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功能区是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各类职能的重要空间载体,具有很强的聚集与辐射扩散能力.在对国内外典型城市功能区的分析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城市功能区的几种发展模式.这时促进城市功能区发展,加快其所在区域的城市建设步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口岸城市同腹地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概括了我国口岸城市的三种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阐述了口岸城市同腹地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性。指出口岸城市的发展与其辐射区域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动态的协同规律。并提出了加快口岸城市与腹地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张健 《经济研究导刊》2014,(27):151-153
提升城市集聚与辐射引领能力,开展城市创新能力研究,构筑创新能力底蕴,促进城市创新能力发展,进而产生对其他城市的辐射引擎效应和区域带动作用,为世界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借鉴。从全新的角度探讨城市创新能力系统动力机制;从滨海新区在国家战略中的多重带动作用及其发展模式,提出中国城市应选择的引擎效应路径战略。  相似文献   

4.
上饶处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和辐射扩散的门户,闽浙皖赣四省交界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江西省沿浙赣铁路城镇发展轴的主要增长极,信江河谷城镇带的首位核心城市,中心城区的产业定位及城市发展目标、性质与职能.  相似文献   

5.
上饶处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和辐射扩散的门户,闽浙皖赣四省交界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江西省沿浙赣铁路城镇发展轴的主要增长极,信江河谷城镇带的首位核心城市,中心城区的产业定位及城市发展目标、性质与职能.  相似文献   

6.
创新型城市是指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要素的创新来驱动城市发展,并积极对其它区域产生辐射与引领作用的一种新型城市建设理念.思想观念的创新、发展模式的创新、机制体制的创新和城市管理的创新是其内在要求.在建设创新型城市过程中核心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城市发展非常迅速,区域资源的供给已不能适应城市的发展速度,导致环境资源的破坏,从现代经济、社会所考虑到的可持续发展性,就应该找到城市发展与区域资源之间的平衡关系,谋求区域资源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平衡,实现经济和社会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经济区是区域城市化和城市区域化的必然结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市的区域增长带动作用功不可没。密切的区内经济联系有助于中心城市增长极的扩散和经济辐射。市场一体化水平决定区内经济辐射的有效性。周边城市在接受中心城市产业辐射的同时,更多的是利用中心城市吸收外来资本的优势,创造自身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条件,凭借地理、开放的市场环境、基础设施的有利条件,提高接受辐射的能力,弱化中心城市对其资源的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是我国重点发展区域,提升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和发展效率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京津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以京津冀城市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别借助加权求和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系统测算2009—2018年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和发展效率,并通过双变量自相关分析探讨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和发展效率的相关性,揭示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现状及其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8年,京津冀地区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区域差异明显;绿色发展高效率区域的数量不断增加,并有向南延伸的趋势;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与发展效率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张家口—北京—廊坊连片区域是绿色发展的示范区域,有望带动京津冀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0.
资源短缺与城市集约化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亚明 《技术经济》2005,24(12):32-35
资源短缺是我国城市发展中的根本性制约因素,城市发展的速度及方式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实现对资源的集约使用。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发展资源短缺的若干属性及其相应的制约化要求,探讨了资源短缺条件下城市集约化发展的抉择与对策,对我国城市、区域发展,城乡协调具有普遍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心城市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晋城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而区域经济则是中心城市的依托和支撑。中心城市和区域经济相互作用的路径是,以城市为中心由面——点——面的进程。生产要素极化和扩散、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聚集和辐射,在现代社会,载体及其传导机制主要是企业、产业和城镇体系三者的相互作用。生产要素极化和扩散,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聚集和辐射,是在比较利益推动、市场机制驱动、制度变迁促动、人居环境拉动等动力机制的合力作用下通过企业、产业、城镇体系等载体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天津作为环渤海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应起到中心城市的核心辐射和扩散作用。但由于计划经济造成的产业分工体系的不合理安置和都市圈发展起步较晚,天津还未发挥出中央政府寄予它的重要作用。从国家的发展战略来看,天津必须承担起环渤海都市圈中心城市的作用。借鉴其他都市圈的成功发展经验,文章探讨了天津应选取的发展路径,希望天津能早日成为环渤海都市圈发展的真正龙头城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概念进行界定,并梳理其发展趋势,发现沿海次级城市发展受到国内市场主导发展格局、区域倾斜调控等阶段性制约。但在新发展阶段,沿海次级城市面临新兴产业集聚和国家沿海内陆区域间发展关系重构等新发展机遇,建议从建设国际一流沿海城市群的战略高度出发,将沿海次级城市发展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重点倾斜区域,促进沿海中心城市与次级城市之间高水平的一体化进程,并依据区位特征、发展阶段和次级特征,科学选择产业集聚,推进相对集聚型、产城融合模式的城镇化格局。  相似文献   

14.
作为江苏省欠发达城市之一的宿迁市,其经济发展的质量决定了江苏省缩小南北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能否实现。通过分析宿迁市周边所接受辐射的经济区域,结合其建市十多年来发展成就与经验深入探讨,提出了宿迁市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与多经济区域辐射优势叠加的若干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课题组 《经济论坛》2010,(4):103-106
河北省省会城市石家庄市是冀中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当前,其综合经济实力、迅速发展的第三产业、得天独厚的科教优势、“三年大变样”及“作风建设”的成果都为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供了条件。石家庄要增强中心城市实力,加强辐射,促进石家庄区域经济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四川区域发展战略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宾 《经济学家》2004,(1):120-121
四川区域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应当是:以工业化、城市化为导向,实施空间集中化、一体化发展战略。集中发展省域内区位条件优越、空间可达性强、产业集聚程度高、城市规模较大、城市空间组织形态发育较好的区域;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体在省域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增强城市要素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促进重点区域向城市圈、城市带、城市群的空间模式发展,培育和强化区域经济的自组织机制,推进重点区域的空间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未来十年内,四川区域发展战略的总体构想是集中发展“一圈、一群、两带”,即集中发展成都都市圈、川南城市群、…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态敏感区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城市生态敏感区的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的分析,我们认为,城市生态敏感区的产业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发展的思路。城市生态敏感区产业统筹发展的构架为: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并将它们与都市生态旅游休闲产业连为一体,共同发展。做到在"保护生态中求得产业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并通过加强城市生态敏感区与城市工业密集区的产业联合、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城市区域资源与环境保护基金、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等途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与区域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协调的因素,顾此失彼的现象较为突出。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城市和区域发展问题、保持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因此,文章提出了促进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的产业和功能的分工与协调、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整治的区域化、制度与政策的一体化安排、区域空间结构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区域社会文化的交融与整合等对策,为促进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连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末,北京,上海等一批现代化国际性城市迅速崛起,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桥头堡,大连就是其中之一,大连作为国际性城市的崛起,首先得益于它良好的区域基础,区位优势,更重要的是得益于极具超前意识的发展战略以及一系列脚踏实地的实施手段,按照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大连市的现代化水平在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后,居第六位,同时,大连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营造国际性城市的化氛围,强化中心城市辐射功能,为迎接21世纪更加美好的明天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对长三角经济圈的经济辐射力最强、辐射范围达到400Km以上,而北京市和广州市的经济辐射力与辐射范围相对较弱。其原因在于三大经济圈的地理条件、经济基础、行政因素及核心城市的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角度看,应积极构建面向祖国腹地的经济辐射网络,积极推动经济圈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各级政府要根据地理条件合理规划区域经济发展,周边地区要根据核心城市的特点接受经济辐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