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为科学做好各项保供电工作,国网山西电力深度挖掘现有数据资源,搭建了“农村配电网运行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配电网运行状况,准确掌握配电设备薄弱环节,针对性开展运维工作,将故障抢修改变为事前防范,在各项保供电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创新管理,开展农村配电网运行监测系统建设应用工作国网山西电力自2013年初起,积极探索农村配电网在线监测技术,按照“数据集约化、功能实用化、应用全面化”的原则,研发上线了农村配电网运行监测系统,重点  相似文献   

2.
城市配网在电力系统中担负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与输变电系统相连, 下与广大电力客户相通。配网的运行质量好坏,能否安全、可靠、连续供电,不但对主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影响,而且直接关乎全局的供电效益。同时,将对服务质量、企业声誉的提高造成重大影响。城市配电网多采用架空线或以架空线为主的混合结构,一般为放射形供电方式。由于配电线路沿线地理条件较复杂,线路绝缘水平较低,因此线路故障率高。另外,配电网直接面向众多电  相似文献   

3.
完善防雷击技术措施 保证配电网安全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国城、农网改造工作的基本完成,城市和农村配电电网的布局更加科学合理,电压稳定,线损下降,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维护配电网安全运行方面,各供电企业根据本地实际,建立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供电可靠率大幅度提高。但是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尤其是农村配电网还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自然灾害的影响和破坏也不容忽视,雷雨季节雷击造成的断电事故屡有发生,供电企业在防雷减灾的管理理念和工程建设上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及各行各业对农村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是以自动化的配电设备为基础,应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以及通讯技术,对配电网进行在线和离线的智能化监控与管理,使配电网运行于安全、可靠、经济、优质、高效的最优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目前中小城市配电网已难以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城市与电网同步发展存在较大矛盾。由于我国中小城市配电网建设普遍缺乏早期整体规划,电源布点、网络结构不合理,运行方式复杂,专用线路占用通道资源较多,使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及可靠性不高,运行水平低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目前中小城市配电网已难以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城市与电网同步发展存在较大矛盾。国网安徽省安庆供电公司根据当地城市现状及配电网运行情况,认真分析城市中心区、城市周边新开发区域、老城区等不同区域配电网存在的矛盾问题,针  相似文献   

6.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电力自动化技术在配电运行中受到诸多限制。探讨电力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网运行管理中的应用,有效扩展电网规模、实施远距离供电、提升稳定性和减少运维成本。有关人员应当遵循安全、可靠、递进的原则,充分利用自动化技术,以提高配电网运行管理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农村电网建设力度的加大,10千伏配电网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在配电网运行中,由于分支线或用户设备故障引起全线跳闸的情况比较多,对供电可靠性及用户供电造成了较大影响。为降低故障影响范围、提高供电可靠性,广泛采用先进技术是一种可  相似文献   

8.
结合诸多典型事例,提出了基层供电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正确选择使用电能计量装置应注意的问题.并呼吁供电部门要通过进一步规范计量装置,强化计量管理手段,来降低农村配电网运行中因计量管理不到位而带来的损失,实现配电网的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9.
郭学安 《广西电业》2013,(5):116-117,115
确保广大用户的安全供电是电网企业的根本工作,智能配电网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网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配电网当前的运行现状、智能电网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性的原因,详细分析了智能配电网中关键技术的研究,提出了智能配电网具体的应用实践,对智能配电网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配电网作为最为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之一,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十年来。国网莆田供电公司按照国家电网的部署,从配电网规划入手,深入探索并寻求解决配电网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节能降耗、分布式能源及新能源并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全面落实配电网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配电网管理水平,积极推动“规划、建设、运维、微电网”的“四位一体”一流配电网建设。实现了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及智慧城市发展和谐共进。  相似文献   

