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波经济》2014,(3):27-27
通过前几年的快速发展,宁波已经彻底改变了铁路末梢的现状。宁波铁路建设也进入了前所未有发展快速期。《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提出,“十二五’’铁路规划新增铁路145公里,规划投资172.2亿元。截止2013年6月份,新增铁路64.5公里,“十二五”累计完成投资88.14亿元,规划投资完成率为51.18%。预计到2013年底,累计完成投资98.50亿元,占规划投资的57.20%。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1978年生产总值仅为183.06亿元,人均GDP364元,到“九五”末,生产总值达到5088.96亿元,人均GDP7663元。“十五”以来.河北经济增长进入快速发展时期,GDP增长速度和人均GDP增长速度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3.
全新出炉的《2012中国城市GDP排行榜》上,宁波再次名列前茅,赫然位于全国第十六位。事实上,对于这张榜单而言,宁波早已是“老面孔”。从2002到2011年,短短十年间,宁波的经济总量连破五个“千亿元”大关,由1453.34亿元攀升至6010.5亿元,已然翻了两番。尤其是“十一五”时期,年均高达12%的GDP增幅,  相似文献   

4.
7000年的"河姆渡文明"孕育着的中国大港口城市--宁波,以GDP值1600亿元的辉煌业绩从容跻身长江三角洲区域中心城市.值得一提的是,民营经济已占全市经济总量的70%,其中,个私经济占整个经济总量的45%,全国城市竞争力宁波排名第十,是浙江省惟一进入前十名的城市.  相似文献   

5.
全新出炉的《2012中国城市GDP排行榜》上,宁波再次名列前茅,赫然位于全国第十六位。事实上,对于这张榜单而言,宁波早已是"老面孔"。从2002到2011年,短短十年间,宁波的经济总量连破五个"千亿元"大关,由1453.34亿元攀升至6010.5亿元,已然翻了两番。尤其是"十一五"时期,年均高达12%的GDP增幅,更  相似文献   

6.
正宁波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基础是此次宁波获得"东亚文化之都"殊荣的重要优势之一。"十二五"以来,宁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发展文化产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五位一体"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来整体谋划,全市文化产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2014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为671.12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13.56%,占GDP的比重为8.82%。  相似文献   

7.
陈群 《宁波经济》2004,(6):21-21
宁波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近几年来宁波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2003年,宁波市综合经济实力跻入全国第20位,综合竞争力名列第8位。今年以来,我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一季度全市累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35.9亿元,同比增长15.2%。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21%,集装箱吞吐量82万标箱,增长42.6%,增幅居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全球经济格局中的"中国声音"愈发响亮和坚定,以外贸和港口为特色的宁波也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扬帆起航。据统计,2018年1—11月,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7879.6亿元,其中出口5077.1亿元,进口280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12.1%和18.6%。当前,面对国际经贸新形势、国内经济新常态和宁波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面对"一带一路"倡议新机遇和贸易摩擦贸易壁垒新挑战,宁波外贸急需理清新思路,谋划新举措,努力实现新跨越。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宁波大榭开发区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探索实施以开发区党工委为核心,辖区"两新"组织、社区党支部等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党建运行体系,党建活力进一步激发,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引擎。2017年,宁波大榭开发区财政总收入达140亿元,平均每平方公里产业用地财税收入超过10亿元,实现党建和经济互促双赢。扩大"两新"组织覆盖面放大发展能量极大榭开发区坚持在发展延伸、群众需要的新领域覆盖党组织,采取十多种党组织设置方式,扩大"两新"组织覆盖面,放大发展能量级。一是"内涵式"覆盖。强化行业统建、区域联建、  相似文献   

10.
《宁波经济》2006,(10):M0001-M0001
随着宁波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宁波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降低能耗成为当务之急。如何在"十一五"和更长的时期内,在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通过大力降低万元 GDP 的能耗,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是宁波面临的重大任务。宁波既是具有重要影响的能源加工基地和高强度的能源消费大市,又是自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宁波综合竞争力在全国200个城市中排名第六位。但人才、资本、科技、基础设施、文化、开放等的核心竞争力,宁波却没有进入前十,其中,文化竞争力倒数第四。我市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匮乏,科技创新明显滞后,对经济社会的支撑能力十分薄弱,严重制约着宁波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目标的提前实现。“十一五”时期宁波现代化建设要实现新跨越,实现由粗放式、外延式发展模式向集约式、内涵式发展模式的转变,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自主创新的推动和技术人才的保障。因此,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宁波提高技术研发能力、构筑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高等学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吴贵辉 《北方经济》2011,(15):30-31
一、内蒙古发展形势喜人(一)经济社会发展看好近十年来,内蒙古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头。经济总量近12000亿元,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这种发展和变化,对民族地  相似文献   

13.
“十五”时期北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2005年全区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67亿元,年均增长18.5%;三级财政收入超过30亿元,年均增长35.6%;农民人均纯收入8800元,是“九五”末的1.6倍。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7亿元,竞争力显著提高。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回眸“十一五”,灵川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辉煌。 五年来,该县按照“工业强县、农业稳县、三产活县、项目兴县”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良好态势。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38.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2.9亿元,年均增长11.24%;财政收入由3亿元增加到8.03亿元,年均增长21.7%。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情国力》1996,(10):30-31
一、"八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199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9.6亿元,"八五"期间平均每年增长16.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948元,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42.9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5%。财政收入达13.6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6.9%。人均财力居全省领先水平。五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4亿元,投资率由1990年的26.3%提高到1995年的35.6%。——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比  相似文献   

16.
《宁波经济》2006,(4):7-7
九龙湖镇位于宁波市镇海区北郊,因境内九龙山得名,东眺海天佛国普陀山,南临繁华的宁波市中心,西连富庶的宁绍平原,北扼杭州湾而通上海。全镇下辖11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面积65.3平方公里,人口2.28万人,境内大小水库40座,山清水秀、环境宜人,被誉为宁波的"后花园"。丰富的历史底蕴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赋予了九龙湖镇蓬勃生机和活力。2001年10月行政区划调整后,九龙湖镇充分利用依山傍海、交通便利、设施完善等优势,以宁波镇海港口、侨乡和大工程为依托,按照"旅游立镇"、"工业富镇"、生态兴镇"、"科技强镇"四大发展战略规划,不断加快现代化生态旅游城镇建设步伐。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8亿元,财政总收入1.0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7880元。2006年,九龙湖镇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区委"推进五大工程、打造  相似文献   

17.
<正>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作出“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的决策部署,简称“八八战略”。二十年来,宁波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2003年的1769.9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5704.3亿元。“八八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省域层面的探索创新和生动实践,不仅是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也是推进宁波各项工作的总方略,是宁波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的科学指引。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宁波充分发挥保险资金跨周期资产配置和长周期价值防御的优势,2015—2020年连续六年引进保险资金超过百亿元,累计引进保险资金规模超过800亿元。2020年,宁波新引进保险资金协议规模126.8亿元,实际已到位资金93.7亿元,涵盖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多个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9.
数字宁波     
<正>10745.5亿元1月24日,宁波市统计局公布:2018年宁波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45.5亿元,同比增长7.0%,增速快于全国0.4个百分点,成为全国第15个迈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2018年,全市工业生产基本平稳,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30.8亿元;服务业表现抢眼,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外贸进出口、财政收入、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助力宁波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相似文献   

20.
一、长寿区产业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长寿区经济社会取得了快速发展。经济实力逐步增强,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全区综合实力迈上了新台阶。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9.3亿元,社零总额22.8亿元,区级财政收入4.8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9308元和3369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