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外来植物入侵遥感监测预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紧密围绕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外来植物入侵遥感监测、预警新技术、新方法,总结了当前监测预警技术方法的问题和不足,阐明了未来针对外来入侵植物的遥感监测、预警技术发展趋势和方向。目前在监测方法上,主要有图像识别法、高光谱监测法、雷达数据辅助识别法和中低分辨率时序序列数据分析法等。其中,图像识别法和高光谱监测法应用较多,但其数据来源获取困难,后期数据处理工作量大,缺少普适性强的自动解译算法;雷达数据辅助识别法由于雷达数据自身空间分辨率粗糙,在植被监测中往往配合其他数据源同时使用,因此应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中低分辨率时序序列数据分析法适用于较大空间尺度上的植被外来物种入侵监测,监测结果空间定位能力差,很难在小尺度区域上进行应用。在预警方法上,主要有生态机理模型预测和数学模型机理预测两种方法,基于GIS和遥感技术的生态学模型预测机理性强、易推广,预警精度较好,具备一定的空间定位能力,适宜于在宏观区域尺度上应用,但存在部分关键植被生理遥感参数获取困难等问题。数学统计模型预测以理论统计为主,只是对外来植物入侵发生的概率进行了估测,对物种或区域环境依赖程度高,普适性较差,遥感参数较少参与模拟过程,空间定位能力不足。总体上,利用遥感技术快速、准确地进行外来入侵植物定位监测和预警已成为防控外来植物入侵,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必然趋势。在数据源集成上,传统可见光遥感和新型激光雷达遥感、高光谱遥感、多角度遥感等多源数据集成、融合应用更为多见,数据获取范围进一步拓宽。特别是诸多新型国产高分卫星发射升空后,使得监测时效性和成本进一步改善,实用化、规模化、业务化动态监测成为可能。在技术方法上,受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传感器制造技术的影响,数据获取范围不断拓宽,空间定位能力不断增强,监测、预警也将不再局限于单一技术和模型的应用,而是多模型、多平台(星-机-地)综合监测、预警模式成为趋势,外来植物入侵的遥感监测技术正逐步发展成为植被生态遥感学科领域的重要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2.
大别山的珍稀濒危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列举了大别山的29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介绍了它们的识别特征和价值,以利于这些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3.
绥棱县深山区、浅山区植物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9~10月,以五一经营管理所和半截河林场为研究区域,对深浅山区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生境多样性进行比较。通过小样方抽样调查草本植物的种类、郁闭度、植物数量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深山区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生境多样性均高于浅山区的结果,并分析原因,为生态林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在实际工作中难于对转基因植物安全性等级进行评价的问题,采用模糊识别方法,通过对受体植物安全性等级和基因操作类型的识别,最后对转基因植物安全性等级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5.
能源植物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应对目前和今后可能出现的能源危机的重要战略资源;西双版纳热带能源植物估计总数在1000种以上;通过对158种含油量≥30%的能源植物进行分析,得出该地区具有能源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热带区系特征明显,古老成分和特有种多等特点;一些能源植物如小桐子、油棕等,兼具速生丰产、含油量高、燃烧性能好等优点并极具开发潜力;这些植物主要以种子油为能源利用部位,发展能源植物可以同时获得木材、香料、水果、药材、橡胶等多种资源;必须指出,能源植物的保护问题不容忽视,部分能源植物同时也是稀有濒危物种,有许多能源植物生产顽拗性种子。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特有植物及三峡工程对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是我国特有植物分布中心之一.且有36种仅在库区分布的特有植物。本文通过对36种植物地理分布的分析评估了三峡工程对它们的影响.探讨了受影响严重的植物的保护对策.并描述了主要的库区特有植物的识别特征。以便更好地保护。  相似文献   

7.
利用样方研究了内蒙古高原东南缘森林草原过渡带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在山地森林区,土壤各因子、郁闭度、坡度和坡向是控制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子;海拔、土壤ph值和土壤水分是限制高原森林草甸区与草甸草原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子。森林草原过渡带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差异是土壤、环境条件等综合因子的影响,更大程度上受海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样线及样方法,在黑龙江省茅兰河口国家湿地公园内进行实地调查,对种子植物资源及种的区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湿地公园内共发现种子植物80科287属511种(包含2亚种16变种1变型),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等为优势科,物种多样性丰富,且具有食用、药用、饲用等重要的经济价值。种子植物种的区系组成具有典型的温带性质,地理成分相对复杂,且联系广泛,但特有程度低。  相似文献   

