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粮食问题研究》2003年第3期发表的《谁是粮改的最大赢家》一文,作者邓大才先生通过对“当前粮食流通体制利益格局分析”,作出了“国有粮食部门成了粮改中最大赢家”的臆断,这与事实相左,与逻辑相悖,实有争鸣之必要。一、粮改利益格局浅析1998年以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粮改政策,旨在“更好地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消费者利益,真正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流通体制”。最终目标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保护农民利益”。我们不仅不能从这些政策中找到让国有粮食部门成为最大受益者的政策依据,相反,中央制定任何一项…  相似文献   

2.
食流通体制改革,不仅关系到粮食系统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而且涉及农村、农业、农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大局,稍有不慎,带来的社会风险不可估量。为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护粮农利益,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必须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市场化粮改方案。现就粮食体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粮改的对策提出个人意见,供领导决策参考。一、粮食流通体制存在的问题(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政企不分,是典型的政府附属物,国家不出台大的粮改政策,地方粮改难以收到实效。产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继续执行国家“三项政策”,纯粹是政府意志及国家政策的忠实执…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户粮食储备对国家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在对我国农户粮食储备行为的动机、影响因素及作用作了归纳;在此基础上,对2002年“粮改”以来农户粮食储备行为的变化及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得到的结论是“粮改”后,农户粮食储备水平的下降进一步增加了粮食总供给的压力和风险、增加区域粮食安全的风险、增加国家粮食安全的财政负担。  相似文献   

4.
当前粮改正处于攻坚阶段,粮食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中央粮改工作会议和国务院11号文件为我们进一步深化粮改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政策。中央这次出台的改革措施,重点是调整保护价收购的范围,完善粮食收购价格政策和财政补贴办法,目的是调整和优化粮食生产结...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是全商品粮基地之一。粮改以来,粮收购量逐年减少,对粮食购销企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放粮食市场后,粮食收购仍然是决企业存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抓住机遇,掌握收购市场主动权,是新形势下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一、机遇和挑战(一)粮食购销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一是政府重视,粮食问题升温。2003年的国家农业及粮食工作会议把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提到议事日程,粮食问题引起了各级党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二是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中央一号文件,要重点解决农民增收、粮食安全、农村改革三…  相似文献   

6.
粮食顺价销售是符合经济规律的经营行为,是粮食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是粮改“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是否落实的大问题,三年来的实践证明,哪里能顺价销售,粮改政策就落实得好;哪里销售不能顺价,问题就多,粮改以来,为什么出现粮食顺价销售难怎样才能实现顺价销售?笔者作以下讨论。  相似文献   

7.
《粮食问题研究》2003年第3期刊载了邓大才同志《谁是粮改的最大赢家》一文,该文得出结论:1998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农民是最大的输家,国有粮食企业是最大的赢家。对这一观点,我不能认同。要说清楚谁是粮改的赢家和输家,我认为首先要弄清楚两个问题:一是国家为什么要对粮食企业给予财政补贴?二是为什么要进行粮改?这两个问题不弄明白,谁是粮改的最大赢家和输家就说不清楚。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个省的解剖来回答这两个问题。一、国家为什么要对国有粮食企业给予财政补贴1953年11月,政务院发布命令,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简称统购统销。…  相似文献   

8.
国家粮食政策重点要放在产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多次强调要强化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倾斜。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出台了支持保护粮食主产区的政策。但从总体来看,国家的粮食政策面向全国,对产区和销区并无重大区别(粮食直接补贴资金除外),政府的对粮食生产经营、粮食安全的投入基本是平均分配的。在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和国际市场粮食充足,价格较低的条件下,这种全面照顾的粮食政策难以达到确保粮食安全的宏  相似文献   

9.
一、粮改取得宝贵经验和显著的成绩从世纪之交以来中国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历经8年。概括起来,中国8年粮改提供了如下宝贵启示:一是坚持粮食市场化取向不后退,即使有时快一点,有时慢一点,但大方向坚定不移;二是坚持逐步创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流通新体制的总目标不转移,始终如一;三是坚持保护农民利益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的核心不动摇,忠实“以民为本”;四是坚持宏观调控、促进粮食产能增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原则不放松;五是坚持稳定市场、稳定价格、保证供应、安定社会的政策不改变;六是坚持粮食、农业、财政…  相似文献   

10.
粮食市场化改革不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粮改方案,只会走弯路。现阶段的粮改至少要分两步走,边远山区县粮食企业的改革走在最前面,取得成功经验后,再全面铺开。现就边远山区县粮食企业改革提出自己的构想。一、放开粮食市场,直补种粮农民边远山区县粮食企业粮食收购量少,退耕还林供应量大,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后,不会引起粮食价格大的波动,有利于粮改向纵深方向发展。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取消现行的保护价收购政策,必然取消用于流通环节的粮食补贴,将农民和企业全面推向市场。在这种情况下,粮食是随行就市,要保农民收入,保粮食安全。国家对…  相似文献   

