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陈曙光  霍晓萍  任艺 《会计之友》2021,(16):143-150
混合所有制改革引致所有制主体逐渐由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厘清不同所有制主体之间的作用关系有助于解决混合所有制如何提升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难题.选取2013-2019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数据,将委托代理冲突和股东间冲突纳入同一研究框架,从混合主体深入性和混合主体制衡度两个维度考察混合所有制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混合主体深入性和混合主体制衡度显著提升了国有企业投资效率,混合所有制通过降低委托代理成本而提高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第一类委托代理成本和第二类委托代理成本均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本研究揭示了混合所有制影响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作用机理,对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企业经济》2017,(4):47-53
本文以2007-2015年沪深两市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测度了2009-2013年5年间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公司的投资效率,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实证分析了国企混改前后投资效率的变化,并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研究控股方式和股权制衡度对混改国企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混改后国有企业投资效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由绝对控股变为相对控股方式的混改国企投资效率提高为最优;混改后股权制衡度越高,则国企投资效率越差。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投资效率研究的理论知识,还可以为正在进行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基于国有企业大力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背景,深入考察混合所有制对国有企业并购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了非国有股权比例,这有利于国有企业实现“少而优”的并购,即降低并购发生的可能性,但所选项目能够获得优质的并购绩效,整体上表现出较高的并购效率,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在非国有大股东参与国企公司治理时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混改国企处于竞争性行业或属于地方国企时,非国有大股东治理效应的作用机制更加凸显。所得结论有助于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国有企利用市场化力量“混”股权、“合”治理以及实现国企价值创造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选取2013~2016年沪深A股上市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以2013年以来前五大股东性质是否发生变化来定义企业是否发生混合所有制改革,采用PSM-DID模型,实证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内部控制与债务成本的影响,并对内部控制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债务成本之间的调节作用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显著提高了国有企业的债务成本,且随着改革的推进债务成本持续增长;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得以显著提升,而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能够降低国有企业的债务成本,即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债务成本之间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且这一调节作用具有长期性。同时,混合所有制改革、内部控制与债务成本呈现的相关关系在不同行业、国有资本不同占比下的企业中表现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融资效率的高低对企业经营的好坏起到决定性作用,目前国有企业融资存在诸多问题,如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效率低、资产负债率高等。通过分析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发现其能有效提高国有企业的融资效率,从而提出相关建议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以新产品销售收入占销售总收入的比值来衡量创新效率,基于“拟自然实验”理论框架,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研究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混合所有制改革能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效率。此外,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相比较而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创新效率要高于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和港澳台企业。本文为评价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创新绩效提供了微观层面的有力证据,也为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7.
以国有上市公司2013—2020年为样本,考察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影响以及国家审计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显著正相关,并且国家审计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东部地区和非东部地区的国有企业,其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促进作用及国家审计的调节作用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整体上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相比于垄断性国有企业,竞争性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更有成效。研究结论对有效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立足国有企业具有社会和经济双重目标的理论逻辑,本文选取2007~2016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独立董事网络和国有股比例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以及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网络降低了国有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较高比例的国有持股抑制了投资效率,但当国企更加关注经济目标时,则有助于改善投资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于特定功能类企业,独立董事网络在商业竞争类企业中发挥投资效率的改善作用更加显著。因此,独立董事应因地制宜在国企中发挥治理作用;政府应分类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竞争性国企应引入较大比例的优质民营资本,优化投资决策、提高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9.
