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澳农产品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澳都是农产品生产大国,两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本文运用修正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强度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等分析了中国与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研究结果表明中澳农产品在主要出口市场上的竞争性也不强,农产品双边贸易的互补性较强,但中国在双边贸易中的逆差状况很难逆转。中国应加强与澳大利亚在农业领域的合作以获得更多贸易以外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中美两国同为农产品进出口大国,但两国农产品贸易状况比较复杂,对中美农产品贸易关系进行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在分析中国与美国双边农产品贸易现状基础上,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和美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贸易竞争力、贸易互补性、产业内贸易程度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农产品竞争性强,中国竞争力较差;双边农产品贸易在一些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而且兼有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的特征.针对中美两国贸易特点,中国应在发展中美间农产品贸易中审慎把握形势、进行科学决策、合理安排政策.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与东盟建立自贸区的背景下,河南向东盟出口农产品具有很大的潜力.本文依据2009年到2012年各年度的贸易统计数据,利用贸易互补性指数等研究工具,实证分析河南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发现在HS01活动物、HS05其他动物产品、HS07食用蔬菜、HS11制粉工业产品和HS14编结用植物材料等农产品上河南的出口与东盟的进口有较强的互补性,并据此提出了促进河南农产品出口以及发展与东盟间农产品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东盟自贸区建立和"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东盟国家的战略地位继续提高。文章从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角度分析了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现状,运用LI指数和TCI指数从国家和产品角度分析了双边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结合贸易影响因素构建贸易引力模型,预估了双边贸易潜力,并据此提出促进双边贸易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敏 《特区经济》2011,(1):232-233
随着中国与东盟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双方农业贸易的发展与合作对经济的促进和贡献越来越明显和重要。基于双方国家农业互补性、竞争性因素的客观存在,双方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深远,应充分发挥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促进中国对东盟农产品的出口。  相似文献   

6.
从产品出口结构看中国与欧盟家产品贸易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借鉴已有的国家间农产品贸易竞争和互补关系研究方法,通过计算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和出口产品贸易分散度指数,从产品出口结构的角度来评价中国与欧盟国家农产品贸易关系。文章分析指出,中国与欧盟各国农产品贸易关系以互补性为主,而以竞争性为辅;此外,中国与欧盟国家相比具有相对较好的多样化农产品出口结构。因此,中国与欧盟的这种贸易关系有利于双方农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农产品的贸易、竞争关系分析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近年来,中国积极筹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并加强了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双方都把农业确定为重点合作的领域之一。中国的农产品和东盟相比较有无竞争优势,双方合作的潜力如何等问题都备受关注。本文首先计算了中国和东盟及其主要国家农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和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竞争和互补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和东盟农产品贸易以互补性为主。继而本文分析了中国和东盟主要国家农产品整体上比较优势的变化,本文认为中国应该加强与东盟在此类产品的经贸合作,以解决中国高速经济增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资源约束。  相似文献   