11.
国网山西电力吕梁供电公司基于RPA技术的应用,引入“数字员工”系统,创新研发出一套营销业务决策分析管理模型,为供电企业深化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与案例支持。为实现基层问题定点突破,业务精准提升,助力供电所数字化转型,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吕梁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吕梁供电公司”)把握数字化优势,赋能营销管理,成立省内首家营销数字化运营中心,打造以“吕电数字秘书团”为抓手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基于RPA技术,建设应用了指标秘书、会议秘书、内控秘书、业扩秘书四个功能模块,有力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质量,做到营销业务管控绿色化、精细化、全程化、智能化。  相似文献   

12.
配电网是影响公司供电服务水平的关键环节,国网湖北电力黄冈供电公司加快现代化配电网建设,加强县级配电网设计质量的管控,确保设计质量的提升,更好、更快地推进配电网高质量建设发展,积极为国家电网公司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优化营商环境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3.
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瞄准“更集约、更扁平、更专业”的目标,以标准化闭环机制为导向,通过建立配网故障抢修一体化管理模式,着力探索新体系下配电网调控运行的科学管理模式,有力提升配网故障应急处置的精益化管理水平,切实保障配网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4.
<正>县城电网规划与建设之目的,首先是构建运行安全、调度灵活、结构合理的供电网络,除此之外,结合城市整体规划,能够体现并促进城市的发展进程。为此,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不断对未来电网的建设进行探索,使电力最终为城市的发展与进步服务。县城电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对县城电网及农村电网进行改造,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由于电源不足等先天问题,县城电网网架的优化规划一直是供电部门棘手的现实问题。中压配电网网架结构不合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加快,对配电网网架结构提出了较高要求,中压配电网网架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现有配电网10千伏线路以辐射供电为主,负载率过高,分段不合理,联络数过少,无法满足N一1准则;现有配电网变电站电源点过少及10千伏出线间隔过少,小容量  相似文献   

15.
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方法与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建辉 《广西电业》2006,(10):62-63
配电网络的供电可靠性是指一个供电系统对用户持续供电的能力,它直接关系到用户用电的安全和可靠,关系到供电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供电的质量、连续性和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如何确保和提高配电网安全可靠的运行,是每个供电企业都必须关心的重要课题.为了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必须对当前城市、农村存在的供电可靠性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寻求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方法与措施,为加快整个社会经济建设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文章提出一种新型的配电网接线模型,具有可靠性高、运行灵活、易于扩展等特点。本文提出该模型的一次系统配置方案,分析模型的供电能力,采用故障模式后果分析法计算分析配电网各种典型接线理论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切实把握新农村配电网建设的目标前提。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坚强的农村配电网支持。一是确立双电源连接的“手拉手”供电新格局,规范农村住宅的低压进户线路配置、回路设计,规范线路、电路控制、灯具、插座、保护接地的设计。从实用、节能和便于管理入手,努力提高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二是进一步完善高、低压配电网和低压进户线结构一体的计设组织体系,统一设计,规范布局,以科学、适用、节能的现代农村电网惠及新农村。三是以服务农村生产生活为着眼点,认真实施“户户通电”…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2月5日,是廊坊供电公司集控一体化系统投入运行的日子,这一天,集控班和运维操作队也正式组建。这标志着廊坊公司在华北电网地市公司中率先完成了“集控一体化”变电运行管理模式的转换,向“大运行”体系建设迈出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配电网工程短、平、怏的特点,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襄阳供电公司(以下简称“襄阳公司”)始终坚持“抓两头、管中间”的管理策略,不断优化工程管理流程,高效推进配电网建设改造.在前期项目储备、计划下达上下功夫,做精工程建设源头,确保项目及时落地;在中间里程碑计划执行、过程协调监督上下功夫,做细工程建设过程,确保项目按期...  相似文献   

20.
<正>配电网络重构的目的是在不同的网络结构中找到一种最优结构,使得在实现电力供需平衡、并满足容量和电压约束的前提下,网络的运行损耗最小。配电网络重构包括配电系统正常运行时的网络重构和故障情况下的网络重构。配电网络重构的现状配电网络重构的目标一般为降低配电网线损、均衡负荷、提高供电可靠性、提高供电电压质量、提高电压稳定性,或综合几个目标的配电网络重构,如将配电网络重构和无功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