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2年12月7-9日,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深圳市政府主办、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承办的“全球最具活力的城市和地区创新与学习过程“国际研讨会在中国深圳麒麟山庄召开.来自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欧盟的官员,以及16个国家的二十几个城市和地区的代表,就全球化过程中的区域制度创新与学习过程,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  相似文献   

2.
3.
在深圳市委举行的三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用20年左右的时间,在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深圳建设成为重要的区域性国际化城市。可以说,无论对于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还是对于我国改革开放进程来说,这都是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从深圳自身发展角度来看,国际化目标的提出,未来深圳将更充分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  相似文献   

4.
李勇 《今日重庆》2006,(4):85-85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总体格局下.经济发展正越来越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向着区域协作发展的方向过渡,而随着一个区域经济发展和地区经济协作的局面的日益呈现,也势必为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开展区域经济协作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熊军  胡涛 《东方经济》2001,(4):12-16
本首先提出了全球化和区域创新持关系问题。并以长江三角洲开必区为窗口,通过实地 研验证了两之间的关系,认为开发区“二次创业”的提出实际上反映了建设对这种关系的认识和裎上,本进一步明确了“二次创业”的内涵、主要特点和内容。最后,对上海开发区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7.
珠三角重新整合与“龙头”城市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靖 《特区经济》2004,(2):34-37
去年,国务院派出调查组在深圳进行广泛的征求关于深圳未来定位的调研活动。深圳媒体认为这是深圳发展的又一次机会。传来的共同的声音是:“深圳香港一体化”、“一都两市”。其含义是深圳与香港结合为一个大型“国际性城市”,共同成为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的龙头。  相似文献   

8.
加快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秀鸿 《市长参考》2003,(11):27-29
  相似文献   

9.
“三区联动”是大学校区、科技园区与公共社区三者紧密结合、互动发展的区域创新网络。文中首先介绍了“三区联动”创新网络的内涵,然后对城市创新系统相关理论进行综述;接着通过模型分析“三区联动”区域创新网络在城市创新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分析如何将之与城市创新系统进行高效对接,以提高“三区联动”区域创新网络以及城市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并提出了汲取、辐射和结网是二者高效对接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11.
Cities play a key role in the modem global economy. They became full-fledged (together with states,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ganizations) subject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 relationships; concentrated financial and commodity markets, enormous productive and innovative potential of humanity. The main reasons of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importance of cities are their advantages in comparison with State economic systems. Labor and capital in urban economy systems are more mobile and productive; cities are more predisposed to create and commercialize innovations. Moreover, cities are easier to connect with international markets and world trade, which are able to reduce transport costs, to increase own investment attractiveness, and to rapidly form new types of business activities and forms of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 This study analyzes a current system of global cities, an intensity of inter-cities relationships, a potential of global urban system transformations in a future.  相似文献   

12.
2006年6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共同主办的中国与全球经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报告厅举行.该会议是中国经济研究和咨询项目(Chinese Economic Research and Advisory Programs,简称CERAP)的中期研究成果的交流和研讨,主要分析了中国和世界经济在中期内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届峰会是重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国际盛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政界精英、商界名流参加,使峰会成为亚太地区城市间全方位交流的平台和重庆展示实力、广交朋友的平台.峰会内容丰富,亮点纷呈,成就斐然,获得了41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一致赞誉.华盛顿市市长安东尼·威廉姆斯称:这是他在任市长期间参加的最好的一次会议.而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张海清也自豪地说:我们可以媲美一流国际会议的组织水平.  相似文献   

14.
新型国际分工、国际收支失衡与金融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国际收支失衡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关注.很多学者认为金融发展包括金融一体化、金融深化和国家之间的金融异质性是这次失衡得以持续的重要原因.本文认为金融创新作为金融发展的动力或源泉促进了国家在制造业和金融业的分工.具有金融业比较优势的国家容易产生经常项目的赤字,具有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国家容易产生经常项目的盈余.全球数据的检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国际分工对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技术的通用性水平差异刻画各国制造业在全球创新链中的位置,并在非线性双指数知识流模型的基础上,分析知识在全球创新链不同环节间的流动。研究表明,知识流在全球创新链的上游和下游强度较高,在中游强度较低,中国制造业的融入位置处于全球创新链的中下游,并随着中国内需市场的扩张和经济结构的转型,下游化趋势日趋显著。在下游化的过程中,中国制造业企业完成了由低端技术的供给者向技术资源的整合者的转型,实现了对全球的科学知识资源的高效利用,但研发资源集中于下游环节使得企业更加依赖国外技术,技术革新过程受制于人。在上游通用性技术领域,中国制造业企业仍然处于追赶者的角色,亟需抓住新一轮通用性技术革新的机遇,从供给侧发力,通过创新驱动提高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由知识使用者向知识创造者转型。  相似文献   

16.
17.
文章利用1995~2011年的国际投入产出表,在计算国际产业关联的基础上,勾画了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并分析了其动态演变。研究发现:第一,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呈现明显的区块特征,主要由东亚、欧洲和北美三大区块组成,区块间的联系主要通过不同区块内经济体的关联产生;第二,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动态演变过程中,除受个别冲击因素的影响外,融入价值链的经济体及区块间的联系均在逐步增多;第三,中国已成为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上关联最多的中心国,但是无论是通过需求拉动还是通过投入推动作用,它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上其他经济体产生的影响仍较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国内外全球城市学者研究成果基础上阐述了全球城市的理论逻辑、动态逻辑、实践逻辑。关于理论逻辑,基于经济全球化已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客观事实引出了跨国公司的主体地位,进而阐述了全球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紧接着从信息化角度阐述了全球城市资源配置功能从“在岸”演进到“在岸”与“离岸”并举;关于动态逻辑,从区域化全球化的发展程度、发展中国家如何崛起全球城市、全球城市作为地点空间和流动空间如何演化、全球城市版本的迭代升级四个方面阐述全球城市动态逻辑的基本趋势;关于实践逻辑,聚焦上海的全球城市建设,阐述了上海为什么要定位全球城市、中国的全球城市发生在什么地方、上海如何建设全球城市、上海到底怎么做长三角一体化的龙头等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价值链的深入发展,一国出口产品中蕴含了大量国外成分,科学测度产业国际竞争力需要基于全球生产工序的数据。文章构建了基于出口增加值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2016年最新发布的全球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和比较分析了2000~2014年中国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水平及动态变迁。研究发现:中国产业国际竞争优势在研究期间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但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有不断减弱趋势;与此相反,资本和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实现了比较优势的提升,推动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水平上升。自2000年以来,中国服务业出口整体国际竞争力呈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存在产业差异性,其中劳动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不断增强,而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则由比较优势转变为比较劣势。至于初级产品和资源产品,其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从2007年起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20.
姚洋 《上海经济》2010,(9):11-11
对全球失衡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各国不同的政府债务状况、不同的经济增长率、不同的人口结构、不同的汇率制度、以增加外汇为目标的政府干预模式等。这里我们提出一种新的分析路径:从金融部门的比较优势解释全球经济失衡。简单说,金融部门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会吸引金融资产流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