式,日德的银行主导的治理模式。应该选择何种治理模式。本文就我国的现状,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讨论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作出决定,反映出国有企业的改革已列入我党当前的中心工作。审计工作尤其是企业审计工作将如何进一步深化,怎样围绕国有企业改革脱困,发挥应有的审计监督作用,本文就此从三个方面谈些认识和看法:一、认识深化企业改革的必要性,统一企业审计工作的思想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4年后,国有企业改革在承包经营、减税让利、简政放权一系列改革措施下,发生了较大变化,国有企业能够相对独立经营、拥有了较多的经营自主权;并逐步调整了利益分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企业与职工的积极性。但…  相似文献   

12.
中央提出用三年左右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企业摆脱困境,1999年是关键的一年,任务十分紧迫。从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工业企业存在的困难来看,体现在财政财务方面的问题较多,集中表现在:企业重复建设问题突出,企业债务、社会负担沉重;技术设备落后;财政监督乏力,企业内部财务约束松弛等等,这些成为国有企业发展的障碍,也成为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难题,已成为经济理论界潜心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数十年来一直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面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却陷入了困境,愈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保障从规模到内容就愈是“小而全”,改革的难度就愈大;愈是国有老企业,承担的企业保障负担就愈沉重,陷入的困境亦愈深。  相似文献   

14.
1995年,宜城市在抓好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坚持速度、效益、后劲相统一,改革、改组、改造相结合,外延与内涵并重,发展与提高并举,立足改革,着眼发展,重抓管理,从过去单纯跳跃式、超常规的高速度,转移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从过去抓大不放小、抓新不丢老的传统工作方法,转移到抓大放小、扶持优势企业扩张,把国有工业企业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上来。国有经济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为了切实搞好国有企业,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探索,主要作法和体会是:第一,坚持政企分开,使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5.
国有大企业的改革将是下一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 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经过20年的不懈推进和探索,已经实现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到目前,以多种形式放开搞活为方针的国有中小企业改革的改制面已接近90%,在大多数省市这项改革已进入尾声,通过国有企业关闭破产工作化解历史遗留的结构性矛盾已完成工作量的三分之二左右,一大批国有困难企业通过这种方式基本平稳地退出了市场;以往进展迟缓的中央企业分离社会职能工作近期有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6.
国企改革备忘:1958-1978年期间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向是“下放”,即把中央企业层层下放,归地方政府管理,在1958年和1970年有过两次规模较大的“企业下放”。1978年起首先在重庆始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继而到1980年,这项试点扩大到全国的大部分国有企业。具体做法是:简化计划指标,扩大自主权,实行利润留成制度,建立三项基金,用物质刺激约束企业的自主决策。80年代初期在强调企业经营责任制的同时,对首都钢铁公司等少数大型企业进行了承名制试点,1987年决定全面企业承包,使实行“包死基数,保证上激,多收自留,欠收自补”原则的承包制成为当时国有企业改革的主导形式。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国有企业中建立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接着,《公司法》颂布,于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公司化改革进入实质阶段。  相似文献   

17.
1.信用与权力。信用体现着商品经济运行的责任关系,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有不同的体现方式。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计划经济的惯性不能不直接影响到市场经济。农村的联产承包制改革获得得极大的成功后,责任制开始推向城市的国有企业,于是政府就以承包制、租赁制等形式,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而政府的职能仍然未有改变。即使到九十年代也是比较单一地要求国有企业转换机制,忽略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就是在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时,仍然是没有解决好政企分开的问题。这样,在产权关系上就不明晰,企业经营者的责任问题就不可能真正…  相似文献   

18.
战略性退出意味着要卖掉一部分国有企业;要解决国企历史负担问题,要用清盘的办法,实质也是卖;落实企业所有制改革,也是一个把企业股权卖给管理者和职工的问题。部分经济学家和企业经营者最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已到了关键时刻,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们提出了对于国企改革的建议。一、重新对“国有经济”定位,加快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重组专家们认为,从全世界的情况看,国有企业一般都比非国有企业的效率低,特别是在一段竞争性行业,国有企业不占优势。虽然我国国情不同,但国有经济战线过长、效率不高也…  相似文献   

19.
中央提出用三年左右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企业摆脱困境,1999年是关键的一年,任务十分紧迫。从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工业存在的困难来看,体现在财政财务方面的问题较多,集中表现在:企业债务加重;社会负担沉重;技术设备落后;财政监督乏力;企业内部财务约束松驰。这已成为国有企业发展的障碍。财政做为政府的宏观经济职能部门,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并支持和帮助国企尽快走出困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日前在两会期间说,这十年,国有企业发展得不错。这得益于两点,一是中国经济处于扩张期,与此同时国有企业改革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他用数字说话:中国的国有资产从2002年的3_3万亿人民币,增加到2012年的22.5万亿;净利润从1622亿,增加到9247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