11.
一、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1998年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粮改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坚持了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切实保护了农民利益和生产积极性;粮食促销工作成效显著,库存降低。部分市、县粮食销售基本顺价;粮食企业改革实现预定目标,企业亏损得到遏制并逐年下降;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情况良好粮食风险基金及时到位,市场管理得到加强;优质粮油开发进展明显,订单农业发展迅速;中央粮库建设多数已竣工投产;退耕还林粮食供应工作进展顺利;圆满完成粮食清仓查库,帐实基本相符。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说明粮改的…  相似文献   

12.
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已取得明显成绩自 1 998年 6月以来 ,我市粮食流通体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改革 ,并已取得明显成效。一是领导力度大 ,责任落实好。市、县(市、区 )普遍建立了层层负责的粮食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 ,成立了粮改领导小组和粮食市场管理办公室 ,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 ,分管领导具体抓 ,各职能部门配合抓 ,形成了多管齐下 ,齐抓共管的局面。政府及相关部门经常开展调查研究 ,召开粮改专题会议 ,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时解决 ,推动了粮改各项政策的落实。二是贯彻粮改政策 ,坚持敞开收购。全市粮食企业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3.
一、总结粮改经验教训,认真规划粮食行业的崭新未来近5年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对此我们要有正确认识。几年来,粮改取得的最重要的成绩,就是稳定了农业和农村经济,保障了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满足了人民小康生活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奠定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为农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从粮食行业本身来看,流通体制改革的市场化进程,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快的时期。特别是粮食主销区,购和销都完全放开;自求平衡的省(市、区),购销放开的也不少;部分主产区也放开了一批市、县,我省除省政府决定…  相似文献   

14.
国家对收购农民粮食实行保护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之一。自实施以来,深受广大农民、各级干部和粮食部门的欢迎,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要在实践中深刻理解政策的精神实质,解决执行中的问题,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把改革稳步推向前进。一、粮食收购保护政策是新形势下粮改经验的总结和进一步完善1996年全国粮食丰收,而且连年丰收,粮食价格急剧跌落,出现新的农民卖粮难。面对新的形势,国务院为保护农民的利益和生产积极性,坚定的提出了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并做为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一项关键性政策,…  相似文献   

15.
2013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进一步重视粮食问题,主要领导同志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制定了新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工作任务。更复杂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当前粮食流通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深化改革的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开始的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绩效远没有人们期望的那么明显,改革的政策效应也在减退,一些老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新问题又不断出现。本文试图从当前粮改存在的问题入手,对粮改的政策取向与选择作些探讨。一、当前粮改面临的主要问题(一)粮食总量过剩,品种和品质结构调整滞后,导致粮价持续下跌,库存积压,亏损严重长期以来,由于粮食短缺,我国粮食政策一直鼓励通过扩大播种面积和高产措施来实现增产目标。但从1995年开始,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丰收,总量供过于求。与此同时,粮食生产结构与粮食消费…  相似文献   

17.
《粮食经济研究》2001,(2):37-40
如东是粮食生产大县,1999年粮食总量85.7万吨,向社会提供的商品粮在30万吨左右,粮改以来,我县与兄弟市县一样,面临粮食市场疲软、粮价持续低迷、库存积压严重、政策性亏损加剧等共性问题的困扰,在这错缩复杂的形势面前,我局不等待、不畏难主动、积极地推进粮改工作,坚决执行“三项政策”,使全县粮食商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粮改一年半来,粮食购销总量超前,累计收购粮食29.8万吨,相当于粮改前五年多的收购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销售粮食37.75万吨,相当于粮改前七年的.1万吨,粮食库存降到十多年来最低水平;粮改以来的累计盈利239.38万元,其中1999年盈利122.38万元;库贷挂钩率、贷款回笼归行率、付息率均达100%。  相似文献   

18.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一项重大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近年来,胶州市粮食局切实从保护农民利益出发,把贯彻落实好国家粮改政策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连续两年把落实粮改政策工作列为执法监察立项。不断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从根本上保证了粮改政策的落实,有力促进了粮食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拓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加快推进,特别是1998年国家作出以“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粮改决策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入了快车道。经过几年的艰辛探索,粮食流通领域已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朝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进。然而,由于社会的复杂性和改革的艰难性,目前我国新的粮食安全体系尚未完全形成。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在一次次地向我们警示:我国粮食安全体系随时可能面临新情况新风险的考验,决不能长期滞留在“亚安全”状态。必须顺应大势,抓住机遇,挖掘资源,整合功能,强力打造稳固的粮食安全屏障,以应对巨…  相似文献   

20.
<正>2004年以来,我国农业支持政策不断强化,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但2011年以来,我国粮食进口陡然加大,粮食安全形势愈加严峻。与此同时,"产粮大县,财政穷县"和"产粮大省,财政穷省"的情况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要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必须解决粮食主产区利益失衡问题,笔者认为通过创建粮汇和粮汇交易机制,平衡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利益关系,进一步释放粮食产能,可能是解决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便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