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荧 《市场周刊》2004,(9):160-161
江苏与浙江两省不仅在中国经济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且两省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上也处于领先。江浙开放型经济面临产品及贸易国差异小而外商投资分布不合理等障碍,江浙二省应加强区域合作、实施产业结构升级、加大服务贸易、鼓励企业境外发展及联手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2.
《国际贸易》2006,(5):F0002
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WTO浙江研究咨询中心)是浙江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直属科研单位,也是浙江省级政府部门设立的从事WTO研究、咨询的惟一机构,主要开展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及WTO事务研究与咨询,为各级政府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决策依据,并为相关行业协会、企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新世纪以来,南通开放型经济持续发展,有力带动了全市经济跨越赶超,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新形势下,南通开放型经济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进一步提升南通开放型经济水平,是创建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加快推动开放型经济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转变,全面提升南通开放型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4.
钟山 《新商务》2003,(6):4-5
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接轨上海,扩大开放,加快环杭州湾产业带建设,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的实施对浙江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尤其是对浙江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环杭州湾六市,经济发达,GDP占了全省总量的63%左右,外贸出口占了80%左右,利用  相似文献   

5.
全省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在宁召开罗志军出席并作讲话 7月28日,省政府在南京召开全省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对开放型经济提出的“两个转变、一个提高”的工作要求,围绕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增后劲,研究落实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点措施。  相似文献   

6.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开放型经济是苏州的一大亮点。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得益于开放型经济,今后苏州的发展依然离不开开放型经济。“十一五”期间,苏州要在更高的起点上阔步前进,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放大开放型经济效应,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7.
唐静  朱智广 《大经贸》2008,(4):78-80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要求,这对于我国发展当前经济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开放型经济中,要素、商品与服务可以较自由地跨国界流动,从而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和最高经济效率。一般而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市场化程度越高,越接近于开放型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发展开放型经济已成为各国的主流选择。  相似文献   

8.
刘亚丽 《商业科技》2014,(30):259-260
我国自提出发展开放型经济以来,政策面关于它的提法也经历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既与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状况有关,也得益于学术界一直以来的理论研究。国外关于开放型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指导经济开放水平的理论和经济开放度的测度方法方面;我国关于开放型经济的研究则贴近中国国情,包括其内涵、西方国际经济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发展对策、开放水平测度及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方面。然而面对世情、国情的变化,我国对开放型经济的研究在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及政府的制度性调控方面都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9.
2004年,苏州全市开放型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取得了当年进出口总额超1000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400亿美元的优异成绩。在今天下午召开的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暨表彰大会上,商务部和省政府分别发来贺信,祝贺苏州开放型经济所取得的这一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0.
杨祖琳 《商》2014,(48):224-224
在对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内容框架进行构建的基础上,从现实和理论的角度提出问题,将研究对象和内容向西南部地区聚焦,并对发展环境和外部条件进行了分析。从西南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存在与东部地区的相似之处,也遵循着渐进式发展的模式。在这种综合判断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西南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指出要从战略高度谋划西南部地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注重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动性,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注重国内外资本的引进和有效使用,优化贸易结构,“引进来”、“走出去”,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联系,打造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阵地。  相似文献   

11.
开放型经济是苏州经济的最大优势,也是苏州率先实现省“全面小康指标”的重要途径和保证。 “十五”期间,苏州开放型经济发展势头不减。面对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新形势,苏州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紧紧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世界经济复苏、产业结构调整转移的历史机遇,克服困难,化解矛盾,乘势而上,开放型经济实现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2.
《国际市场》2010,(6):30-35
2009年,尽管受美国金融危机等影响,宁波开放型经济各项指标依然逆势前行,外贸、外资、外经“老三外”逆势增长,服务外包、涉外展会、涉外服务机构“新三外”也后发崛起。转型升级中的宁波开放型经济再获发展先机,并且呈现多箭齐发之势。2010年,宁波的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着更多的考验。为此,记者采访了宁波市外经贸局俞丹桦局长,听他畅谈2009年的工作经验,运筹2010年宁波开放型经济新布局。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对我国及我省开放型经济造成了很大影响,但它没有改变当前国际产业资本转移和重组的格局,没有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没有改变我国现阶段的比较优势。我们要坚持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不动摇,抓住招商引资不动摇,积极发展加工贸易不动摇,促进开放型经济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形成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与开放型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浙江是外经贸大省,外贸出口以一般贸易为主,汇率变动对外经贸特别是外贸的影响在全国首当其冲。人民币升值使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受到削弱,机电和高新技术产业初步积累的竞争优势受到损害,从而影响出口利用润和增长水平。但从积极的方面看,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出口商品结构调整,促进进口贸易发展,缓解贸易摩擦,推动企业“走出去”,促进浙江外经贸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对我省开放型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急剧蔓延,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我省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不可避免对我省开放型经济产生影响。当前,我省开放型发展正经受着着日益严峻的考验,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如果要评选今年的经济类焦点新闻的话,6月29日签署的CEPA(《内地与香港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协定》,下同)一定会吸引不少的选票。正如专家所指出的那样,作为香港与内地的双边经贸关系安排,不能把CEPA简单地看成是内地对香港的优惠或扶持。它的出台,实际上是我国在入世后开始实施的与周边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步骤的一个重大行动,必将对内地、香港乃至整个国际贸易平衡产生深刻的影响。而对浙江而言,CEPA的签署无疑为近年来高速行驶的浙江开放型经济列车注入了新动力。  相似文献   

17.
进一步加快苏中和苏北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不断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是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4月13日—14日,省政府在南通分别召开苏中、苏北地区经济国际化座谈会。副省长张卫国指出,苏中、苏北各市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实情,夯实基础,优先抢先,快速推进,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步伐,为富民强省、实现“两个率先”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用“超级速度”形容绍兴县开放型经济发展之迅速不为过。用多谋善变描述绍兴县外贸做大做强之奥秘也不是夸大其辞:从最初在家门口等生意,到主动走出县门四处参会、设立“国际接单中心”,直至直接在国外设窗口……绍兴县的外贸始终在变化中求进步。如今,在全球产业大转移的新形势下,绍兴县又一次意识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机遇,精明的“师爷”们已经在思考怎样把握新机遇.让绍兴县外贸再来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本刊特别专栏《直挂云帆济沧海——探索浙江开放型经济做强之路》本期推出第三篇——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由于逆全球化风气和新冠肺炎的打击,贸易受挫,经济低迷,中国的开放型经济格局也深受影响。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跟随国家发展的进程,进一步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是黑龙江省当下的重点。从开放型经济的新定义出发,对黑龙江省的经济开放现状进行分析评估,结合双循环背景,对新形势下黑龙江省的经济开放布局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20.
新增长理论所揭示的不同于传统理论的经济增长机制及其政策含义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形式。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科技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应站在理论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一方面要调整开放重心,积极吸收外来理念;另一方面切实把“科教兴国”战略落到实处,让知识、人才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