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刘邦打败项羽夺得帝位后,一天,他在洛阳附近看见很多将军聚在一起发牢骚,走近他们的时候,就停止了议论,只见将军们的脸上带有埋怨的神色,看样子对刘邦挺有意见。刘邦找来张良,问他出了什么事,张良告诉他,将军们正在密谋造反的事。这让刘邦吃了一惊,他赶忙向张良询问底细,张良说:"陛下斩蛇起义,全靠这些将士们出生入死才夺取了天下。现在,将军们最关心的是授予官位和分封土地。可是,陛下分封的  相似文献   

2.
刘邦带领大军攻下成阳后,将士们纷纷打开库房,拿值钱的东西,刘邦也趁机进了阿房宫。金碧辉煌的宫殿,五彩缤纷的帷帐,富丽堂皇的摆设,婀娜多姿的美人,都令刘邦神魂颠倒,目不暇接。他走进秦二世的卧室,往龙床上一躺,真是舒服极了。刘邦正做着美梦,突然樊哙进来了,他劝刘邦赶紧回到灞上去。他说:"将军要打天下,就不要留恋这些亡国的东西。秦国之所以灭亡,就是由这些奢侈之物所累。"刘邦不听他的劝告,挥手让他回去。这时,张良进来了。他也劝告刘邦说:"正因为秦二世荒淫无道,奢侈昏庸,将军才能到成阳宫来。将军要成就大业,就得放弃这些东西,就得朴素节俭,  相似文献   

3.
刘邦的能耐     
刘邦这个人,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本事。如果个对个的比较,许多方面他都不是项羽的对手。但刘邦有一个十分了不得的能耐——善于用人。他把善谋略的张良、能打仗的韩信、会管理的萧何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巨大的力量,从而打败了实力雄厚的项羽,得了天下,做了皇帝。 正如刘邦自己所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  相似文献   

4.
汉高祖刘邦灭了项羽,即位不久开会庆祝,问群臣道:你们说说我是怎么得天下的,项羽又是怎样失天下的?大臣们答道,皇上奖惩分明;项羽却对有功、有才的人猜疑、妒忌,打了胜仗,不记功劳,所以失了天下。刘邦笑曰: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知道成财全在于用人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治国抚民,运送军粮,我不如萧何;统兵百万、攻城打仗,我不如韩信。此三人  相似文献   

5.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曾与部将韩信讨论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刘邦问道:"我能统帅多少士兵?"韩信说:"只不过能统帅十万."刘邦反问:"那你呢?"韩信回答道:"臣多多益善."刘邦笑道:"那你为什么被我所控制?"韩信答:"陛下善于带领将领."  相似文献   

6.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曾与部将韩信讨论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刘邦问道:“我能统帅多少士兵?”韩信说:“只不过能统帅十万。”刘邦反问:“那你呢?”韩信回答道:“臣多多益善。”刘邦笑道:“那你为什么被我所控制?”韩信答:“陛下善于带领将领。”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日新月异,而人才作为高新技术的创造者、发明者、传播者和使用者,已经成为当代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因此,江泽民同志以敏锐的战略眼光做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一、国内外历史上有关"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成功案例我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叫"楚汉相争"。说的是力量比较弱小的刘邦经过艰苦的征战,最终打败了力量强大的项羽,建立起西汉王朝。胜利后的刘邦,在总结经验教训时曾说过一段发人深思的话: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筹集粮草、保证运输畅通,我不如萧何;挥师百万,  相似文献   

8.
萧何、曹参都是沛人。刘邦起兵反秦,二人助沛父老杀沛令,并鼎力拥刘邦为沛公。在此后数年的烽烟岁月中,萧曹二人为刘邦平定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对二人论功行赏时,大臣们各抒己见,争执不下。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334年春,年仅22岁的亚历山大,率领35000人的大军和160艘战舰,开始了远征东方的行动。行前,他把自己的所有地产收入、奴隶和畜群分赠给了他的下属。一位大将迷惑地问道:请问陛下,您把财产分光,带什么启程呢?希望!亚历山大说,我只带这一种财宝,它将给我无穷的财富!将士们被亚历山大的雄心所激励,跟随他东征西讨,万里挞伐,建功立业。亚历山大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伟人,他把希望视为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和成功法宝。在希望的激励下,他如愿以偿地征服了叙利亚、埃及以及强大的波斯帝国,聚敛  相似文献   

10.
在中建八局二公司提起副经理屠益官,跟随他工作多年的同事们都会这样描绘:他激动起来,那一头浓密而蓬松的头发根根倒竖,就象一头发怒的雄狮。为此,人们私下里戏谑地给了他的一个雅号:“巴顿将军”。  相似文献   

