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一国知识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国内研发资本和国际知识溢出.利用G20国家1996~2010年的面板数据,研究知识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研究表明,国内R&D投入是推动地区生产率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人力资本与生产率增长显著正相关,但对国际知识溢出的吸收效应不容乐观;贸易机制的知识溢出有助于生产率的增长,但FDI机制的知识溢出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利用我国2005-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引入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两个中介变量,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结果显示,总体上我国OFDI未显现出积极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而呈弱负效应,但通过以下两条路径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一定正向效应,即"OFDI→国内研发投入→全要素生产率"和"OFDI→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全要素生产率";分区域看,东部地区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直接效应为负值,中部地区的正向直接效应最为显著,西部地区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直接效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OFDI通过国内研发投入产生的间接效应,仅在西部地区较为显著;OFDI通过促进国内研发投入再带动人力资本产生的间接效应,在东中部为正、西部为负。  相似文献   

3.
利用我国2005-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引入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两个中介变量,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结果显示,总体上我国OFDI未显现出积极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而呈弱负效应,但通过以下两条路径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一定正向效应,即“OFDI→国内研发投入→全要素生产率”和“OFDI→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全要素生产率”;分区域看,东部地区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直接效应为负值,中部地区的正向直接效应最为显著,西部地区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直接效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OFDI通过国内研发投入产生的间接效应,仅在西部地区较为显著;OFDI通过促进国内研发投入再带动人力资本产生的间接效应,在东中部为正、西部为负。  相似文献   

4.
鉴于2000—2016年省级R&D资本和异质型人力资本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以及区域异质性特征,采用不同空间权重矩阵建立空间杜宾面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地区R&D资本和异质型人力资本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特征。研究发现:从空间相关性来看,R&D资本和中级人力资本对本省市和相邻省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均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说明两者引致的空间溢出效应要强于空间竞争效应;高级人力资本对本省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均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对相邻省市均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即其引致的空间竞争效应显著强于空间溢出效应。从区域异质性来看,R&D资本和高级人力资本分别对东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中级人力资本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均对技术进步产生显著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距离衰减的空间权重矩阵,利用空间Benhabib-Spiegel模型探讨人力资本空间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取决于考察省区人力资本水平、邻近省区人力资本水平,以及考虑地理距离的考察省区技术追赶效应;人力资本平均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邻近省区人力资本对考察地区TFP增长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各省区若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空间溢出效应,就必须选择均衡适度的人力资本配置结构。  相似文献   

6.
《经济研究》2017,(10):21-36
本文就知识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进行比较分析,文中把国内知识资本分为研发资本、人力资本、创新设施资本和技术资本以及国外知识资本分为进口和FDI溢出知识资本,以130个经济体1981—2010年间的面板数据,依据系统聚类法将130个经济体划分为创新领导型、创新追赶型和创新缓慢型三类俱乐部样本,运用宏观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对知识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国内知识资本和国外知识资本的溢出都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因素,但是不同知识资本要素对不同创新经济体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研发资本、技术资本和FDI渠道对创新领导俱乐部的促进作用大于创新追赶和创新缓慢俱乐部;人力资本和进口渠道对创新追赶俱乐部的促进作用大于创新领导和创新缓慢俱乐部;创新设施资本和技术差距对创新缓慢俱乐部的促进作用大于创新领导和创新追赶俱乐部。我国正处在创新追赶型国家向创新领导型国家转变的重要阶段,创新政策的重点应促进国内外各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增强知识资本投入产出能力,加快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7.
知识资本对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知识资本对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效率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运用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和1997—2010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对不同区域知识资本的创新效应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中型工业企业知识资本投入结构已经发生明显变化,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投入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国内外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对企业创新的作用减弱。结果还发现:东中西三大区域工业企业知识资本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技术水平的企业知识资本的创新产出效应也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建议应根据区域和企业技术水平差异,实施差别化的创新驱动战略和政策,以更好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8.
基于Coe-Helpman模型,测算以人力资本素质为门槛值时各渠道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渠道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对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和区域差异;随着门槛值逐渐提高,国际研发投入、进口贸易研发资本对绿色技术创新始终呈现正向溢出效应,跨国技术转移、FDI研发资本渠道由负效应转为正效应,OFDI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渠道始终为负效应;各渠道技术溢出的强正相关发展区段主要集中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1998-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在2002年后呈增长态势,中部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在影响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中,集聚经济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影响,国有经济比重则对全要素生产率有负向影响.研发投入在全国层面和东部区域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在中西部区域则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不显著.人力资本水平则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经济研究》2016,(11):44-55
本文根据中国工业行业的特征,从垂直溢出效应和水平溢出效应两个维度研究了本土工业行业间研发资本要素对研发产出的溢出效应,分别以专利申请数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研发产出的代理变量进行检验。本文把垂直溢出效应分为前向溢出和后向溢出,利用投入产出矩阵中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的内在涵义构造空间权重矩阵,借助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利用中国2003—2011年间33个工业行业的时空数据,寻找行业间两个维度的研发资本要素对研发产出溢出效应的特点。研究发现,无论是采用专利授权数或是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研发活动产出的代理变量,研发物质资本投入的水平溢出效应十分显著,而垂直溢出效应呈现前向溢出不显著、后向溢出显著的非对称特征。在同样的模型框架下探索了研发人力资本对研发活动产出溢出效应,同时还考察了运用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研发活动产出的代理变量,结果发现研发人力资本投入的水平溢出和垂直溢出效应均显著,显示出一定的对称特征。本文解释了实证结果所对应可能的经济现象并以此得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增长极溢出效应的空间计量分析——以环首都经济圈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以环首都经济圈为例,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增长极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北京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其在地理位置上较接近地区(外围层)比较明显,而对于较远地区(辐射层)则不太明显,即北京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显著区位差异性。因此,增长极的形成及溢出效应的利用应该在跨区域的范围内统筹兼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inspects the influence of human capital, labour force,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physical capital as a control variabl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inflows and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on Malaysia's productivity growth. A time series quarterly data from the period of 1999 to 2008 was used. The effects of FDI inflows on human capital, labour force,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physical capital were investigated. The Ordinary Least Squares (OLS) regression was applied to estimate the data in the first step and in the second step productivity indicators were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DI inflows and inputs used are negatively contributed to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Meanwhile, FDI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achieving economic growth through input driven as indicated by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TFP. In this regar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capital, labour force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which determines the spillover effect on Malaysian economic growth (GDP) was found and the physical capital has shown negative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13.
汪曲 《技术经济》2012,31(6):27-33
采用1995—2009年中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实证检验了适宜技术、人力资本对地区知识溢出和TFP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省际R&D资本溢出和国际R&D资本溢出都是影响地区TFP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除了可直接影响地区TFP外,还可通过对来自省际、国际进出口、FDI和ODI渠道的知识溢出发挥"同化器"作用来间接影响的地区TFP;人力资本对知识溢出具有"同化器"作用,但在不同的适宜技术下人力资本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不同。  相似文献   

