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巴塞尔国际银行资本监管原则的发展进行跟进式研究,一直是中国银行业监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对巴塞尔协议资本监管的历史演进与巴塞尔协议Ⅲ的资本监管改革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按照巴塞尔协议Ⅲ的扣除项要求,以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对资本充足率进行了重新测算。研究表明:尽管当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有一半已经达到了巴塞尔协议Ⅲ一级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但是长期内面临资本补充压力。文章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早在80年代,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除加强对本国金融业及金融市场的检查监督外,还积极采取措施,协调对国际银行业及其证券市场的国际监督与管理。这标志着国际银行业监管一体化的开始。1988年7月,由西方10国集团加上瑞士与卢森堡共12国的中央银行组成“巴塞尔委员会”,正式就统一国际银行的资金定义与资本率标准达成了协议,即巴塞尔协  相似文献   

3.
根据巴塞尔国际银行资本监管原则的发展进行跟进式研究,一直是中国银行业监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对巴塞尔协议资本监管的历史演进与巴塞尔协议Ⅲ的资本监管改革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按照巴塞尔协议Ⅲ的扣除项要求,以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对资本充足率进行了重新测算.研究表明:尽管当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有一半已经达到了巴塞尔协议Ⅲ一级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但是长期内面临资本补充压力.文章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外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国际证券联合会、国际保险监管协会三大国际监管组织发布了《对金融控股集团的监管原则》。根据该“原则”定义,金融控股公司是指在同一控制权下,完全或主要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中至少两个不同的金融行业提供服务的金融集团。成立金融控股公司是金融机构从企业经营走向混  相似文献   

5.
2010年《巴塞尔协议Ⅲ》颁布后,国际银行业监管标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银行资本质量、流动性管理要求、杠杆率控制和动态损失拨备制度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这一情况,中国银监会于2011年提出了监管标准更高、实施和达标时间更早的中国银行业监管标准,初步形成了未来中国银行业监管新框架,旨在实现我国银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次贷危机并引发金融风暴,致使有人对新资本协议关于资本监营的有效性产生了质疑.但文章认为虽然资本监管有其局限性,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资本监管在控制和防范银行风险上仍然是当今最有效的监管手段,在我国更应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和要求,稳步推进资本监管.  相似文献   

7.
自巴塞尔协议Ⅲ公布并在中国实施以来,资本约束和杠杆率新规监管实施效果究竟如何,已成为中国银行业监管理论和实践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对中国上市银行执行和实施资本约束及杠杆率新规进行了实证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资本充足率还是杠杆率指标,都基本实现了有效降低中国上市银行资产风险水平的监管效果,但是,这两个监管工具实施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研究进一步发现,两个监管工具的实施,在样本期间并没有对中国上市银行形成显著监管压力.  相似文献   

8.
监管资本套利产生于巴塞尔协议资本监管框架的缺陷,作为巴塞尔协议一个未曾预料的结果,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非常迅速。本文回答了三个逐层递进的问题:商业银行是否会进行监管资本套利?商业银行如何进行监管资本套利?商业银行进行监管资本套利会给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最后依据结论的政策含义,向监管部门提出了相应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4年6月26日,巴塞尔委员会正式公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最终稿。它以最低资本要求、外部监管和市场约束为三大支柱,对《巴塞尔资本协议》进行了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修订。《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于2006年底从10国集团开始并逐步在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实施。尽管银监会表示我国在2006年后几年内仍将实施1988年的旧协议,但我国银行业仍不可避免的将在资本充足监管、激励相容监管、全面风险管理、充分的信息披露等问题上面临挑战,而我国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和我国银行业的国外经营活动也将面临重大考验。本文将主要介绍《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内容以及我国银行业将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首次提出了银行风险监管的三大要求:最低资本标准、监管约束和信息公开。并且强调银行机构自有资本与银行风险防范之间的紧密联系,完善了银行资本计算与银行风险的计量方法,进一步扩展了风险的范畴,在此基础上提出全面风险控制与防范的理念,为协调各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但客观上也对新兴国家银行业金融安全的维护带来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细而系统地总结了目前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制度主要框架和监管要求,梳理了中国银行业风险监管指标体系的现状,对部分监管指标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指出部分监管指标在监管实践中存在着指导意义不强、重复监管、指标繁多等问题,建议对现有银行监管指标体系进行梳理和精简,并结合巴塞尔Ⅲ最新改革动向和中国资本监管改革趋势建立新的监管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中国实践中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是一个完整的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监管框架.在我国,银监会采取分类实施、分层推进,分步达标的实施措施,文中浅析了实践中面临的一些困难,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中,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的生成和传导机制较以往更趋复杂。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金融监管部门着力强化流动性监管标准的可计量性、可操作性和可监管性,并把流动性压力测试作为监管的重要工具。本文以《巴塞尔协议Ⅲ》为背景,分析国际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监管的新动向及对我国的启示,认为我国银行监管部门应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为目标、建立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相结合的流动性风险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4.
高冬民  赵爽 《当代经济科学》2005,27(2):63-69,111
银行业监管当局良好的治理安排,有助于通过内部"X"效率的改进,促进银行业监管效率的提高.中国银行业监管需要引进先进的监管理念、监管技术,也同样需要基于国际经验,结合国情构建银行业监管的良好治理.后者甚至可能更具基础意义.本文在就两套监管治理评价标准介绍的基础上,对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后,中国银行业监管治理进行了初步分析.总体结论是中国银行业的监管治理已具备了良好监管治理的形式,实施良好监管治理前提条件的缺失或不足抑制着良好监管治理的实施,成立独立银行业监管机构只是完善银行业监管体制改革的一个良好开始.推动良好治理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是银行监管机构能力之外的事,国家仍需在此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次贷危机并引发金融风暴,致使有人对新资本协议关于资本监管的有效性产生了质疑。但文章认为虽然资本监管有其局限性,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资本监管在控制和防范银行风险上仍然是当今最有效的监管手段,在我国更应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和要求,稳步推进资本监管。  相似文献   

16.
霍鸿黎 《经济师》2002,20(2):201-202
2 0 0 1年 1月 16日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新的资本协议的征求意见稿 ,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即将在全球银行业推行的新的资本充足协议的基本原则。从中可以看出国际银行业监管的发展方向 ,中国应按照该协议框架的要求 ,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后,新一轮的银行监管改革正在加紧进行,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银行业发展趋势,那么在巴塞尔银行监营委员会的主导下,国际银行监管将出现怎样的新趋势,其对我国银行监管改革有什么样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李爽 《发展研究》2003,(1):19-20
当前,我国银行信息披露工作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与国际银行业的监管要求不相适应,亟待加以改进和规范。 一、规范银行信息披露符合国际银行业监管的发展趋势。 (一)银行透明度——巴塞尔委员会关注的焦点。 作为银行业监管的国际组织——巴塞尔委员会于2001年1月16日发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草案)》。草案经广泛征求意见并作全面修改后,将于2005年开始在全球银行业中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商业银行的有效监管归纳为三大支柱,即最低资本充足率、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所谓市场  相似文献   

19.
关于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有效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巴塞尔协议的实行和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有效性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从国内外理论研究的现状中可以看出目前对资本充足率监管有效性评价莫衷一是,鉴于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业的重要地位,所以本文应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对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当代国际金融业的迅猛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层出不穷,金融业的高风险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巨大破坏性,已引起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巴塞尔委员会分布的《新的资本充足率框架》征求意见稿,从中可以看出国际银行业监管的发展方向,中国加入WTO,应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