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产业改革,旅游行业作为服务行业的一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营造城市良好的旅游形象和改革营销策略是促进区域旅游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区域性旅游形象的建设和传播一方面可以影响游客的主观情感意识与决策,另一方面它是相关旅游地点提高市场份额的关键措施。本文结合辽宁省旅游资源现状,分析了如何提高辽宁省旅游形象。一、辽宁省旅游资源优势辽河流域属于中华民族文化发源地之一,自周王朝开始,直至清朝,这里留下了各个朝代珍贵的文物古迹。目前,最有名的有中部沈阳故宫、关外三陵等前清古迹。还有西部的秦汉、辽宋等史迹以及南部的有关近代战争的名胜遗迹。辽宁省市依海而建,拥有丹东鸭绿江口直到葫芦岛碍石海滨绵延2100 多公里的海岸线,海边风光秀美,各种美食更是令人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2.
吕海龙 《中国市场》2014,(33):159-160
特色鲜明、独具一格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对于旅游者的出游决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拟从沈阳旅游资源及旅游业发展的概况,以及对沈阳现有旅游形象的分析出发,围绕沈阳旅游资源的特点,沈阳地理以及区位的优势,为沈阳设计新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并针对这一新的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行全面建设与传播,以使沈阳旅游业取得突破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岚  侯国林 《商业研究》2014,(3):186-192
世界遗产地形象对区域旅游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游客对于遗产地形象的认知、对于游览遗产地的满意程度,将有助于提高遗产地的知名度、美誉度,培养旅游者对遗产地的忠诚度。本文以中国安徽宏村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外三维耦合结构的形象测量模型,分别建立由"功能型"、"混合型"和"心理型"构成的旅游者对目的地形象感知,通过抽样数据验证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并运用多因素回归方程验证了旅游者对目的地形象感知对于重游决策意向的影响,旨在提出世界遗产地开发建设和保护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西宁特殊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及清新凉爽的气候优势,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全面打造"夏都西宁"旅游形象的发展战略。通过近几年的大力宣传,极大地提高了西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还未在全国众多优秀旅游城市中形成重大影响力和竞争力。本文将在西宁丰富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旅游业快速良好发展的态势下,分析"夏都西宁"旅游形象宣传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旅游形象已成为影响旅游目的地发展的重要因素。千山是我国开发较早的旅游风景名胜区之一,具有良好的旅游发展基础,但在游客心中一直没有形成鲜明的品牌形象。塑造千山旅游形象,以形象取胜是新时期提升千山旅游吸引力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地域文脉、受众和竞争对手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千山旅游形象塑造的基础,提出千山的旅游形象定位,并具体阐述了千山旅游形象识别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关于旅游目的地形象包装战略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丽  刘正浩 《北方经贸》2002,(11):104-106
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 ,已成为旅游目的地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 ,搞好其形象包装 ,可以提高其知名度 ,赢得美誉度 ,树立在旅游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从形象包装的原则出发 ,阐明了成功包装的要素及策略 ,进而从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理论和旅游目的地的四个基本构成要素入手 ,对其进行形象包装 ,并综合运用了文化包装战略和绿色包装战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旅游形象遮蔽理论,分析宜州市旅游业发展,认为宜州市旅游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旅游形象定位问题,即宜州市旅游形象定位与桂林旅游形象重叠,受桂林旅游形象的遮蔽,从而提出宜州市旅游形象定位要利用避实就虚的原则大打原生态牌。  相似文献   

8.
