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投入产出原理,结合瓦尔拉.卡塞尔模型,估算福建省行业的出口碳排放量及强度,并建立福建省出口贸易的LMDI模型,分解行业出口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出口规模对出口碳排放影响程度是最大且增加碳排放,结构、技术变动效应表现不相上下;并且机械设备制造业受规模、结构、技术变动影响最大,纺织及皮革产品制造业次之。因此,优化出口贸易结构、推广使用低碳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福建省的出口碳排,增强福建省出口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对2006-2009年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结构分解分析,将其分为强度效应、结构效应、规模效应.结果表明:强度效应贡献率为112.33%,结构效应贡献率为4.14%,规模效应贡献率为- 16.47%.中国各行业碳排放强度的下降是碳排放减少的主要原因,高碳行业的出口比重下降有利于减少碳排放.中国应降低行业碳排放强度,改善出口商品结构.  相似文献   

3.
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长因素分析:基于LMD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建了一个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恒等式,运用LMDI分解技术,对中国1997~2007年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从产业层面和贸易伙伴层面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出口总量的扩张是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持续高速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排放强度的降低是抑制隐含碳排放增长最主要因素,出口结构变化对隐含碳排放的影响有限,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在短期内,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排放强度是中国抑制出口中隐含碳排放增长的有效途径;从长远来看,出口结构的调整升级则是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总结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改进投入产出模型,消除中间投入中进口产品国外CO2排放的影响,计算国内直接碳排放强度矩阵;然后根据现有投入产出表,测算并比较1987年、1997年和2007年中国工业部门出口贸易的国内CO2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并利用两极分解法对1987~1997年和1997~2007年两个跨期中国工业部门出口贸易的国内CO2排放情况进行结构分解,对比分析效率效应、生产结构效应、出口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对CO2排放的影响;最后立足于行业部门碳排放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7年和2012年投入产出表,利用投入产出技术和多因素多阶影响分析(MMIA)法对河北省碳排放强度结构进行了数量论证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河北省碳排放强度的最终使用结构中,投入技术减排在总的碳排变化中起重要作用,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或改变投入结构对碳排总强度的减小非常关键。在总产出结构中,单位总产出能耗的下降是碳排下降的主因,而投入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化对减排是不利的,尤其是结构变化的负作用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的现状、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昌才  刘树林 《山东经济》2012,(3):29-33,155
国内外学者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五类方法,对使用这些方法得到的国内外研究结论做了比较研究,将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归纳为技术、结构和规模3个一级因素,分别包括碳排强度、能耗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经济规模、人口规模6个二级因素。研究发现,技术因素、结构因素对碳排放是显著的抑制作用,说明继续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继续推进结构低碳化方向调整是节能减排的应有之义。只有这样,才能抵消人口规模基数大、经济增长速度不放缓对碳排放造成的显著负效应。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单位根、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自向量回归模型,利用我国1980~2010年的样本数据,对我国的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城市化和投资对碳排放强度具有长期影响,能源结构和人口规模变化对碳排放强度具有短期效应。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依重要程度排序为:产业结构、城市化、能源结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8.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实施,关于如何协同实现“十二五”规划设定的外贸增长目标和碳排放减排目标,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采用因素分解分析法,以北京市各主要工业行业为研究对象,选取北京市2001年、2006年和2011年三个时间点的数据进行分析,定量测算“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出口贸易通过三种效应对工业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市出口贸易对碳排放影响的规模效应为正,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为负,由于规模效应大大超过了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之和,因此总效应为正,出口贸易的扩大会对北京市碳减排产生不利影响,并据此提出了北京市实现“十二五”碳减排目标和外贸发展目标相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带来了更多技术外溢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1998-2005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部门外溢模型来考察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动的技术外溢效应,尤其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国内部门、其他出口部门的外溢效果.实证发现,虽然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部门拥有相对较高的要素生产率,然而这一优势并未有效地转化为对国内部门与其他出口部门的外溢作用.研究还表明,我国出口贸易的技术外溢主要集中在非高新工业制成品出口部门,同时不同经济发展区域出口贸易的作用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运用投入产出模型计算陕西省各工业部门的完全碳排放系数进而测算出各工业部门出口隐含碳的排放量,发现陕西省出口隐含碳的重点部门分布于金属矿加工制品业、石油化工业、设备及计算机制造业等几个完全碳排放系数较大的工业部门.