11.
镜头之一:楚汉争霸。荥阳古战场。颦鼓咚咚,旌旗猎猎。汉高祖刘邦率领汉军和楚霸王项羽的大军展开激战,刘邦亲自上阵,率众冲锋。战罢,回到中军大帐,侍者急忙上前为汉高祖卸甲更衣,发现刘邦已经汗湿中衣。于是,侍者们称内衣为“汗衫”。 镜头之二:竹窗疏影,明代作家吴承恩展纸伸笔,描写了这样一个情节:美貌若仙的皇后被叛臣掳走后,仙人赠送了一件紧身的汗衫给年青的皇后,叛臣的手一碰到这件贴皮粘肉的汗  相似文献   

12.
“针织内衣”,这个学名太文皱皱啦,不信,您上街去随便拉住一个老汉或者小孩,问:“你里面穿的是什么?” “汗衫!” 市民们都喜欢用“汗衫”二字来囊括了穿过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内衣。 追根究底,汗衫两字源出何处?大概要上溯到2000多年以前了。汉高祖刘邦和楚霸王项羽大战荥阳,刘邦亲自出马,执枪冲锋,拼命地厮杀了一场以  相似文献   

13.
常听有些人这样评价楚汉之争的刘邦:“汉刘邦无赖一个,一无所长。”窃以为非也。笔者认为他还有一长,凭着这一长,他才能把“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逼得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于乌江。这一长就是他能集众议为长。  相似文献   

14.
在电视剧《楚汉传奇》中,萧何为刘邦称帝付出了很多智慧。虽然他本身没有帝王的风范,但却有助人一臂之力的能力。而从该剧中萧何的表现,我们似乎也可解读出若干适用于今的"职场策略"。职场规则一:消除猜忌很重要从刘邦起事之初就试探过萧何的"居心",毕竟"屌丝"身份发家却将萧大人归入帐下,刘  相似文献   

15.
公款吃喝玩乐就是管不住吗?非然也。不是管不住,而是没人管。区区小事,只要权威人士断喝一声,就可管住。读吴东峰《开国将军轶事》,有此感想。尤太忠将军乃我军名将,以严厉著称,作者说他“双目炯炯,杀气逼人”。1971年,巡视内蒙古,行程4万公里,每到一地,将军指示,按标准吃饭;临行前,又指示,按标准交费。所到之处,几十个单位伙食费分文不欠。将军曾为一事深感愧疚:文革中某日,周总理找他谈话,设便宴,将军饮茅台酒三杯。三日后接中央接待办一函,写道,X月X日,尤太忠喝茅台酒三杯,需付酒费0.60元。将军急寄酒费。试问:在尤太忠治下,谁敢公款吃喝玩  相似文献   

16.
在"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的汉高祖刘邦故里,闻名遐迩的微山湖畔,有一支开掘地下光明的煤矿建设大军,在这支大军中,有一位矿山骄子,他扎根煤海,挥洒汗水,开拓创新,书写了精彩的煤炭人生。他,就是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姚桥煤矿矿长唐召信。  相似文献   

17.
选才、用才与育才是关系企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战略问题,是否善于发现、使用和培育人才是企业领导者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汉高祖刘邦在总结自己战胜项羽的原因时,说自己论兵打仗不如韩信,论管理钱粮不如肖何,论运筹决策不如张良,“三者皆为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得天下者”。这说明领导者不一定非得事事比别人都强,但必须具备很强的综合能力,有超群的识人、用人才干,这是做好领导工作,保证企业兴旺发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说过:"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毛泽东同志以建立新中国的实践证明了领导者最重要的两条就是决策和用人。决策对于一个一把手来说,确实至关重要。而求贤用才,知人善任,又是一把手能否成就大业的关键。古今中外有远见、有水平的领导者都懂得用人的重要,历史上每个开国皇帝无一不把举贤、用贤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明朝皇帝朱元津说:"才者,国之宝也。"汉高祖刘邦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响,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在这里,想不想当将军已成为有没有理想和抱负的代名词。"想当将军"即树立了理想和抱负的奋斗目标,"不想当将军"一般是指此人目光短浅,胸无大志。没有理想和抱负,就缺少争取进步的驱动力,能否把眼皮底下的事情办好,还得打个问号。这样的兵当然不是好兵。但是,也不能由此断言想当将军的都是好兵,只能说他具备了当一个好兵的若干条件之一。"当不了好兵的人别想当将军。"此话则强调要打好现实基础,立足于现阶段提高自身素质。同样的道理,"好兵要学会怎样才能当将军"这一命题,是指在一个"好兵"的起点上,学会用什么样的行为实现人生跨越式的目标。其中"跨越"二字,包含若干阶段目标的实现。这一命题,是为志存高远者准备的,激励佼佼者不断获得职务上的晋升。  相似文献   

20.
危兵之胜     
秦失其鹿,楚汉相争。韩信辅佐刘邦,率兵攻赵地,至井陉背水列阵,赵军望见大笑韩信不懂兵法。 次日,大战。韩信军个个殊死战斗,大破赵军。部下问韩信:“将军不遵兵法,背水列阵,我们不服。然而,竟然取得了胜利,这是什么道理?”韩信说:“这也是兵法上的道理。兵法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众人说:“好!这不是我们所能做到的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