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变革需求侧     
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要求能源电力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电力需求侧既是节能降耗的主体,也是助力新能源大规模入网的灵活性资源。在新的形势下,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行业层面来看,需求侧管理都应以更高的目标,更新的格局和更大的作为,推动电力系统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能源资源现状决定了推行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必要性电力需求侧管理发源于美国。1973年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后 ,美国能源界意识到不能单纯追求能源供应侧的资源节约和成本最小化 ,还应该追求需求侧的资源节约和成本节约。因此 ,美国等西方工业发达国家自8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需求侧管理的系统研究 ,并已获得相当的成效。我国在这方面刚刚起步 ,还处在调查与研究阶段。传统的能源规划是单纯地扩大供应能力以满足需求目标 ,这样既加大了资金和能源资源的投入压力 ,也加重了环境污染。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既可以保护环境 ,又可以收到较好…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对电力资源依赖度的增加,电力资源已占到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32%。因此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注意调整电力供应结构,建立电力节能降耗长效机制是保证电力供应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伴随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电煤供求紧张,近年我国缺电现象日益严重,为缓解电力供需紧张的局面,仅仅在供应侧加大新的电源点建设,从总量上来增加电力供给,难以实现能源资源、自然环境和电力消费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亟待在需求侧加强实行需求侧管理(DSM)的力度,提高终端用户用电效率、改善用电方式,提供节电资源.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使电力需求增长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国家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要求科学开发清洁能源、加强电网建设和需求侧管理,增强电力大容量远距离输送能力,达到在全国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和智能化利用。  相似文献   

6.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能源电力需求快速增长,传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快速攀升,能源电力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加快能源转型成为我国能源电力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加快电力行业向绿色转型是促进中国能源转型的关键。中国在电力转型的道路上加快步伐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工业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电力供应能力持续增长。截至2016年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使电力需求增长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国家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要求科学开发清洁能源、加强电网建设和需求侧管理,增强电力大容量远距离输送能力,达到在全国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和智能化利用。  相似文献   

8.
当前,电力发展面临保障安全可靠供应、加快清洁低碳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大战略任务。在此背景下,国网湖北电力江陵县供电公司将推动能源低碳转型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打造“零碳”供电所样板,在处理好发展与减排、增量和存量等关系上做足了准备。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新时期,全社会用电相应进入中速增长周期。推动电力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革命,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比重,提高能源效率,积极有序推进能源绿色化转型,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稳步促进化石能源发电清洁高效发展,尤其是优化非化石能源发电结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用得起的安全绿色电能,是未来电力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新时期,全社会用电相应进入中速增长周期。推动电力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革命,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比重,提高能源效率,积极有序推进能源绿色化转型,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稳步促进化石能源发电清洁高效发展,尤其是优化非化石能源发电结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用得起的安全绿色电能,是未来电力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相似文献   

11.
肖鹏 《中国电业》2007,(11):13-15
电力需求侧管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受到普遍关注,被认为是用于替代能源供应“过度扩张”的有效办法,可以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社会效益最好、各方受益、最低成本能源服务的目的。 因此,根据党的十七大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蓝图,立足于我国能源整体战略,继续优化与提升电力需求侧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能源转型的核心是电力转型 记者: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王仲颖:经济与能源是一对"孪生兄弟",要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必须有足够的能源支撑.然而,多年来我国通过化石能源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工业发展道路已经难以为继,目前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未来能源转型,未来可持续能源系统共建.发展可再生能源是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解决能源供给、调整能源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前提.这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是电力系统重构和电力转型.  相似文献   

13.
<正>为进一步完善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体系,指导工业企业(园区)优化用电结构、调整用电方式、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促进工业转型升级,2019年7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要求开展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应站在用能单位主体视角,体现"政府引导、用能单位主导、电网配合、服务机构支撑、电力市场机制配套"的原则。《指南》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把电力需求侧管理作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能  相似文献   

14.
正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是促使市场经济运行的核心力量,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取决于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平衡。促进供给侧与需求侧相互配合、协调推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实现突破的必要条件。在电力领域,供需平衡是一项刚性约束,电力系统对于"平衡"有着比任何其他经济领域都更为严苛的要求。在这样的刚性约束下,需求侧管理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需求侧管理这一概念于上世纪90年代引进中国,是调节供需关系、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无论是电力紧张时期保平衡、提能效,还是电力宽松时期促电力结构优化,电力需求侧管理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系统  相似文献   

15.
正因为气候变化、环境破坏和化石能源资源有限等问题,全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一场能源领域的深刻转型与变革。能源转型是全球经济和社会面临的真正重大挑战之一。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确保能源转型的进行。中国也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提高新能源占比,减轻化石燃料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对于中国来说,实现"双碳"目标尤其需要电力部门发展可再生能源占比高的低碳电力系统。  相似文献   

16.
一、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迫在眉睫2004年,江苏电网统调最大电力需求为3150万千瓦,而实际用电负荷达到2453.5万千瓦,加强需求侧管理势在必行。1、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江苏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江苏省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增加,日益突出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全省人均占有煤炭资源量仅占全国人均占有量的6.83%,水电资源仅占全国水电开发总量的0.034%,能源自给率低,大约80%需要从省外调入。目前,煤炭作为一次能源,占全省能源消费量的80%左右,…  相似文献   

17.
正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事关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本轮电改的核心旨在建立一个绿色低碳、节能减排和更加安全可靠、实现综合资源优化配置的新型电力治理体系,推动我国顺应能源大势的电力生产、消费及技术结构整体转型。此次改革力度空前,更是突破了传统模式,对于电网企业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于各种能源的需求也越发强烈。就我国的能源分布状况来看,存在着非常显著的煤矿较多,石油天然气相对较为匮乏的状况。所以,面对日益提升的能源需求,如何跟更有效的发挥煤的价值,以缓解对石油的依赖,是我国当前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在科技不断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的煤化工业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实现了将煤向油和烯烃的转化。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污水处理、废水回收是重大的工艺技术难题,解决这一难题对于更好的推动煤制烯烃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未来15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能源电力转型的关键阶段,对于世界和中国的低碳绿色发展,对于全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都将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可下降4%。我国电力消费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必须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电力工业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能源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20.
正能源革命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六次财经领导小组会上提出的,很快就起到统一思想的效果,能源各领域都在落实能源革命的要求,电力需求侧管理则是题中应有之义。需求态势的分析研判从来都是电力发展规划的重要一章。电力需求涉及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一次能源生产运储、气候变化以及电力体制机制,是一个很大的范畴。而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