2017年,中国国民旅游消费总额4. 57万亿元,旅游业已经逐渐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良好的旅游形象对于城市旅游功能开发,以及城市口碑的树立具有一定影响。沈阳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的美誉,从古至今都是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但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形象定位模糊不清、游客认可度低等问题。文章以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结果为基础,对沈阳市旅游形象进行解析,为沈阳市未来旅游形象提升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故宫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在改革开放的40年过程中,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变化,从改革开放初期令人惊叹不已,到后来引起社会声讨、国人质疑,再到如今成为无数人追捧的对象,故宫旅游目的地形象风雨变幻背后的原因值得让人探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大陆旅游者游记为分析单位,通过类属分析和多维话语分析,从功能-心理、属性-整体、普通-独特三个维度,分析了大陆旅游者台湾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和情感形象,结果发现:大陆旅游者对台湾的形象感知以正向为主,感知的台湾整体形象为文明有序、社会民主、风光秀美、人文突出、轻松舒适;构成台湾旅游形象的重要属性包括居民素质、民风、街道、夜市等,而台北101、阿里山、日月潭、台北故宫、台湾的人文,以及两岸的历史则构成台湾旅游的独特形象;大陆旅游者普遍认为赴台旅游是愉悦的,对台湾的情感形象包括感动、留恋、羡慕、震撼、难忘等。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然而,甘肃省旅游总体形象的战略定位一直比较模糊,不利于甘肃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对甘肃省历史文化和地理景观特征的分析以及对潜在景观形象感知的调查,提出以"丝路飞天"为甘肃的旅游景观形象,以便为甘肃省旅游形象的塑造和宣传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城市旅游形象研究已成为目前我国城市旅游研究中的新热点。文章在分析秦皇岛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认为秦皇岛总体形象应定位于"阳光、碧海、蓝天、金沙、绿荫、古长城"的温馨浪漫的滨海旅游城市形象。强调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一系列的传播与推广活动去塑造秦皇岛的旅游形象,并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旅游形象策划在旅游规划中占据重要地位,能有效改变大众对传统旅游的形象,是塑造现代旅游的形象,明确旅游定位的必要手段。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旅游受到广大民众青睐,为创造更好的旅游环境,加强旅游规划中的旅游形象策划已是现代旅游发展的迫切需求。本文从旅游形象策划的概念、特征入手,深入分析了旅游策划在旅游规划中的重要性以及产生的客观现实意义,结合旅游形象策划在旅游规划中研究的内容以及形象策划方向,对旅游业未来发展提出意见及建议,展望旅游形象策划能在旅游规划中发挥其最有效作用,促进我国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旅游目的地在不惜巨资进行旅游形象定位和策划后形成特定的旅游品牌形象,但是目前旅游形象设计后期的管理工作却被忽视。因此,本文通过品牌管理"7F"理论对旅游形象设计后期管理相关工作进行研究,并建立相应旅游形象后期管理机制,对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和推动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牡丹江旅游资源涵盖了各大类别,但是在旅游形象宣传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本文从旅游形象系统、人员形象、旅游宣传、细节管理四个方面论述了牡丹江旅游形象塑造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以形象驱动旅游目的地发展的今天,旅游形象的塑造与定位在旅游开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贵德国家地质公园以当地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文脉为核心进行形象定位,成功塑造出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土文化",成为贵德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美青海"增添了亮丽的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7.
沈阳作为辽宁省省会和重要旅游城市,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满足新时期旅游需求方面仍存在不足。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对美团网、携程网、大众点评等主要旅游平台上,关于沈阳故宫、张氏帅府、北陵公园三个景点的负面评论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结构化整理总结沈阳旅游业发展中存在旅游景区资源开发深度不足,景观吸引力不强,服务人员素质偏低、服务态度差,景区开放时间不合理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充分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丰富旅游项目,加强人员培训,合理调节景区维修与开放时间等促进沈阳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旅游地形象建设的内容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春萍  李萌 《商业研究》2002,(13):122-124
旅游地形象在旅游市场竞争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的塑造与建设越来越引起旅游景区、景点经营管理者的关注与重视。旅游地形象建设主要包括旅游景观形象建设、旅游服务形象建设、旅游管理形象建设和旅游地居民形象建设四个方面的内容,也是旅游地形象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旅游形象具有扩大旅游地知名度、提升其美誉度的功能。旅游形象传播对树立旅游地形象、增强旅游地吸引力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秦皇岛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对秦皇岛旅游形象设计的建议及城市旅游形象传播与营销策略,旨在增强秦皇岛的城市旅游竞争力,提高秦皇岛市的知名度,最终促进其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小兰 《中国市场》2009,(32):86-88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对四川旅游发展的影响巨大,对一些景区几乎是毁灭性打击,对旅游服务性企业影响也非常巨大,更重要的是由于地震的相关报道,使游客对四川的旅游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四川作为旅游安全目的地的形象严重受损。因此,重塑四川旅游目的地安全形象,促进四川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应采取多种措施恢复人们对四川旅游目的地安全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