14.
陈向武 《技术经济》2020,39(6):99-118
在运用改进方法对我国省级人力资本存量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再测算的基础上,引入地区技术差距变量,实证研究了1996—2016年间我国省级人力资本存量、地区技术差距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人力资本、地区技术差距对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改进、技术进步的作用,存在相互制约、互相促进的一个过程,这是对已有文献研究结论的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15.
汪曲 《技术经济》2012,31(1):47-52,66
利用1995—2009年我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实证检验了地区的技术吸收能力对地区获得的技术溢出及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省际技术溢出以及来自进出口贸易、FDI和ODI渠道的技术溢出都是影响地区TFP及其分解变量——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制度因素、技术差距和吸收能力综合变量通过与技术溢出发生交互作用,对地区TFP、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In addition to the direct productivity effect, public capital also has an indirect effect on private capital stock and labor input. This paper offers an evaluation of both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Chinese public capital by applying a trans-log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 including public capital stock to a panel of regional data from 1986–2009. Moreover, we calculate the impact of public capital on regional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performance by introducing a system GMM estim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utput elasticity of Chinese public capital stock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but decreasing year on year, and public capital is found to be a substitute for labor but complementary to private capital input. Finally, public capital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regional TFP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7.
国际直接投资与开放型内生经济增长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50  
本文应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框架 ,着重就国际直接投资 (FDI)对高收入国家、中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三种不同类型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 ,认为FDI能内生技术溢出和技术进步 ,从而成为内生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本文对 65个样本国家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FDI流入增长对高收入的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作用比对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作用更明显。但FDI流入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其原因与FDI流入规模和我国的人力资本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我国FDI和O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国内外有关国际直接投资渠道的技术溢出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测算了1994—2008年我国以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反映的外国R&D资本存量,并建立了R&D溢出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国内R&D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且国内R&D资本的作用更大;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微弱的阻碍作用。因此,在政策层面上应继续加大国内R&D支出,加强外商直接投资,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以推动我国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999-2010年间163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按照沃格勒的方法测算各地区资本配置效率,然后考察各地区对外经济开放、金融危机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并特别考察了金融危机发生后对外经济开放变量对资本配置效率影响的差异。实证结果表明:外资开放度的提高会降低各地区资本配置效率,但在金融危机之后外资开放度不利于各地区资本配置效率的状况有所改善;出口贸易开放度的增加会提高各地区资本配置效率,但在金融危机之后出口贸易开放度对促进各地区资本配置效率的作用趋于恶化状态。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FDI来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05—2014年中国制造业的26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FDI行业间和行业内的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结果发现行业内直接溢出能有效促进内资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提高;行业内间接溢出则会挤占内资企业的生存空间阻碍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水平的增长;行业间后向关联程度能显著且明显地促进内资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提升;行业间前向关联程度能显著但微弱地抑制内资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