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讯     
正2015年全国农用地面积96.82亿亩截至2015年底,全国31个省、区、市农用地面积96.82亿亩,建设用地面积5.79亿亩,未利用地39.57亿亩。与2014年底相比,全国农用地面积净减少了426.3万亩。其中耕地减少了89.2万亩、建设用地净增加了713.5万亩、未利用地净减少了287.2万亩。  相似文献   

2.
数说     
正农业部:耕地流转面积超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3据农业部消息,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4.6亿亩,超过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3,在一些东部沿海地区,流转比例已经超过1/2。目前,全国经营耕地面积在5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农户超过350万户,经营耕地面积超过3.5亿多亩。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已经超过270万家。  相似文献   

3.
爱护土壤     
我国国土总面积144亿亩,其中可利用土地104亿亩.在可利用土地中,耕地15亿亩,草原30亿亩,水面26亿亩,森林18亿亩,还有不少荒山荒地.我国耕地面积占全世界耕地总面积的十五分之一,而人口却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因此,我国的土地相对地更加珍贵.但是,目前在生产活动中却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致使水土流失严重.难怪有的国际友人说:"黄河流走了中国的血液".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由解放初的116万平方公里扩大到150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失土壤50多亿吨.水土流失使建国来兴修的水利工程淤积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国已调整划定基本农田面积16.22亿亩,预计到今年底,保护率将达到84%左右,可基本完成《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据了解,全国近2/3的省份建立了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基本得到控制。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省份逐年增加,从1998年的17个增加倒2000年的29个。"九五"期间,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途径,全国累计补充耕地2985万亩。今后5年我国耕地保护工作的主要目标是:耕地保有量2005年不少于19.2亿亩;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16.28亿亩;新增建设用耕地总规模不超过1050万亩;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补充耕地不少于  相似文献   

5.
荒漠化治理中的主要矛盾及其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荒漠化治理的现状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影响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这种土地退化的过程 ,是植被退化、土地的沙质化、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的过程 ,也是土地的水蚀、风蚀的过程。建国以来 ,荒漠化的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三北防护林建设 ,防沙治沙工程的实施 ,已造林 3亿多亩 ,种草和改良草场 1 4 0 0多万亩 ,封沙育林育草 3 70 0多万亩 ,受防护林保护的农田面积增加到 3 2亿多亩 ,受保护的牧场 1 3 4亿多亩 ,控制水土流失面积 1 5亿亩。实践证明 ,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 ,荒…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2004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我国耕地减少量为1422.0万亩,全国耕地面积由2003年10月底的18.51亿亩降为2004年10月底的18.37亿亩,人均耕地由1.43亩降为1.41亩。从当年耕地变化的情况来看,生态退耕仍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因素。2004年度全国生态退耕1099.3万亩,建设占用耕地217.6万亩,灾毁耕地94.9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307.0万亩,以上四项共减少耕地1718.8万亩。据了解,全国耕地面积由1996年10月底的19.51亿亩,减少为2004年10月底的18.37亿亩,耕地净减少1.14亿亩,同期生态退耕9708万亩,占耕地净减少的85%。2004年度…  相似文献   

7.
数字     
截至5月3日,全国共投入2223万台农机具进行机耕地、机播作业,已完成机耕地4.83亿亩,占计划面积的75%;已完成机播2.73亿亩.占计划面积的50%。其中:机插水稻1241万亩,机播春小麦2064万亩,机播玉米1.62亿亩  相似文献   

8.
小资料     
我国人均耕 1.59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人均耕地后备资源仅 0.1亩甚至还不到。 1997年到 2000年 4年间,各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平均每年达 250万亩;按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今后 10年,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平均每年只有 190万亩左右,供求矛盾将更加突出。 我国现有沙化土地面积 168.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 17.6%,而且目前沙化土地面积仍以每年 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张,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540亿元,土地荒漠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小资料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生产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条件已经成熟。按照目前我国大豆平均单产120公斤计算,相当于每年利用412亿亩的国外耕地等农业资源;再加上植物油、棉花、食糖、大麦、橡胶、剑麻等植物类农产品进口,相当于每年至少利用9亿亩的国外耕地和水资源,相当于我国总播种面积的1/3。而日本海外农田面积3倍于国内,韩国在海外经营的农田面积近200万公顷,超过其国内农田面积。农业“走出去”应注意:一、把豆、棉、糖、胶等我国短缺的农产品作为农业“走出去”的重点。二、选好目标国家,采取“打包”方式签订政府问协议。三、创新投资方式。  相似文献   

