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生产处于整个农业的首位,为了探索一条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成功路子,德兴市1996年在界田乡占家皈建立了千亩“双杂”吨粮田高产示范区。项目由挂点的市领导亲自负责,政府和市农业局具体承担,成立了吨粮田建设指挥部,负责处理具体事务。经过共同努力,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实现了千亩稻田粮食单产的大跨越界田乡占家皈的千亩“双杂”吨粮田建设究竟取得了哪些成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经专家测算与市统计局调查该走,示范区早稻亩产423.7公斤,晚稻557公斤,双季亩产980.7公斤,较历史…  相似文献   

2.
中国粮食增产潜力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从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与提高粮食单产两方面,综合分析了影响我国粮食增产潜力的11个主要因素。研究结论认为:粮食单产依然是今后几年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最重要因素;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在逐年加强,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替代单产成为第一主要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有效灌溉面积、国家政策、农业劳动力素质、农业机械化水平、生物防控技术和化肥使用量等,也都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我国粮食生产格局演变及增产贡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测算各省区粮食增产潜力和各省区可比耕地资源量,揭示不同阶段我国及各省区粮食生产及增产的特点及原因,揭示我国今后粮食增产的方向。[方法]结合生产力相对指数与耕地面积分析我国各省耕地资源量,测算了复种指数和单产对我国及各省区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测算了我国各省区粮食增产的潜力。[结果]我国各省区人均粮食产量差异明显扩大。1985~1998年间,粮食单产对粮食产量增加的贡献率为85.35%;1998~2003年间,我国粮食总产量下降,播种面积减少是主要原因;2003~2013年间,单产增加依然是增产主因,但播种面积增加的贡献明显提高。1985年相对生产力耕地资源的省际差异明显大于2013年,据该文估算,我国可增产粮食22.9%~43%,复种指数对于粮食增产的潜力十分可观。[结论]近3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格局是"南降北升",播种面积差异是粮食生产省际差异的主因。1985~2013年间,粮食播种面积仅占农作物增播面积的15.48%。大多省区耕地复种指数提升空间较大,但多数省区现实的复种指数却在下降,原因是农业生产比较利益低下。进一步提高单产的边际约束效应明显凸显,提高复种指数应该是我国提高粮食产量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我国粮食“九连增”主要因素贡献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对我国粮食近9年来连续增产(以下简称:粮食“九连增”)现象,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包括对粮食、三大主粮及其它杂粮增产率,粮食总产趋势进行了研究,定量分析了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两方面因素在粮食“九连增”过程中的贡献率大小.研究发现:粮食“九连增”主要得益于单产的大幅增加;单产和播种面积这两方面因素在三大主粮的增产过程中贡献大小存在一定差异,其它杂粮的增产中单产增产贡献率较大.“九连增”期间,现行的一系列农业生产关键技术补贴政策对粮食单产的稳步提高作用显著;而农业生产促进性补贴及粮食最低收购价等一系列政策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扩大粮食播种面积作用明显.笔者认为继续加大各类直接或间接补贴政策的补贴力度,是提高粮食单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有效措施,同时应做好粮食市场的调控工作,防控市场风险,保障粮农利益.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粮食生产现状和增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是我国西部唯一的粮食生产区,在国家粮食给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四川粮食生产及增产潜力以指导粮食生产及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有重要作用.对四川省1990~2007年粮食生产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四川地区的粮食生产呈现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但粮食生产总体波支较大.四川省粮食单产潜力,技术进步潜力,农业机械化潜力,土地规模经营潜力,使得四川省未来粮食增产的潜力巨大,实现粮食的持续增长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中国粮食生产结构与实际需求不匹配,本文将农业劳动力数量和老龄化率引入劳动增强型生产函数(C-D函数),分析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玉米、小麦和稻谷三大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粮食生产存在明显的"内卷化",这阻碍了粮食增产。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粮食生产劳动投入,推动粮食生产规模化与机械化,通过提高单产与种植面积促进粮食增产。此外,中国粮食增产尚处于依赖要素和资本投入阶段;从长远来看,在劳动力知识水平未显著提高的情况下,这种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农业劳动力人力资本、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加速机械、技术等现代要素的引入,促进我国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7.
我国吨粮田开发成果累累据农业部农业司有关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透露,我国吨粮田建设取得可喜成果。从80年代初期开始,为了使粮食生产登上新台阶,在全国一部分高产地区开展了吨粮田建设(即每公顷产粮15吨),取得可喜进展。据统计,到1994年止,全国除西藏、...  相似文献   

8.
据农业部的预计,2006年全年粮食产量达到4900亿公斤以上,平均亩产连续三年创历史最好水平,这是1985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单产首次实现连续三年增产。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历史看,自1985年以来的21年中,粮食生产基本上是“两丰一歉”,还没有连续3年增产的记录;粮食单产基本上是“两增一减”,也没有连续3年提高  相似文献   

9.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潜力与增产前景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我国粮食生产形势严峻。增加粮食生产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单产仍有巨大潜力,在目前条件下,提高粮食单产是增加我国粮食总产的唯一途径。在提高粮食单产的众多措施中,尤以培育良种为主要途径。并对育种科研的予期投资报酬率、科研政策要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海安在大力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的进程中,坚持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重要任务,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单产稳步提高,连续5年持续增产,2008年全县54万亩小麦平均亩产432公斤.  相似文献   