9.
利用60Coγ射线对菊花组培苗进行辐射,对菊花辐射前后叶片组织结构的变化进行研究,从生理结构的角度分析辐射对菊花叶片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忌以药代肥。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生物体内的调节物质,不能替代肥水及其他农业措施。即使是促进型的调节剂,也必须有充足的肥水条件才能发挥作用。尽管现在的调节剂加入了一些浓缩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但含量微乎其微,作用亦不大,故千万不能以药代肥。二、忌改变浓度。作物对调节剂的使用浓度要求比较严格。浓度过大,造成作物叶片增厚变脆,出现畸形,或叶片干枯脱落,甚至全株死亡;浓度过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不要随意加大或降低浓度。  相似文献   

11.
Obtaining a Plant Breeders’ Rights (PBR) certificate provides horticultural institutions the exclusive right to produce and reproduce new varieties, which directly motivate new plant variety innovation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how the grant and surrender lag of PBR certificates is influenced by the crop type and applicant characteristics using the Canadian Food Inspection Agency horticultural crop PBR application data for the period 1992–2014. Results from the Fine and Gray subdistribution hazard model reveal that the grant lag and surrender lag of Canadian PBR applications significantly vary by the country of origin of the applicant, whether the applicant is a public institution or private company/individual, horticultural crop types, and the decades when applications are filed.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of the results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to stakeholders of the Canadian Plant Breeders’ Rights System regarding how the lifespan of PBRs is influenced by crop type and applicant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2.
在对曲阜植物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曲阜观赏植物资源现状;该区观赏植物资源可分为古树名木、栽培观赏植物和野生观赏植物3种类型,其中野生观赏资源有63科150属236种;对曲阜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野生乡土园林植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植物园有观赏价值的野生乡土园林植物133种,根据特点将其分为观赏蕨类、乔木类、灌木类、藤本类、草本类;对其中观赏特性及开发利用价值突出的植物进行重点描述,对该区野生乡土园林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湿地是构成城市复合生态系统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住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氮、磷元素的过量输入和N:P比例失调所导致的一系列生态问题。从植物全株性状、叶片性状、茎和根性状以及繁殖性状等方面综述了湿地高等植物功能性状对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的响应,并展望了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壶瓶山植物资源区系特征与保护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壶瓶山有植物206科、840属、2262种,资源丰富、珍稀濒危植物多、开发价值高;提出了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6.
小陇山地处温带南缘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湿润,适宜林木繁衍生长。作为我国华北、华中、喜马拉雅、蒙新四大自然植被区系的交汇处,植物种类繁多,是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植物基因库。通过多年的野外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发现该地区约有百合科野生观赏植物23属55种,从资源分布、生态习性、观赏特性、栽培要求等方面对这些植物进行介绍,并对其园林应用做出分析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珠海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步分析结果显示,珠海野生药用植物共有175科552属880种,包括50种蕨类植物、4种裸子植物和826种被子植物;根据药用功能,这些野生植物可分为11大类,以清热解表类和理气活血类最为丰富,分别占总种数41.3%和38.4%;许多对湿地或森林生境依赖性较强的珍稀药用植物面临渐危和濒危,有11种野生药用植物被列为国家级或省级保护植物;根据现有资源的类型和利用现状,从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开发利用珠海市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最小距离法的RADARSAT-2遥感数据旱地作物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雷达遥感技术进行作物识别是当前作物遥感监测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利用雷达遥感技术进行旱地作物识别的相关研究较少,该文以RADARSAT 2雷达遥感数据对两种旱地作物玉米和棉花进行识别。以河北省枣强县为研究区,对其区域内的玉米和棉花进行识别。首先分析了与卫星过顶时刻同步采集的作物参数与后向散射系数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在植株高度、生物量、作物含水量、叶面积指数这四个作物参数中,植株高度与后向散射系数的相关性最大,其次是作物含水量;同时,通过最小距离法应用多时相、多极化雷达遥感数据进行作物识别,其精度可达到85%,通过与资源三号光学遥感数据结合,其作物识别精度提高到了93%。研究结果表明,雷达遥感数据应用于旱地作物识别是可行的,雷达遥感数据与光学遥感数据的结合能提高旱地作物识别的精度。该研究为应用雷达遥感数据进行旱地作物识别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处于农村土地流转这个复杂系统中的各种风险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处在动态变化中。基于系统论的思想,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的社会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农村土地流转系统的复杂结构和动态行为特性,以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农村土地流转中社会风险识别反馈模型,并运用原因树识别出引起各目标风险的关键风险因素。通过分析,可以帮助准确地辨识土地流转中关键的社会风险因素,以期为土地流转过程中社会风险管理质量的提高与风险管理理论的丰富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