10.
建三江垦区具有四个优势。 (一)自然资源优势。①耕地多。现有耕地501万亩,还有可垦荒地792万亩,是农业生产资源。②水源多。有水面60万亩,其中,可养鱼水面30万亩,水域宽广,水质肥沃。地下水丰富,净贮量6,263亿吨,一般埋深3—16米,提取方便,是良好的灌溉、养鱼和工业用水。③草原多。草场资源有607万亩,可利用423万亩,总产草量37.3亿斤,可载畜106万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玉米中长期供求分析(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2005、2010年玉米供求平衡预测(一)玉米供给趋势分析。一般而言,影响玉米供给的移动因素主要有资源环境、农业技术进步、物资投入、制度创新、市场和价格约束。首先从资源环境看。首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显示,截至1996年10月31日,我国实有耕地19.51亿亩,人均耕地1.59亩,比统计公布的耕地多6亿亩,统计面积仅为实际面积的72%;在耕地面积中有9亿亩是中低产田,根据经验,改造一亩中低产田平均增加粮食生产能力125公斤,改造中低产田的粮食增产潜力在1亿吨以上;目前,全国还有37亿亩可利用草原、7亿亩草山草坡、2亿亩宜农荒地、0.5亿…  相似文献   

12.
全国耕地净减少542万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土资源部最近公布了2005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05年度全国耕地净减少542.4万亩。目前,全国耕地面积18.31亿亩,人均耕地1.4亩,仅为世界人均耕地的40%。全国耕地后备资源总量为1.13亿亩,其中可开垦1.071亿亩,可复垦0.06亿亩。减少的耕地面积中,建设占用318.2万亩,灾毁耕地80.2万亩,生态退耕585.5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8.5万亩。同期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460万亩。全国耕地净减少542万亩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农业自然资源丰富,省内有松嫩和三江两大平原,面积辽阔、地势平坦、耕地集中、土壤肥沃。全省现有耕地1.27亿亩,占全国耕地的8.2%,每个农业人口占有耕地6.3亩。森林资源丰富,森林复被率达38.5%,可利用森林蓄积量居全国第一位。草原、荒山草坡7,600万亩,水面3,080万亩,还有可开发荒原约6,000万亩,是我国应重点建设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建国以来,黑龙江省对国家贡献巨大。每年向国家交售的粮食,最多时超过100亿斤(1959、1967、1975年),最少也是41亿斤(1962年);粮豆净调出量,最多年份(1968年)达52.8亿斤,一般在一、二十亿斤左右。1978年粮食总产量295.5亿斤,交售商品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比较缺少的国家。目前全国人均耕地不足1.4亩,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0%。据统计,1957年至1985年的28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净减少2.24亿亩,平均每年净减少耕地800万亩,而同期全国人口增加4亿多,人均耕地由1949年的2.7亩减少到1985年的1.38亩。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改革步伐加快。通过承包取得土地经营权的农民,越来越多地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据农业部统计,到2013年,全国承包耕地流转的面积达到了3.4亿亩,流转比例为26%,比2008年底提高17.1个百分点。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超过287万户,家庭农场超过87万个。  相似文献   

16.
黄淮海平原包括冀鲁豫苏皖五省和京津二市的平原地区。土地广阔(面积30多万平方公里,耕地2.5亿亩),人口众多(总人口1.6亿左右,农业人口1.4亿左右),是我国最大的平原,约占全国平原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  相似文献   

17.
一、黄淮海地区在我国农业中的地位 黄淮海地区(包括黄淮海平原与山东丘陵)已今非昔比。前几年,学术界还有争论。有人曾认为,该地旱涝盐碱重、肥力衰退、水资源缺、生态失调,因而提出:“以治理为主”、“以休养生息为主”、“开发潜力不大”、“不可能成为粮食基地”等看法。但曾几何时,事实的发展却展示了另外一幅景象。 生产生态条件已有较大改变:载止1981年,国家对该地区水利投资达250亿元。1957年京津冀鲁豫只有水浇地水田6759万亩,到1980年已有18441万亩,占耕地56%,是我国灌溉事业发展最快地区。易涝面积1.4亿亩中已初步治理1亿亩;盐碱地面积减少,降至占耕地面积1/10以下,土地生产力在不断提高;造林固沙也颇见成效。  相似文献   

18.
河西地区位于甘肃省西部,包括武威、张掖、酒泉3个地区和金昌、嘉峪关2个市的15个农业县、4个牧业县、17个国营农牧场。总土地面积27.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61.58%,其中耕地1028万亩,高山与荒漠草原共1.09亿亩,林地879万亩,荒地2019万亩,荒山、沙漠、戈壁2.69亿亩。  相似文献   

19.
数字聚焦     
截至2012年6月底.流入到工商企业的承包耕地面积达2500万亩.比2009年底增长84.6%。2006年的第二次农业普查显示.平均每户农户经营耕地9.1亩.每个农民经营耕地仅5.2亩。截至2012年12月底,经营面积在10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全国已超过270多万户。我国农民工数量已经达到2.63亿.外出就业的达到1.63亿。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共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土地总面积56.7万平方公里,约合8.5亿亩,其中耕地仅9,905.6万亩,占11.6%;有林地1亿1千多万亩,占13%,宜林地1亿7千多万亩,占20%;草场2亿多亩,约占25%左右;草山草坡约4千多万亩,占5%;水面1,400多万亩,占1.6%。可见,在整个土地资源中耕地占的比重是不大的。非耕地资源占绝对的优势。过去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农业生产只是在耕地上打主意,忽视广阔的非耕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有些地区破坏森林,掠夺式地使用也十分突出。比如,四川的林地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