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既要具有中国特色,又要做到与国际惯例接轨。会计准则只有坚持中国特色,才能符合国情,发挥其作用,同时,也只有与国际惯例保持一致,会计准则才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经济领域的国际间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国会计将更多地面临与国际接轨的问题。目前,中国正处于建设会计准则的关键阶段,如何在坚持会计准则中国特色的同时,尽量吸收、采纳一些国际化的思想和方法,使我国的会计准则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在归纳各国会计准则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其对当前中国会计问题的启示,推动中国会计准则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内涵就是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包括中国会计准则(含会计制度)的国际化和会计实务的国际化两方面。我国会计准则已经实现了较高水平的国际化,而我国会计实务的国际化水平却是相当低的。在加快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的同时,应大力加强会计准则、制度的落实工作,使会计准则国际化与会计实务国际化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我国会计准则必须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因,并就我国会计准则应如何在体现中国特色的同时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我国企业具体会计准则体系确立与实施冷绍升中国目前正处于制定具体会计准则的选题、研讨和起草的初期阶段。所制定的具体会计准则将更实际地体现我国会计核算的根本变革,是继《通则》、《准则》之后中国会计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本文试图从总体上确立具体会计准则体系并...  相似文献   

6.
从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距,因此,我国在制定企业具体会计准则时,既要考虑会计国际惯例,同时也必须要体现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7.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会计准则的国际化问题成为当前会计界突出的主题,为满足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建立全球统一的会计规范势在必行。深入理解会计准则的深层含义有助于其制定与发展,本文立足于经济学角度,引入在规范和实证研究中已取得的经济学理论成果,包括供给与需求理论,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信息揭示管制理论等,分析了会计准则制定的动因,性质,运行效率与国际化等问题,以发掘会计准则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有助于探讨提高我国会计准则的运行效率与国际化进程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会计环境角度研讨高质量会计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美国的会计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两国讨论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背景不同、目的不同,对高质量会计准则的理解也不应完全相同;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是认真研究会计环境、权衡国内和国际双重利益的国际趋同的过程;会计准则与会计环境相互依存,高质量的会计环境是高质量会计准则得以实现的基础,而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实施会促使我们积极改善会计环境。我国2006年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具有较高的质量特征,为了确保其有效执行,我们必须关注有关的会计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9.
2008年底欧盟议会通过了欧盟证券监管委员会关于第三国会计准则等效的建议,在2009年年初至2011年年底三年内,将中国在内的六个国家的会计准则认定为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等效。回顾了欧盟会计等效认定机制的形成过程,并着重分析了由欧盟证券监管委员会所掌管的技术认定程序,介绍中国在寻求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过程中的努力及寻求等效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
WTO环境下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准则受一国经济、法律、会计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会计准则国际化是世界会计的发展趋势。我国会计准则在适度参照国际惯例的同时保持有中国特色。本分析了中国在加入WTO新形势下,加快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的原因和方法,并指出该进程需要制定、实施、监管三方的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