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发挥综合部门作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崔文仉农村经济工作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农民增收是农村经济的一个综合性指标。作为农业综合部门的农委,其职能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因此,找准农委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位置,弄清楚农委这个农业综合部门的职...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国民经济就象上足了燃料的火箭,正处在腾飞的前夜。县级经济是构成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没有县级经济改革的成功,就没有国民经济的改革成功;没有县级经济的腾飞,就没有国民经济的腾飞。 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综合部门,是管理和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也是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的推动和促进力量。县级金融部门既是县级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县级经济发展和腾飞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一、全省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不移地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性问题。近年来,中央反复强调: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没有农村的稳定和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就不可能有市场需求的扩大和人民生活达小  相似文献   

4.
农业不同于国民经济其他生产部门,如果任其自然发展,不加支持,其生产条件就会愈来愈趋恶化,农业和国民经济其它部门之间的平衡关系就会遭受破坏,出现基本比例失调。这是一个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但还没有被人们论述过。只有深入地认识这个规律,才会自觉地而不是被动地采取相应对策,保持农业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特别是工农业两大生产部门之间的平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来说,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加入WTO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很快,但不容否定的是中国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农业发展整体水平低,离现代化的目标相差甚远,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还不高,不能有力地应对WTO的挑战,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快中国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现五个统筹发展,并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首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同时,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如果不能扭转工农差距、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将会影响到广大劳动者、特别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也最终会影响到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赵紫阳同志指出:“为了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要把改革的重点放到完善企业的经营机制上,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因此,金融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综合部门,作为一个特殊企业,必须深入探讨和研究金融企业经营机制有关的一系列理论问题。这是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重点,也是深化金融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想就此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最近就四川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作了一些调查研究认,为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简称"科技兴农",是发展四川农业的一条路子.现就"科技兴农"讲一些认识和观点,供大家思考.农业的基础地位和战略目标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强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这既是一个关系全局问题,又是一个经济规律问题.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如果四川农业上不去,尤其是粮食出了同题,中央扶不起,兄弟省区也帮不起,不仅四川经济不能发展,还将影响全国.  相似文献   

9.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现五个统筹发展,并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首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同时,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如果不能扭转工农差距、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将会影响到广大劳动者、特别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也最终会影响到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依法管理农业自然资源促进浙江经济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制定《浙江省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条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介绍了《条例》对综合部门职能的定位,指出应做好《条例》的实施工作。  相似文献   

11.
线性规划是四十年代末期开始发展的一种新兴科学。近二十年来,无论在理论上和应用上发展都很快,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计算能力,为这一方法的广泛应用开辟了道路。一些科学家们认为,就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经济问题来说,线性规划法是比较成熟的方法,它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科学。建国以来,我国开始把这门科学应用到交通、运输和工业等方面。近几年来,在探讨和应用农业方面。本文仅就线性规划在农业上的应用作一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农民增收减负: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0年代以来,农业的发展由于更多地受到市场的影响,出现了产品卖难、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税费过重等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收入增加和负担减轻的两大难题,要实现国民经济的扶持、快速和稳定的发展是很困难的。关于农民增收减负的措施很多,关键是要有新的思路,采取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信息与文摘     
要重视计划工作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 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同志最近指出,国家计委是宏观经济综合部门,要了解国民经济全局,制定产业政策,规划重大经济结构、生产力布局、国土整治和重点建设,统筹考虑重大项目的布局。今后地方和部门建设项目需要开发银行提供资金的,必须列入国家计划,否则,开发银行不能提供资金。开发银行  相似文献   

14.
面对世纪之交,财政支农工作任重道远。下面就如何推进财政支农工作再上新台阶,谈几点想法。一、决不放松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稳则农村稳,农村稳则社会稳,社会稳则国家安。农业稳的重要因素在于农业基础条件的好坏,如果水来土地毁,旱来土地荒,靠天吃饭的农业是绝对稳不住的。绵阳6县1市3区,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五分之四,农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为22-2%。农业县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来源于农业或间接来源于农业,如果不把农业这个基础稳住,不但农民奔小康会落空,经济和财政都将进一步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5.
四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制约因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切实认真解决好“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大事,农业上去了,其它一切事情就好办了。目前,四川农业正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换、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换的历史进程,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四川农业可持续发展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6.
经济效果问题十分重要,可以说是经济学的真谛。但目前在我国,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都还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尤其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已经严重地、紧迫地提到了我们面前,不予很好解决,调整工作就难以顺利进行。实现四化就无望。可以预计,只要我们真正从理论上探讨清楚了,并且在实践上切实做到了讲求经济效果,那么,我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可以指日而待。 如何提高经济效果,拟就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几点看法和同志们共同研讨。  相似文献   

17.
粮食问题,历来是世界经济中的重大问题,也是我们党一贯重视的重大问题,早在五十年代毛主席就指出:“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要注意,不抓粮食很危险。”我国建国以来,一直把农业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和解决粮食问题。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和增产粮食,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步骤和措施,并在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而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农业生产连续七年获得丰收。就粮食而言,一九八四年总产量达8,000亿斤,人均占有粮食增加到800斤,初步解决了十亿人口的温饱问题,确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胜利。  相似文献   

18.
新的世纪要有一个新的开端、新的发展思路。整个国民经济正处在战略性调整的阶段,要支撑国民经济的发展、支撑国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必须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这个问题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农业连年丰收,容易滋生忽视、放松农业的倾向,这是存在的,不是无的放矢。不放松农业,要抓好两个环节。一是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两年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最好也是投入最大的时期。二是不放松农业就必须  相似文献   

19.
正种子是粮食之母,没有种子就不可能有粮食,没有持续足质足量的种子供应,粮食生产就无以为继,更谈不上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在农业生产上,种子是不可替代的、具有生命力的、特殊的生产资料。优良品种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生产资料,是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实践证明,优良品种能较充分地利用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中的有利因素,抵抗和减轻其中的不利因素,并能有效地解决生产上的一些特殊问题,具有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增强抗  相似文献   

20.
我国银行不仅是全国信贷、现金、结算中心,而且是全国经济信息中心。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作用所决定的。银行在营运货币资金过程中所获得的经济信息,不但有着其它信息共有的及时、准确、适用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如下独树一帜的特性。 一、综合性。银行作为国民经济综合部门,能以价值形式综合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情况,为经营管理者提供综合性很强的经济信息。首先,国民经济各单位、各部门都与银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们的经济活动情况以及各种信息均会直接或间接地通过银行存、贷、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