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正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迎来了晋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周年的日子。一年的时光虽然短暂,但留下的印记却是深刻的。一年来,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人用奉献写意人生,用实干诠释梦想,用汗水绘就蓝图,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这是一片承载希望、成就梦想的热土;这是一片挥洒激情、孕育辉煌的热土;这是一片产业集群、企业集聚的热土;这一方热土寄予了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无尽的遐想与期待!1991年,湖北省十堰经济开发区成立,2012年12月,十堰经济开发区经历了21年的发展后晋升为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迄今已经走过了20年不平凡岁月,其间有过辉煌的业绩,也留下值得思考探索的空间,由皮黔生,王恺合著的《走出孤岛——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概论》(三联书店2004年4月出版,以下简称《概论》)一书,正是对开发区发展史的客观记述,对开发区发展状况的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2009年是十堰经济开发区思想大解放、工业大发展、项目大建设的一年,更是开发区成立以来增幅最大、发展最快、形势最好的一年。东风渝安工业园、十堰温州汽配工业园、东风(龙门沟)工业园、十堰港澳台工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经济开发区,笔者深入该区的方块村,看到这个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岑飞  李朋 《中国高新区》2013,(10):72-75
巍巍武当,滔滔汉水。十堰,这座闻名中外的汽车城就坐落于这名山秀水之间。作为东风汽车的故乡,著名的老工业基地,十堰同其它许多地方一样也面临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使命。在艰难的探索中,十堰高新区人找准了自己的路子,即科技创新。如今在十堰的东南一隅,一座肩负科技创新使命、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新城已然崛起,这便是十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早在2000年,十堰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就开始在这片自主创新的沃土上筑巢引凤。一个个创业项目被孵化为小微企业,一个个小微企业又犹如种子般在高新区这片沃土上扎根成长、开花结果。十多年来,十堰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始终致力于播撒科技的种子,专注于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如今的高新区已然成为十堰市乃至鄂西北地区人才聚集的洼地、科技创新的高地。  相似文献   

5.
杜乐  董靖 《中国高新区》2008,(12):63-65
湖北十堰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嗣义在十堰经济开发区调研时曾有这样一段评价:十堰经济开发区从经济总量上看,已撑起了十堰地方工业的“半边天”,不仅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龙头”作用,且已成为优质产品、新产品研发、企业家、新型工业化和干部培养的摇篮,开发区发展大有希望,打造优势产业潜力很大,经济实力增长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证明,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必然有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开发区为支撑。湖北省2001—2020年城镇体系规划将十堰在全省城市体系中定位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到2020年,我们要把十堰建设成为国家级现代制造中心、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和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这一新定位,无疑给十堰经济开发区指明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开发区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对于每一位开发区建设者来说,重任在肩,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发展理念和“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同绕“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构建一核多支点”的战略目标,放权保高效、放开促创新、拓区扩空间、协同活机制。不断创优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12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3年3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安徽省唯一一家县域国家级开发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开发区已形成“一区三园一拓展”发展格局。截至2012年底,园区注册企业992家,其中工业企业612家,规模以上企业129家,亿元企业44家,高新技术企业41家,上市企业4家。2007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安徽省投资环境十佳园区”、“全国十大诚信开发区”、“江浙企业家投资中国首选开发区”、“全国百佳科学发展示范园区”等荣誉称号,连续两届蝉联“安徽省创新型园区”。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安徽省省级开发区前列。  相似文献   

9.
十堰是全国汽车产业地域集聚度最高的汽车城,在国内外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十堰要充分借鉴国际汽车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积极利用自身地域集聚优势,加强产业链条的链接,引进和培植上下游产业,大力发展企业群,走集群发展之路,增强十堰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竞争力,促进十堰经济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青海经济研究》2006,(3):F0002-F0002
为更好地发挥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势,促进工业园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5年12月,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新的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开发区管委会),新成立的了开发区管委会按照“一区多园”的方式,对西宁地区工业园区进行了整合。  相似文献   

11.
从1979年春天开始,改革开放的星星之火从南方沿海一直燃到了内陆省份,改革的思潮,改革的观念,也逐渐地融入了人们的头脑。这大大小小的开发区成了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领头羊。临汾经济技术开发区,顺应时势,大胆开拓,作为这众多星星中的一颗火种,已经显示出勃勃生机。后来居上,临汾开发区蓄势待发临汾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全省其它开发区相比,建立较晚。1997年7月,省政府正式批准临汾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省级开发区,赋予了开发区管委会在项目立项、合同审批、企业登记、财政管理、土地使用权出让、建设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审批权限…  相似文献   

12.
《唐山经济》2007,(3):F0002-F0002,F0003
唐山市南堡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1年3月,1995年被河北省政府批准为生活上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381.41平方公里,城区建设面积2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3.
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昌文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自1991年破土动工以来,仅两年多的时间,“六通一平”(除煤气外)基础设施及公建配套建设在5.7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顺利展开,其中3.33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全区呈现出进区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外商投资...  相似文献   

14.
林枚  唐晓文 《开放潮》2004,(7):63-64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自1985年元月23日成立以来,一直都是福建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和对台窗口,在省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较好地发挥了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在促进海峡两岸经济文化合作与交流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记者最近在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采访时感受到:随着福建省委省政府  相似文献   

15.
《首都经济》2011,(5):85-85
近日,新加坡中盛集团发布了2010年中国工业园区评级结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高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共同被评为AAA级工业园区。  相似文献   

16.
由外经贸部和国务院体改办联合召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外资工作会议于5月24日至26日在上海浦东新区举行。国务委员吴仪、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和上海市市长徐匡迪等参加会议并讲话,十多家开发区作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发言。本次会议回顾总结了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15年的改革、探索和创新所取得的成就,并就新世纪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努力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应对举措。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国内最具活力的引资区域经过15年的努力,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国内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区域,为吸…  相似文献   

17.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秦皇岛开发区),是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地处正在迅速崛起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毗邻京津,联结华北和东北两大经济区。  相似文献   

18.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是河北省惟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已经成为一个环境友好、功能完善、产业聚集、发展强劲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实现了经济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北方经济》2006,(5):F0002
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川区于1992年8月8日奠基成立,1995年7月31日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开发区,1999年8月7日被自治区科委批准为自治区民营科技工业园区,2000年7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11.9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8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20.
王超 《港口经济》2011,(2):50-51
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引领示范区 2010年上半年,全国56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含2009年新升级的廊坊和扬州开发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1万亿元,工业总产值4.4万亿元,税收收入3070亿元,进出口总额315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76亿美元。开发区经济发展总体呈现良好势头,在国家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