其次运用情景模拟的方法研究征收碳关税对陕西省工业品出口的影响,最后研究了征收碳关税对出口总成本以及碳成本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关税的征收不仅会使各部门工业品的出口贸易量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且会使陕西省工业品的出口成本大大提高.因此,陕西省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做好准备积极应对国际碳关税的征收,推行低碳技术,发展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2005年和2010年中国工业出口贸易的灰色水排放强度与灰色虚拟水流量,并利用LMDI因素分解方法分析了工业出口的规模变化、灰色水排放强度与贸易结构变化对中国工业出口贸易中灰色虚拟水流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工业出口贸易的灰色水排放强度降低与结构优化有效遏制了出口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灰色虚拟水排放量的增长,实现了工业出口贸易中灰色虚拟水流量的负增长。此外,本文还根据研究结论对其政策含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论文在我国承诺的碳减排目标背景下采用LMDI加和分解方法对广东省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结果发现促进广东省碳排放增加的最主要因素是生产规模效应,而能源强度则是广东省碳排放量增加的最大的抑制因素,在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导致碳排放量增加量最多,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中煤炭使用量的减少使得碳排放量减少。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与SDA法相结合的LMDI分解模型,根据能耗增长特点分四个阶段探讨了包含能源强度、中间投入结构变动的技术效应和包含消费、投资、出口变动的最终需求效应对中国能源消耗增长的时段驱动模式。结果表明:(1)1997-2010年间,各阶段"三驾马车"引领的最终需求效应不单是规模庞大,也应相对稳定,能耗增长的异常波动主要取决于技术效应;(2)能源强度效应一直起着节能降耗的积极作用,而中间投入结构自2002年后向高耗能依存特征转变,成为能耗增长的推动因素;(3)2006年开始实施的能源强度政策有效改变了能耗增长轨迹,而国际金融危机的突然爆发扭曲了政府政策执行的初衷、方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4.
碳排放急剧增加使温室效应持续加强,研究碳排放峰值及达成时间对实现碳达峰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改进Kaya模型、LMDI指数分解法探讨福建省碳排放影响因素,构建STIRPAT模型并运用组合情境分析法模拟未来福建省碳排放。结果表明,能源消费总量呈现不断递增趋势,即2003年4 062.6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20年13 905.19万吨标准煤,平均增长率为7.99%;能源消耗强度因素、经济发展因素与人口因素对CO2排放为正向影响,能源强度因素为负向影响,影响强度大小依次为经济效应、能源强度效应、人口效应、排放强度;在人口规模、能源强度、人均GDP、城镇化率、第二产业占比发展模式为低-低-中-低-低、低-低-中-低-中、低-低-中-中-中时出现峰值,分别在2040年、2025年和2030年出现峰值,峰值排放量分别为7300.07万吨、6888.94万吨、6999.47万吨。为此,提出资源利用、低碳产业体系和人口规模等方面建议,旨在识别碳峰影响因素以及探讨最优达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出口贸易结构在不断优化,但是出口贸易结构仍然存在出口产品加工程度低,资源密集型产品占出口产品的比重较高,加工贸易在出口中占的比重比较小,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对出口的贡献度低,出口市场相对集中等问题。因此河南省要通过技术创新,培养优势产业、名牌产品,发展创汇农业、进行制度创新等措施来优化出口贸易结构。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出口贸易结构在不断优化,但是出口贸易结构仍然存在出口产品加工程度低.资源密集型产品占出口产品的比重较高,加工贸易在出口中占的比重比较小,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对出口的贡献度低,出口市场相对集中等问题.因此河南省要通过技术创新,培养优势产业、名牌产品,发展创汇农业、进行制度创新等措施来优化出口贸易结构.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文化产品出口规模逐年上升,文化产品出口占总出口比例越来越大,研究我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有着现实意义。本文从我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规模、结构、国别分布分析我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在此基础上从进口国需求和出口国供给两个角度分析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促进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浙江碳排放驱动因素及减排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碳排放的驱动因素中,人口规模对碳排放总量驱动作用最大,技术因素对碳排放总量也有较大影响,财富效应对碳排放总量有一定驱动作用但相对较小。未来浙江碳减排应重点围绕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低碳技术创新、城镇化低碳发展等方面推进浙江省碳排放基本特征浙江自2005年以来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显示,二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在Copeland和Taylor (2009)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根据Grossman和Krueger(1993)的分析方法,将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发生变化的根本性因素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将工业行业分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运用我国13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资本积累和劳动力转移驱动下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环境结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是符合雷布津斯基定理推论的.资本投入的不断增加是我国碳排放规模上升的主要原因;劳动力转移在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张的同时,扩大了我国的出口规模,但并没有造成我国CO2排放规模的扩大;外资的引进对不同行业碳排放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效应更加显著,而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规模效应则较显著.  相似文献   

20.
碳标签制度:我国对外贸易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标签制度在世界各国的相继实施对于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巨大,它对我国出口贸易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我国出口产品既有可能因碳排放过高而被发达国家市场拒之门外,我们也可利用它推进我国的低碳减排工作,以顺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并扭转我国长期以来产品附加值较低的局面,进一步扩大出口贸易额,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