8.
从产品出口结构看中国与欧盟农产品贸易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借鉴已有的国家间农产品贸易竞争和互补关系研究方法,通过计算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和出口产品贸易分散度指数,从产品出口结构的角度来评价中国与欧盟国家农产品贸易关系。文章分析指出,中国与欧盟各国农产品贸易关系以互补性为主,而以竞争性为辅;此外,中国与欧盟国家相比具有相对较好的多样化农产品出口结构。因此,中国与欧盟的这种贸易关系有利于双方农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欧盟蔬菜市场与中国欧盟蔬菜贸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国,欧盟是最大的蔬菜贸易区域.两者间蔬菜贸易发展迅速.本文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强度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等分析了中国与欧盟蔬菜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欧盟在主要蔬菜出口市场上的竞争性不强,双边蔬菜贸易存在单向的互补性.中国应加强与欧盟在农业领域的合作以获得更多贸易以外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张杰 《珠江经济》2008,(11):64-70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背景下,广东与东盟各国经贸合作加强。本文通过对广东与泰国农产品贸易结合度、贸易竞争力指数及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进行分析,发现广东与泰国农产品贸易关系密切,泰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强于广东,双方农产品贸易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为主。据此,文章提出了扩大双方农产品贸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综合产业内贸易指数(G&L指数)对中国与东盟近11年来的大量贸易资料进行分析,指出中国和东盟间的贸易增长主要是来自于产业内贸易的增长,并从实证上证明了两者之间存在产业内贸易比重不断提高的趋势。并分析了中国和东盟五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动因,提出了加强组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汤碧  陈佳 《亚太经济》2012,(5):65-69
本文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中印两国机电产品的贸易互补性,通过出口相似度指数以及出口市场结构的比较,分析两国机电产品出口世界市场的贸易竞争性,最后以贸易强度指数预测两国机电产品贸易的增长空间。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对印度机电产品出口的贸易互补性大于印度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贸易互补性。中国和印度机电产品的贸易结构差异明显,竞争性不强。两国的机电产品贸易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3.
“早期收获计划”(Early Harvest Programme)是根据《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进行的一项特别安排。在协议签署的时候(2002年11月),我国与东盟尚未就全部货物的降税安排达成协议。为了使双方尽早享受到冉南贸易区的好处,树立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信心,双方先行选择一些共同感兴趣、互补性强的产品,用较快的速度和较大的幅度提前进行降税,先行开放市场。被选出的产品近600种,主要涉及农产品。本文使用巴拉萨1965年用于检验欧共体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果的模型,对中国与东盟六国(ASEAN6,是东盟最早六个老成员国,也是和新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的效果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中央政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形势下,中国与西亚的经贸合作正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基于联合国UNCOMTRADE数据库,文章依次测算了中国与西亚的出口相似度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格鲁贝尔-劳埃德产业内贸易指数、布雷哈特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中国与西亚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发现:中国与西亚贸易的竞争性比较弱;两地贸易联系更加紧密并呈现产业间贸易特征;中国优势产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西亚则拥有能源资源优势,两地优势产品类目没有重叠,各类产品的竞争优势差距也较大,双方表现出较强的贸易互补性。中国可充分利用与西亚贸易的互补性和"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等有利因素,加强两地贸易合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RCA指数对1995~2002年中韩两国制造业的互补性与竞争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TSI指数分析了两国互补性产业和竞争性产业对中国制造业贸易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 中国对韩国具有互补性的多半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中国制造业贸易净收入虽来自这些部门,但对贸易平衡的正向作用有限;韩国对中国具有互补性的是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产业,中国制造业贸易逆差主要来自于这些部门;两国具有竞争性的是计算机、家电等技术密集型高新产业,中国参与分工的产品处于技术低端,贸易额虽大但净收入较少。两国这种分工是导致中国制造业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中国应注重提高传统优势产品的附加值,调整和完善重化工业结构,并向高端领域跨越,建立有竞争力的制造业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贸易互补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运用贸易结合度、经常市场份额模型和贸易特化系数等工具研究了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双边贸易的现状及其发展、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双边贸易增长的源泉及其物质基础、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双边贸易的产品结构及其变化,证明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存在越来越强的贸易互补性,进而从产业间互补和产业内互补两个维度分析了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的贸易互补关系及其产生原因。得出结论认为: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之间存在越来越密切的贸易互补关系,构成了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进行贸易合作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南非双边贸易现状及结构分析,运用产品相似度、贸易结合度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等评价指标对两国双边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国双边贸易的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发展双边贸易有利于发挥两国要素禀赋优势,实现互利共赢。提出深化双边贸易合作、加快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步伐、加大对南非资源投资力度、推进贸易与投资一体化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趋势与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是中国与东盟双方加强经济合作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呈持续稳定增长趋势;从贸易结构来看,呈现出竞争性与互补性并存的特征。而从贸易效应分析来看,贸易创造效应总体大于贸易转移效应,中国与东盟之间开展国际贸易,有利于增加双方的经济福利,也有利于人民币走向区域化、国际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疆与俄罗斯贸易互补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妍 《新疆财经》2009,(2):61-65
在2000年-2007年间,中国新疆与俄罗斯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且增长势头强劲,这主要归因于中国新疆与俄罗斯在贸易领域内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利用贸易强度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劣)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等分析工具,定量地说明了中国新疆与俄罗斯之间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和贸易互补性的强弱程度。  相似文献   

20.
印度尼西亚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国家,近年来中印贸易关系一直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选用COMTRADE数据,应用出口相似度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指标,对中印两国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中国对印度尼西亚投资的贸易效应,结果显示:随着中国与印度尼西亚贸易联系日益紧密,两国双边贸易总体互补性大于竞争性,优势互补性较强,且中对印度尼西亚投资的出口贸易效应是创造型的,而投资的进口贸易效应表现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企业应加大对印度尼西亚油气开采、渔业等产业的投资,扩大投资领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相互间优势产品的出口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