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邰胜军 《价值工程》2014,(22):71-72
安全气囊(SRS)系统在现代轿车中基本上是作为标准装备,它是一种被动安全保护系统,但它必须与座椅安全带正确配合使用,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为减轻驾驶员和乘员受伤程度或为其提供有效的保护。目前,很多维修与检测人员对安全气囊(SRS)理解不够,在对安全气囊系统监测和维修时,没有根据说明书,违规操作,使得安全气囊(SRS)意外打开而造成严重事故。  相似文献   

2.
辅助约束系统(SRS)可以在前部碰撞中减少驾驶员和乘员在车辆未配备乘员侧安全气囊的情况下受伤的危险性和严重程度,一般情况下SRS系统在侧面碰撞后部碰撞和翻滚事故中不会起作用,在这些事故中座椅安全带充当保护系统的角色。文章以Rexton汽车的SRS系统装置为例介绍了汽车的安全气囊检修原理。  相似文献   

3.
辅助约束系统(SRS)可以在前部碰撞中减少驾驶员和乘员在车辆未配备乘员侧安全气囊的情况下受伤的危险性和严重程度,一般情况下SRS系统在侧面碰撞后部碰撞和翻滚事故中不会起作用,在这些事故中座椅安全带充当保护系统的角色.文章以Rexton汽车的SRS系统装置为例介绍了汽车的安全气囊检修原理.  相似文献   

4.
常冰 《经营者》2013,(10):54-54
几乎没有人告诉汽车使用者安全气囊标识上airbag单词之前那个SRS(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是辅助约束系统的意思,这就意味着它必须和安全带一同使用,整个系统才能完整有效地发挥保护作用,否则以时速300公里弹出的气囊反倒会成为伤人利器。  相似文献   

5.
常冰 《经营者》2013,(5):54
设计的安全其实远不如人们的安全行为更有实际意义,汽车,实在是被错怪了几乎没有人告诉汽车使用者安全气囊标识上airbag单词之前那个SRS(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是辅助约束系统的意思,这就意味着它必须和安全带一同使用,整个系统才能完整有效地发挥保护作用,否则以时速300公里弹出的气囊反倒会成为伤人利器。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3,(10):36-37
安全气囊系统指当汽车发生交通事故时它可以保障司乘人员安全或尽可能减小伤亡程度。目前在事故车修复过程中,对安全气囊系统的可靠性恢复是对生命负责、对汽车安全性负责的一种有效表现。  相似文献   

7.
《经营者》2013,(22):34-34
自从汽车安全气囊诞生的第一天起,它就一直围绕着保护车内乘客安全在进行升级和改进。窗帘气囊、侧安全气囊、膝盖气囊、安全带气囊,甚至有些气囊安装在座位的底部。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汽车保险杠以及与其依存的信号检测设备,与汽车安全气囊构成汽车高速碰撞时的主动安全系统。在事故发生时能够缓冲撞击时的巨大能量,降低二次碰撞对人造成的伤害,增强安全气囊工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以增强汽车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9.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道路交通事故逐年增加,汽车约束系统应时而生,极大程度上挽救了人们的生命。安全气囊作为约束系统中最后的安全保障,毫无争议的吸引了大量眼球。但安全气囊这把双刃剑带来的伤痛也使众多消费者对其产生了质疑。作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消费者对安全气囊的一些误解做了具体的说明,分析了安全气囊误爆的原因以及安全气囊是在什么情况下起爆才真的安全。并进一步将安全气囊在整车约束系统中起到的作用做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李诗芯 《价值工程》2014,33(33):109-110
汽车用安全气囊是保护驾乘人员的重要设备。本文详细阐述了目前市场上汽车安全气囊的种类,工作原理。此外,本文还对目前汽车用安全气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1.
如今的汽车,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是车内必不可少的.但是很多人对着些安全系统,并没有很好的利用或不是太了解.本文探讨了如何正确认识使用安全带与安全气囊.  相似文献   

12.
如今的汽车,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是车内必不可少的。但是很多人对着些安全系统,并没有很好的利用或不是太了解。本文探讨了如何正确认识使用安全带与安全气囊。  相似文献   

13.
随着汽车技术的的进步和道路条件的改善,汽车行驶的速度是越来越快,车流量也越来越大,它带给我们的安全隐患也越来越严重,每年的交通事故都在递增。要想确保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性,解决行车过程中的人员安全越来也受到了我们的重视。在汽车的装备安全气囊是现在的一种有效的解决法,那它的发展与应用怎么样呢?本文就主要对汽车的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4.
安全气囊系统的故障难以确诊,一般有三种诊断方法,即警告灯诊断法(自诊断)、参数测量法和仪器诊断法。  相似文献   

15.
交通事故中安全气囊存在的缺陷不仅会使其失去保护乘员的作用,而且会导致乘员的额外损伤。文章针对国内安全气囊缺陷调查技术、标准和监管制度的缺失,充分调研了国内外安全气囊召回现状,分析了美国政府参与调查的气囊召回案件的特点。最后,结合国外缺陷调查经验、判定流程和气囊缺陷判定关键技术,制定出我国汽车安全气囊缺陷判定通用流程,并开发了相应的判定软件。研究结果可促进安全气囊缺陷判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从而降低相关判定工作的技术难度和管理成本,有利于保护车辆乘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图形分析法查找造成某微车安全气囊警告灯常亮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为组合仪表与安全气囊控制模块上电不同步制定措施,解决了安全气囊警告灯常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图形分析法查找造成某微车安全气囊警告灯常亮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为组合仪表与安全气囊控制模块上电不同步制定措施,解决了安全气囊警告灯常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52年,一位美国工程师在自己驾车遇到的小事故中得到灵感,设计出了一种汽车缓冲安全装置,并在1953年获得美国国家专利局颁发的专利证书,这世上从此有了安全气囊。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迄今为止,在美国的交通事故当中,安全气囊已保护了约14200人的生命。安全气囊在严重的碰撞事故当中能够保护约1/3的人员生还,而且1/6的驾驶员或前排乘客能够在碰撞中得到安全气囊的保护而被拯救。但是,即使有这些数据作支撑,我们仍然要提醒消费者,别高估了安全气囊  相似文献   

19.
智能型安全气囊能够根据车内乘员的体型、位置、坐姿等信息,准确的控制安全气囊的膨胀。文章对智能型安全气囊的乘员识别/分类系统的重要专利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乘员识别/分类系统的技术发展路线。  相似文献   

20.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比亚迪F3车型在多起交通事故中,尽管车辆发生了较猛烈的碰撞,甚至导致了车毁人亡的后果,但汽车上配备的安全气囊并未自动打开,没有起到安全保护作用。而厂家对此的解释是,安全气囊不能打开的原因,是因为当时撞击的角度和力度不对。据了解,我国没有安全气囊国家标准,各汽车厂家使用安全气囊的标准都是由厂家自己制定的。目前,国内即使是做汽车安全的专业检测机构,也极少有愿意接受个体送检的安全气囊样品。因此,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要想举证安全气囊不合格难度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