11.
济宁市是山东省主要粮棉产区之一,曲阜、汶上、梁山、嘉祥、金乡、鱼台先后被国家列为粮棉大县。几年来,我们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济宁农业生产,成功地打破了粮食生产多年徘徊的局面,步入了稳定发展的轨道,粮食总产突破400万吨,每年向国家贡献粮食30多万吨。科技进步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达到了40%以上,科技投入产出比1:13,实现了产量效益的同步增长。在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农业高产高效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科技开发与结构调整并举。——抓科技开发。我市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粮食播种面积1994年比1990年实际减少91.6万亩。全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计划,依靠科技进步,狠抓科技开发,努力提高作物单产,是我们保持粮食连年增产的成功经验。"八五"期间,我们先后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实施了"三百万亩农田科技开发"、"吨粮田和吨粮乡镇建设"、"农业‘135’工程"以及"高产优  相似文献   

12.
郫县地处成都市近郊,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流灌溉,是川西平原粮食主要产区之一。但是,近几年来,粮食产量一直稳而不高,没有新的突破。1990年,郫县注重科技兴粮,以稻麦两熟产吨粮为目标,有重点地在22个行政村进行建设“吨粮村”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建设“吨粮村”的初步成效按粮经比例系数计算,22个“吨粮田”示范村,粮食平均亩产达到1074公斤,比1989年增产158公斤,增长17.2%。其中,小麦平均单产388.8公斤,比1989年增产59.9公斤,增长22.3%;水稻平均亩产576.5公斤,比1989年增产94.5公斤,增长20%。22个村中,有19个村达到和超过了“吨粮村”建设目标。另3个村粮食亦有较大增产,但略低于建设目标。在“吨粮村”的示范带动下,去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26759万公斤,比上年增产2386万公斤,水稻单产突破千斤,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吨粮田建设是农业综合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充分利用,推动大面积农田的深度开发,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为了探索吨粮田建设的基本规律,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本文阐述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04~2013年,中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连增"。本文通过对粮食产量公式的分解得到粮食增产来源于作物单产、播种面积和种植结构调整三方面的因素,并进一步测算了以上三方面因素在"十连增"期间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结果表明,作物单产水平提高对中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最大。为此,本文进一步构建了粮食单产的C-D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各种投入、政策、气候和农户行为对单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支农力度、种子和机械作业是推动粮食单产提高的重要因素;同时,温度和降水量对小麦和玉米单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预期种粮收益对水稻和玉米单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可见,未来中国粮食单产的提高将日益依赖于优良品种和机械投入,而这些必须有政府农业科研和推广以及农业机械化方面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技将使21世纪的中国丰衣足食40多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也表明我国粮食增产还有较大空间。科技要从以下方面做出贡献:(1)向超高产要粮食。根据我国现有生产水平,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仍有较大潜力。199...  相似文献   

16.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必须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强化农业物质技术支撑。1.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粮食生产要坚持稳定面积、优化结构、主攻单产的总要求,确保丰产丰收。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着力加强800个产粮大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选取1996-2017年山东省粮食产量与农业结构调整水平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对粮食安全与农业结构调整水平的关系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农业生产结构、种植业结构是粮食产量变化的Granger原因;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生产结构演化会抑制粮食产量增长;种植业结构调整能够促进粮食产量提高,但随着时间推移,对粮食增产的促进作用不断减弱;前期种植业结构对粮食产量变化贡献巨大,随后农业产业结构及农业生产结构对粮食产量变化的贡献逐步凸显,对其预测方差贡献度分别会收敛于59.2%、29.7%。足够数量的粮食播种面积是保证粮食产量的基础,但从长远来看,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甚微,应努力寻求其他手段来提高粮食单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8.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农业部对2005年的农业工作部署了七项重点: 一是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加快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大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各级农业部门要以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为基础,以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为重点,稳定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主攻粮食单产,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实现粮食稳定增产。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项目和资金要继续向主产区倾斜,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粮食供给问题对我国来说至关重要,粮食安全是我国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近几年来粮食生产滑坡、供求矛盾加剧这一比较严峻问题,2005年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指出:农业依然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制约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要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善品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着力提高单产,努力保持粮食供求总量大体平衡。要稳定和增加粮食播种面积,改革种植制度,提高复种指数。要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商品粮生产基地,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带建设。要加强粮食生产技术、农机、信息和产销等服务,搞好良种培育和供应,促进粮食生产节本增效。要保证必要的粮食储备,维护粮食市场的稳定。关于我国粮食供给问题的现有研究文献十分庞杂,限于篇幅和笔者掌握的研究资料,本文拟对之进行大致的概述。  相似文献   

20.
(一)技物结合是90年代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一个工作重点 农业最终还要靠科技解决问题,这是真理。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更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农业科技。从我国和其它国家农业发展的实绩来看,先进技术得以有效推广并形成有效的生产力的关键还是应尽可能地使先进科技商品化,即让先进技术尽可能通过商品、尤其是先进的农业生产资料的销售和使用来反映。据粮农组织统计,1950—1970年的20年间世界粮食增产了一倍,其中靠扩大播种面积的增产因素仅占2%,而提高单产因素占98%,在单产提高的因素中,化肥的增产作用约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