简冠群  高颖 《财会月刊》2023,(4):144-151
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优化社会责任行为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赋能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以2010~2020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非国有股东的监督治理效应对不同动机社会责任的影响机理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异质股东能否形成多元共治,不仅取决于股权融合视角下的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更取决于(超额)委派董事所形成的话语权。非国有股东参与国有企业治理能够降低国有企业履行自利型社会责任的可能性,促使其管理者或股东履行战略型社会责任。本研究不仅是对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从决策层面建立健全国企治理机制的有益探索,而且对国有企业异质性股东参与治理和社会责任行为的研究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主要指那些以国有资本为基础构建资源配置体系的企业,而进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则主要指将国有企业股权出让给非公有股东的改革行为。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效率,降低因冗员造成的资源配置问题,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并提出了要构建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因此,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国有经济永葆活力的主要路径。新一轮混合所有制改革涉及多种所有制经济,其中非国有资本的介入能够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增强其市场适应力和机制的灵活性,并且与原有国有资本形成有效补充和互相激励。本文主要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究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优化路径,以期为国企改革及其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朱和平  吴梦雪 《会计之友》2021,(22):143-149
选取我国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2010—2019年的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样本上市公司资产保值增值和经理层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分析薪酬业绩敏感性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总体上提高了国有上市公司的资产保值增值率和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薪酬业绩敏感性在混合所有制和资产保值增值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路径之一.混合所有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市场化发展的不足,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积极效应在市场化发展起步较晚的西部地区更加明显,中央国有上市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对资产保值增值的影响强度显著高于地方国有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2.
以A股国有上市企业为样本,考察非国有股东治理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治理能够显著提升国有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这种影响在2013年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强化之后更加明显,在地方国有企业和竞争性国有企业中更加突出。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治理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机制在于提高高管薪酬和降低代理成本,提高股权混合制衡度和超额委派董事均能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研究结论从企业风险承担的视角证实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效果,为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载体,其发展状况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突破口。本文在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内涵和实现路径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围绕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进行文献梳理与述评,厘清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和影响效应,同时也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其它经济后果进行了梳理,最后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更好地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使用沪深A股2013~2019年国有企业数据,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突破式创新产出水平具有促进作用;基于生命周期视角,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成熟期企业突破式创新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成长期和衰退期的企业影响不显著.机制检验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通...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支柱作用,当前新一轮国企改革工作正在实施,从推动国企健康发展的角度,如何有效地利用混合所有制改革带来的全新机遇,实现突破创新,是国有企业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内涵出发,分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管理的特点,并就混合所有制改革下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刘芳 《当代会计》2021,(3):120-122
我国市场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正在发生着变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也在火热地进行.混合制改革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混合"而"混合",更多的是为了提升企业的活力以及市场竞争力.因此,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目前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所产生的筹资、经营以及投资等财务风险,一旦没有妥善处理好,那么将会给国有企业带来非常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产权分属于不同性质所有者的经济形式,从微观企业的角度来看,混合所有制经济主要是指单一企业内部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在对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民营资本进入国有企业的过程中,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资产定价作为资产转让双方利益的协调机制,在这一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合理的资产定价体系和定价方式是保障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不同参与主体利益不受侵害的关键所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是国内较早尝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之一。2014年9月12日,中石化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销售公司)与25家境内外投资者签署了《关于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之增资协议》,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实现了国有股权的转让,并将中石化销售公司由国有独资企业转变为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笔者认为,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尚缺乏顶层设计的背景下,中石化销售公司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系统梳理和解读中石化销售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资产定价的机制设计并总结相关启示和问题,有助于更为深入地理解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利益相关方的行为和动机,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相关决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三层次-两维度”为框架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公有资本如何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以2008—2017年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发现:(1)引入非公有资本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2)外资产权和金融机构投资者能够有效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3)进一步分析“混多少”的问题发现,外资资本和金融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与企业竞争力呈倒“U”型关系。研究表明,国有企业在产权方面应优先考虑混合外资资本,在投资者类型上优先考虑金融机构投资者,但也要做到一企一策,理解混合资本的作用机理,把握好改革的力度以充分发挥其优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中国经济发展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建立关于资本市场与劳动市场的均衡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合理比例进行理论探索与研究。研究认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合理比例存在下限和上限,下限由经济增长压力决定,上限由社会稳定约束决定,社会收入最大化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动力,改革比例最终可能收敛于上限。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成为未来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形式和推进方向。通过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样本——中联重科的改革历程、效果进行分析梳理,本文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是产(股)权结构多元化,股份制改造、合理的股权结构和多元化的股权投资者是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